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歡歡
摘 要
傳統(tǒng)翻譯認為,對于任何一個文本來說,作者是第一性的,代表著創(chuàng)造力及絕對的權(quán)威,在等級秩序中處于統(tǒng)治地位,代表著男性,而譯者是第二性的,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處于從屬地位,只能遵從于作者,代表著女性。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從女性的角度駁斥這種觀點,強調(diào)在翻譯中,應該重視女性的地位。
【關(guān)鍵詞】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譯者引言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認為人們應該尊重女性,并給予她們尊嚴、平等的權(quán)利,傳統(tǒng)的翻譯觀認為譯者、女性都處于低級的地位,因此,女性主義嘗試打破舊的社會觀點,強調(diào)譯文應該體現(xiàn)女性的思維和理念,應該具有女性的生命特征。本文從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其在《簡·愛》兩種翻譯文本中的運用,為《簡·愛》譯本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以更好地解讀《簡·愛》譯本及運用女性主義翻譯理論。
1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內(nèi)容及發(fā)展歷程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發(fā)源于加拿大。她們認為,譯者的形象與女性密切相關(guān)。譯者不僅能賦予原作以生命,還能決定賦予他們?nèi)谌氲阶g文中的方式。為了讓語言中體現(xiàn)女性的特征,譯者在翻譯時,不應該盲目遵從原文,而應該從女性的角度,重新闡釋原文。譯本應該被賦予女性主義的生命,譯者對文本具有主動權(quán)。
1.1 強調(diào)作者與譯者的平等地位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者認為,原文本與譯本是連續(xù)的,并不是完全對立的。意義具有一定時間的特征,是由一定環(huán)境中工作的特定的個人,為一定的目的而構(gòu)建的,依據(jù)個人的理解不同,原文中也必然會有新的觀點得以提出,假如原文中沒有產(chǎn)生新的意義,或新的意義沒有被解讀,那么譯者必須聽從原作者的說法就沒有根據(jù),因此譯者應該脫離等級的觀點,重新解讀原文。
1.2 重新“忠實”
忠實曾被看作是翻譯的最高標準,然而翻譯中的絕對忠實,是很難達到的。女性主義翻譯的忠實,是指忠實于一項協(xié)作方案,這項方案由譯者和作者共同完成,它既不是忠實于作者,也不忠實于讀者。
1.3 強調(diào)女性主義譯者的客觀性
女性主義翻譯研究重視女性的主體地位,提倡譯者應該從女性的角度,對原文本加以改寫,以提高女性和譯者的地位。
2 《簡·愛》及其兩種著名譯本簡介
《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講述了男女主人公克服政治、生活背景的差異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最終相伴的故事。故事通過剖析女主人公的愛情起伏、與舊社會的抗爭,展現(xiàn)了簡愛對自由、平等、尊嚴的追求,塑造了一個敢于抗爭、堅持為自由和平等奮斗的新型女性形象。
由于中文譯本較為眾多,祝慶英(上海譯文出版社),黃源深(譯林出版社)的譯文較為普遍,本文選取這兩種普遍接受的譯文,來分析對比。
3 女性主義翻譯研究在兩中譯本中的對比研究
例1: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 obscure, plain, and little, 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
祝譯文:“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
黃譯文:“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
解析:祝譯文中,將文本譯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從女性視點出發(fā),展現(xiàn)了雖然貧窮但并不卑微的女性形象忠實于原文,語言樸實,更加接近現(xiàn)實中的真實女性形象,但黃譯為“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可以看出詞語的使用,明顯不同,黃譯文本匯中的“平庸”二字,則隱約會讓讀者產(chǎn)生貶低含義,雖然二者都體現(xiàn)了原著的精神內(nèi)涵,但祝譯文更加貼近女相的視角,傳達女性的情感。
例2.I was asleep, and Helen was-dead
祝譯文:我睡著了,而海倫卻—死了。
黃譯文:我睡著了,而海倫—死了。
解析:在祝譯文本中,譯者增加“卻”字,以女向細膩的情感,明顯的解讀出簡·愛由于失去海倫而深切悲痛的心情,表現(xiàn)出兩個小女孩的深切情誼,增強了語言的藝術(shù)感染力,讓人動容。而在黃譯本直接譯出“死了”,文字的效果則顯得較為薄弱,情感也偏淡。
例3. “Because my equal is here and my likeness”
祝譯:“因為和我平等的人,和我相似的人在這兒?!?/p>
黃譯:“因為與我相配的的人,跟我相像的人在這兒?!?/p>
解析:這句話來自男主人公羅切斯特,在作品中,主人公羅切斯特代表著男性的權(quán)威。作者賦予以男性的權(quán)利為至高無上的社會階層這種話語,是想強調(diào)男女應該具有平等的權(quán)利和地位,希望女性可以得到人們的尊重。祝作為一位女性,充分的理解了作者的內(nèi)涵,翻譯為“和我平等的人”,貼切的展現(xiàn)了原文的深刻內(nèi)涵。黃譯為“與我相配的的人”,則減弱了原文想要表達的新型女性主義思想,感染力上具有一定的欠缺力度。
4 結(jié)語
在女性主義翻譯角度下,翻譯是一種重寫或改寫活動,它不是從一種語言被動的轉(zhuǎn)換到到另一種語言,而是受譯者、社會意識形態(tài)、翻譯過程等多種因素影響。女性主義翻譯理論以其新的視角,探索翻譯過程、定義譯者的身份和翻譯地位,通過祝和黃版本的對比,可以看到在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視角下,祝的譯本構(gòu)建了女性身份,更好的解讀出原文含義。黃作為男性譯者,譯文表達的效果則欠缺對女性的解讀,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為《簡愛》的研究挖掘了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