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潔麗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大學英語教學經歷多次改革后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但是在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英語作為大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其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思辨能力以及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從而增強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十分之必要。本文就對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思辨能力 培養(yǎng)問題 對策
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其能夠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勇于探索、獨立思考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目前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缺乏辨析、綜合分析和推理評價等思辨能力,嚴重降低了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不利于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1]。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應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加以高度重視,積極構建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語技能,使其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一、思辨能力概述
思辨能力又稱之為批判性思維能力,其主要是指利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進行有意識思考,在此基礎上做出科學判斷的能力。當然從語源的層面而言,思辨能力的定義如下:結合相關標準來來進行判斷和辨識,能夠全面提高自身的推理演繹、判斷與分析的能力,只適用于判斷他人觀點。思辨能力主要是以反思性思維能力理論為依據,使個體能夠對事物的特征進行合理認識,科學思考與分析已有的知識結構,具備自我校驗的判斷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能夠培養(yǎng)出社會與企業(yè)所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自主思考和應對各種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探疑和質疑思維,增強英語運用能力[2]??偠灾?,思辨能力的內容涉及到思辨技能與思辨態(tài)度這兩個方面,教師只有對這些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找到恰當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內在認知和表面認知不協調。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是由于部分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或教師教育方法不科學等因素的影響,對于英語事件或英語問題的認知多停留于表面,而無法深入分析和探究問題發(fā)生的內在原因。因此學生在分析、探究和闡述事件的內因時,無法準確找出事件背后的主要矛盾和本質,思維混亂,難以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二是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興趣不高。當前大部分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由于思辨能力的缺乏,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影響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其主要原因就是英語課程設置不夠科學與合理,例如幾乎沒有設置英語選修課來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多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校作為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如果其缺少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課程,會嚴重阻礙學生后天思辨能力的提升[3]。此外,部分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習過于目的化,將英語的學習作為今后就業(yè)、考研和留學的基石,并且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其實際運用的價值,對學生思辨能力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加以忽視。
三是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仍然采用落后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僅僅以卷面分數來判斷學生成績的好壞,忽視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導致學生只能機械記憶英語知識,將其作為應付考試的途徑,難以有效分析和解決一些發(fā)散性的闡述和主題問題,嚴重限制學生思辨能力的發(fā)展,忽視英語的作用與實用性,影響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是培養(yǎng)目標模糊。對于大學英語教學而言,其無法將教育的本質加以充分突出,難以辯證看待英語學習“手段”和“目的”的關系,如院校對教師的績效考核指標定為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導致教師為了通過考核而傾力于應試教學;同時學生將四、六級考試成績作為學習成績衡量的標準,以此獲取相關的證書,這使得應試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動力。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
(一)科學設計問題,發(fā)展學生思辨能力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需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革與創(chuàng)新,改變以往知識純記憶的局面。由于思考問題的水平直接影響著提問的水平,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科學設計問題,有效引導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4]。如在對大學英語《精度》第3冊第1單元的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可設計如下問題:①你認為法律評判標準的依據是什么?②結合課文內容,談談法律執(zhí)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③你如何看待法律不外乎人情的觀點?總體而言,教師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時,需要準確把握時機,對相關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設置,鼓勵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二)優(yōu)化英語課程體系,鼓勵學生質疑
對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加以優(yōu)化,其主要應以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為基礎,重新組合原本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并適當增添思辨能力訓練的內容,達到課程體系優(yōu)化的目的。教師在優(yōu)化英語課程體系時,首先可開展獨立式課程,結合思辨能力培養(yǎng)目標,對英語課程全套體系進行組織和設計,并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確保學生短時間內形成語言思辨意識。其次可有機融合學科知識體系和思辨能力內容,將學科教學與思辨能力的訓練加以結合,確保英語課程體系更為具體全面,有效培養(yǎng)學生語言思辨能力。
此外,學生對教師的問題進行質疑,往往會被認為是對教師權威的蔑視和挑戰(zhàn),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質疑能力和自信心的增強。教師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需要積極轉變觀念,積極鼓勵學生提問和質疑,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營造輕松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5]。這樣才能對學生的想法加以刺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對問題進行判斷和分析,提高教學效果。當然教師應指導和幫助學生發(fā)表自身的看法,準確及時評價學生課堂表現,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促進學生思辨空間的拓展。對于教室而言,應從實際教學需求出發(fā),對其進行合理靈活布局,配置易于移動的桌椅,便于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確保師生和生生之間良好的溝通。
(三)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師在進行大學生英語教學活動時,應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的評價、推理和分析能力有所提升,達到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規(guī)劃、管理、調整和評價自身認知的過程,有效實施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管理等措施,從而強化自身的認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效促進積極情感特征的培養(yǎng)。教師要想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自由獨立的學習環(huán)境,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對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加以完善。這樣學生才能借助各種網絡教學資源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思辨方法和語言知識學習方法[6]。如學生在對某個英語故事進行閱讀時,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對故事結局加以改寫,從而發(fā)展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內在認知和表面認知不協調、課程設置不合理、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培養(yǎng)目標模糊等,嚴重降低了英語教學的實效性,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科學設計問題,發(fā)展學生思辨能力,優(yōu)化英語課程體系,鼓勵學生質疑,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強化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促進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波.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yǎng)[J].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08:66-69.
[2]鄒紹艷,高秀雪. 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調查——一項基于反思性問卷的研究[J]. 外語研究,2015,03:61-65.
[3]王雪梅. 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構建分析[J]. 海外英語,2015,22:103-104.
[4]劉樊德. 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大學教育,2012,07:87-89.
[5]嚴姣蘭. 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0:56-57.
[6]孫璐. 淺談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構建[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