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嘉
摘 要: 閱讀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精讀、略讀和瀏覽?!翱梢暬敵鼍毩暋庇兄趯W生建立高效的思維方式和條理意識。本文試對此展開分析。
關鍵詞: 可視化輸出 閱讀教學 運用成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薄皯訌妼﹂喿x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边@些都說明新課程對于“閱讀能力”有更具體、多維向的構建,閱讀教學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生認知水平正處于發(fā)展狀態(tài),加上生活閱歷不夠豐富,在閱讀文章時往往會缺少對文本信息的加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這客觀上制約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綜合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運用“可視化輸出”練習作為一種學習的支架,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高效的思維方式和條理意識,并實現(xiàn)語文教學由“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向“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轉型。如何合理設計并使用好這種練習,筆者在教學中作了以下探索。
一、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探索圖式練習形式
“可視化輸出”練習,是相對于純文字表達來說的,指的是學生在閱讀中,在對文本進行主動意義的建構的基礎上,借助線段、箭頭、表格、圖示等進行文圖意義的組合,直觀清晰地將“不可視”的閱讀思維轉化為“可視”的一種學習活動。基于生情,筆者探索出幾大類“可視化輸出”的基本圖示練習形式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讓學生在學習中受益于這種練習的優(yōu)點,積累各種圖示的制作方法,并學會創(chuàng)作圖表。
二、探索文圖的內在機理,引導閱讀的主動建構
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它反映了人類思維最基本的形態(tài),也可以說它是一門思維學科。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對語言信息的理解過程。理解就是思考,是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的過程,也是思維的全過程?!翱梢暬敵觥本毩暰褪菫閷W生提供一個閱讀建構的平臺。它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主動、積極的建構,加工、分析和整理信息,探索“文”與“圖”的內在機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意,理清思路,探究內涵,分析人物性格,學習語言表達形式。
1.圖解式
圖解式適用的文章,寫作順序一般都是順敘法,內容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如按時間順序寫作的文章,只要將時間分隔界定好,那么文章條理就會清晰,可以衍生出“時間”圖解式;以空間的變化為主線的文章,還可以衍生出“空間”圖解式。這類文章對于邏輯思維的要求較低,學生比較容易把握。第二學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我們可以用直觀形象的圖解引導他們從書中找時間或空間變化的詞進行填空,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并品出文章的內涵。
如上《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我先提出問題:“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并出示花朵圖案,讓學生通過初讀,在花朵上填寫寫作順序。以問題“為什么說小興安嶺的樹每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誘人的呢?”引導學生認真品讀描寫描寫小興安嶺四季景色的詞句,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jié)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并在每片花瓣上填寫各個季節(jié)的特點。
2.表格式
表格,作為閱讀教學的一種工具,能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運用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思考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這一隱性學習力的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
如教學五年級上冊《新型玻璃》時,我在班里組織了一次“2015年新型玻璃展銷會”的活動,把全班分成5個小組作為各個參展單位,展銷的產(chǎn)品就是文中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要求參展方派代表介紹自己工廠的一種產(chǎn)品,重點講明其特點和作用。學生通過分組閱讀,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參展產(chǎn)品介紹》的表格,并在課堂上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交流。這樣,學生建構起初步的知識結構,當堂展示成為解決學習內驅動力的“金鑰匙”——先學后教,當堂達標。
除了課文介紹的幾種玻璃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新型玻璃在現(xiàn)代化建筑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課后我布置了“我是小發(fā)明家”的作業(yè):要求每位學生根據(jù)生活的需要,設計一種新型的產(chǎn)品,完成這張21世紀新產(chǎn)品設計方案。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新產(chǎn)品,利用表格與文字結合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讓設計新理念轉化成文字表達出來。這樣的“表格式圖示”小練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解釋等綜合能力,順應了圖文結合的時代發(fā)展趨勢。
3.提綱式
林崇德在《教育的智慧》中指出“思維乃至智力最顯著的特性是概括性”。通過概括文意列提綱,帶著問題作圖示的方法,能將文章由繁復變精煉,使學生對文本脈絡與精髓有更好的掌握。
在講授五年級下冊《將相和》一課時,在前置性學習的指導中,我請同學們帶著兩個問題繪制圖表。(1)“將”與“相”之間為什么和好?他們之間為什么曾經(jīng)不和?(2)圍繞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給每個故事擬一個小標題。如上圖所示,學生給每個故事擬好了小標題,用箭頭與線條將兩人關系和故事梗概用圖示描述出來,很好地解決了教師在課前導學提出的問題。
4.線索式
為了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要處理好“導”與“學”之間的關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做到“以學定教”。但我們不能一味地遷就學生,應講求實效,故還要結合“以教導學”,在淤塞之處疏通,在梗塞之處點撥,在分叉之處引導,善于相機點撥,善于啟發(fā)誘導。
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用簡筆畫畫出狼牙山,按照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的順序歸納出各部分的內容,文章的線索在圖示中一目了然。我以問題“狼牙山五壯士接受任務,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絕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場景最令你感動?”引導學生邊看自制的線索式思維導圖,邊反復品讀,找出打動人心的語句,更直觀地感受五壯士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和不惜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獻身的精神。
三、“可視化輸出”練習在閱讀教學中的成效
當前,教學的核心任務越來越趨向一個關鍵詞——思維(mind),沒有思維含量的課是低效的,因為它使學生養(yǎng)成了“淺思考”、“不思考”的壞習慣。運用“可視化輸出”練習,變“知識灌輸型”教學為“思維發(fā)展型”教學,這是當前最有效、最具實操性的教學創(chuàng)新途徑。它有以下優(yōu)點。
1.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在教學中,思維可視化輸出練習可以把學生不可見的思維轉化為可見。構圖的過程大腦是活躍的,要求學生聯(lián)系前后的內容,充分調動左右腦,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地思維敏捷度,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與主體潛能。
2.有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把“可視化輸出練習”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凸顯了“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當教師在課堂中展示分享學生所繪制的各種圖示,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設法記,而是主動的思考與探索;當學生掌握以上一些繪圖方式,當拿到新文章時,他們在腦中自覺地架構出合適的圖示,還可以用筆頭繪制出圖示來,提高了閱讀自學能力。
3.有利于閱讀教學實效的提高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可視化輸出”練習,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課文,從而清晰地把握文章脈絡,掌握文章結構。學生也能通過圖示了解教師的思維過程,進而理解教師的教學路線,輕松地掌握文章的思路及理解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可視化輸出”練習除了具有輔助閱讀教學的功能,還將方法傳授給學生,同樣成為學生學習的技能。作為一種學習策略,它能有效地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有效地強化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這一學習策略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具有很大的實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3.
[2]沈大安.計算機給語文教學插上翅膀——新世紀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五)[J].小學語文教學,2000(06).
[3]杜潔瓊.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00(3).
[4]劉紅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問題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
[5]吳菁.淺談概念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6]鐘志賢.促進學習者高階思維發(fā)展的教學設計假設[J].電化教育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