濮玉霞
摘 要: 課堂教學藝術是一個整體,課堂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課堂教學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必須在導入新課時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文章主要闡述了英語課堂的導入藝術。
關鍵詞: 英語課堂 教學導入 導入方式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正確且巧妙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整節(jié)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直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秩序之中。導入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的特點,利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直觀導入
直觀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直觀的手段要比言語描述更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直觀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英語,而且視、聽覺結合,易于加深印象,強化記憶。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實物、卡片等導入生詞,運用圖畫或其他電教設備介紹新的語言項目。
1.對初學者用實物介紹一些人或事物名詞和新句型是非常必要的。在學習“computer,TV,desk,chair,window,blackboard,light,door”等詞時,就可利用教室內的實物。
如:教師(指著書):Whats this?
學生:Its a book/pen/pencil.
學習人教版七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這一新句型時,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用事先準備好的實物,banana,pear,apple等。
如:T:Whats this in English?(熟句型)
S:Its a banana/pear/apple.
T:Do you like bananas?(過渡)
S:Yes/No.
學習人教版七下Unit 1 “Wheres the post office?”,可以用事先準備好的一張城市平面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各建筑物間的關系,路線圖自然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通過指路,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城市的結構有了認識,這對以后學生間用英語進行交流有很大幫助。
2.利用教材中的插圖進行導入。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配有插圖,這些圖片有的創(chuàng)設了本課特定的語言教學情境,有的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有的提示了教材的重點或難點。教師可以通過簡單描述插圖或對插圖進行設問引入新課話題。
3.利用多媒體圖片進行導入。網(wǎng)絡資源可以為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的圖片庫,利用搜索引擎,在網(wǎng)絡上找到大量的相關圖片。通過對這些圖片的提問和描述導入新課話題,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他們的求知欲。
二、體態(tài)語導入
在英語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體態(tài)語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語言的效果,而且能使所導入的內容簡潔明快,通俗易懂,收到表情達意、事半功倍之功效。如:在導入“happy,angry,laugh,cry,put on,take off”等詞與詞組時,教師只需用眼神、面部表情或動作等就能使學生一看便知、一聽就懂,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能活躍課堂氣氛。
又如:在學習七下Unit5 “Im watching TV”時,其中的jump,run,clean,swim,talk on the phone等,用學生做、老師問、學生答的方式來介紹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學生會更好理解。
三、歌曲導入
設計這種導入,一般是一些有規(guī)律的單詞或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英語課堂,可以用一首歌(song)或一首諧律歌(chant)喚起學生的動機和興趣。如:七年級的問候歌——How are you?月份歌——The months of the year,數(shù)字歌——One little finger,人身歌——The parts of the body。這些歌通俗易懂,且容易跟唱,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轉向課堂,便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四、游戲導入
學生天性好玩,喜歡參與各種游戲活動。游戲能喚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活動,引發(fā)學生的無意注意。變枯燥的教學內容為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將語言知識融于游戲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通過游戲呈現(xiàn)新單詞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如:常用的“猜一猜”的游戲“Whats in my bag?”,上課時,教師出示一個包,告訴學生里面裝了學習用品或玩具等,讓學生猜一猜。學生的好奇心很快被激發(fā),都想知道包里的東西,不停地用以前學過的單詞猜包里的東西(沒學過的單詞可以用中文表示)。如果猜不到,還可以讓學生摸一摸、聞一聞,動用各種感官,然后再猜,最后教師出示答案,呈現(xiàn)新的單詞。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這樣的游戲呈現(xiàn)法非常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是深受學生喜歡的課堂導入方法。
五、謎語導入
謎語因其趣味濃厚、內容豐富、通俗易懂,深受孩子們喜愛。因此,利用謎語來呈現(xiàn)單詞,能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容易記憶。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開發(fā)智力,寓教于樂。例如:在呈現(xiàn)單詞“elephant”時,教師讓學生猜:“I am very big and heavy. I have a long nose and big ears. What am I?”學生們聽了,興趣十足,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討論,不一會兒就有學生猜到了,但是不會用英語說,此時教師利用這一興奮點,揭曉謎底并板書,學生們便很快投入到單詞“elephant”的學習中。
六、情景導入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而語言的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情景中體現(xiàn)的。中學生在沒有自然交際環(huán)境的條件下學習英語,主要靠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這就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恰如其分的語境,把學生置于交際的語言情景之中,為學生的語言交際提供“場所”。
教師在導入時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從學生的實際談起,使學生有機會運用從書本上學到的語言知識,讓學生帶著問題,聯(lián)系自身實際進行思考和學習。
七、破題導入
英語課文的體裁多種多樣,涉及諸多方面,許多內容是學生熟悉的。因此,對于學生熟悉的東西,教師往往可以直接破題導入,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在上第七冊第4單元25課時,教師可以直接對題目進行導入:
T:When is Christmas?
S:December 25.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tores at Christmas?
S:Christmas trees.
八、以舊引新導入
知識是連貫系統(tǒng)的,利用教材和知識結構循序漸進的關系,以舊帶新,自然過渡,以加強知識結構的縱橫聯(lián)系。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自然地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做到以其所知,喻其不知。比如:時間表達法在初中第一、二、三冊里都出現(xiàn)過,學生在學習第三冊新的時間表達法時,教師就可以采取以舊引新的辦法,先讓學生對照時間練習6:15(six fifteen),8:30(eight thirty),11:45(eleven forty-five),然后介紹另一種說法:a quarter past six, half past eight和a quarter to twelve。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掌握了后一種用法,而且能靈活運用。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jù)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使用不同的導入手段,課堂導入一定要有較強的目的性,讓學生明確將要學什么、怎么學;要善于以舊拓新;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啟發(fā)性。
參考文獻:
[1]程曉堂,鄭敏,編.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