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摘 要: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馬基雅維利政治外交思想十分重要且價值豐富,一言以蔽之,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外交是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平衡外交,結合游走于諸國外交經歷和國際背景,在性惡論基礎上提出國家實力外交觀、國家權力外交觀、平衡外交觀以及擴張主義的外交理念,并推崇在國家政治交往中,注重細節(jié)、把握尺度、擁有全局思想式的外交原則。這一思想盡管難以擺脫時代局限,但對西方國際關系史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且對當今國際社會仍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馬基雅維利;政治外交;國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D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7-0141-03
馬基雅維利出生于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家庭,一生為了意大利的統一而奮斗。受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并在父親的指導下,進入仕途任職,在佛羅倫薩共和國負責軍事和外交事務,曾多次出使國外和意大利各城邦國家,撰寫了許多“使節(jié)書”。但馬基雅維利并未寫出一部完整的外交著作,其政治外交思想無不體現在其政治學著作中,且鮮有學者關注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外交思想。面對歐洲強國和羅馬教皇的反復蹂躪的復雜國際局勢,馬基雅維利以國家利益為軸心的政治外交策略,體現出一個職業(yè)外交家的基本素養(yǎng)。
一、馬基雅維利政治外交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
馬基雅維利生活在意大利動蕩不安的時期,處于海陸經濟交往的關鍵位置的意大利,溝通亞非歐的經貿往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與經濟的變化,使意大利等歐洲地區(qū)出現了資本主義的氣息,城市中的資產階級嶄露頭角。正值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的意大利,內憂外患,割據更迭。從國際上看,1350年到1420年時期的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外國勢力擴張干涉,教會利用教皇的勢力不斷對其他歐洲小國進行侵蝕,利用意大利各城市國家的矛盾,各個擊破,以達到分裂意大利的目的。就意大利內部政治局面分析,此時與佛羅倫薩實力抗衡的有米蘭、威尼斯等傳統國,不但相互混戰(zhàn)吞并,同樣遭受法國、西班牙等諸國侵略。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如何利用政治外交方式挽救意大利的和平統一,成為馬基雅維利思考的重要問題。一方面聯合意大利地區(qū)傳統國抗衡外敵的入侵,另一方面阻止相互吞并更多的土地。馬基雅維利認識到準確的把握并判斷形勢是外交成功的必要前提。
二、馬基雅維利政治外交思想的哲學基礎
馬基雅維利是性惡論的主張者。在其政治外交思想中,掙脫了封建神學宗教的束縛,第一次從人性本惡的哲學出發(fā)點作為其政治思想基礎。馬基雅維利曾提到:“一個大好人,卻被小小的野心所蔽?!眥1}并勸誡君主:“一個人忘記父親的死遠比忘記財產的損失更容易。”②在物質誘惑下,人易利欲熏心。各國受國家利益驅使不斷的擴張侵略。國家間的交往,利益永遠是亙古不變的杠桿。妄圖侵犯他國利益勢必導致兩國邦交關系的破裂。
三、馬基雅維利政治外交思想主要內容
(一)政治外交的基礎—國家實力
在復雜的國際關系體系下,自身的國家實力決定著國際關系的地位與局面。馬基雅維利深刻體會到古羅馬的輝煌歷史,在出使各國中,切身感受到“弱國無外交”的苦果。馬基雅維利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角度論述了國家實力對于外交的重要作用。
從硬實力入手,馬基雅維利推崇軍隊的素養(yǎng),認為軍事是國家權力的核心,“新的君主國家尤其要懂得軍事的重要性”。{3}軍隊作為國家安全的武裝后盾,既能保護自己又可以震懾他國?!熬魅〉靡粋€新的國家那就必須解除這個國家的武裝,另外,看準時間和機會,使他們變得柔弱和軟化,使國家的全部武器掌握在你的舊國家里,靠攏你自己的士兵手中。”{4}獨立掌握軍事力量的國家才能在國際環(huán)境中得以立足。軍隊是國家實力的可靠保障。
另外,馬基雅維利也認識到軟實力的作用。在外交過程中一味地遷就外部勢力,受其干擾,只能說明自己的制度出現了問題。一個國家的成敗與否,國家政治體制至關重要。政治體制的優(yōu)劣決定著國家是穩(wěn)定發(fā)展還是消亡動蕩。馬基雅維利的政治體制理論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分類標準,在政體的選擇上,馬基雅維利有其獨到的見地。在政權更迭的年代,一個強有力的君主,是國家統一的必備軍師,尤其是遭遇強敵入侵時,一個具有狐貍狡猾與獅子勇猛于一身的君主才能領導國家戰(zhàn)勝外敵。在美第奇家族復辟后,馬基雅維利以《君主論》呈上,詳盡敘述了君主國在亂世之中的重要意義,強壯國家實力,必要前提是推行君主制。一旦建立穩(wěn)定政權,則需推行混合的共和制作為長久發(fā)展的制度選擇?!盁o論什么時候,由國家中哪一個政黨去請求外國勢力的幫助,都表明國家政體出現問題,也會導致人性中惡劣的因素在沒有制約的情況下爆發(fā),這一切應當動用法律制裁前的正式指控來施加足夠重要的影響?!眥5}可見,國家的軍事、法律等國家實力是成功外交的必要條件,因為“讓各國君主遵守承諾并非出于義務或跳躍,而是力量對比和實際需要”。{6}可見,馬基雅維利以國家利益出發(fā)的視角得出國家實力則是政治外交成功的堅實基礎。
(二)政治外交主要策略
1.權力外交觀。馬基雅維利是西方最早將政治的實質看作權力問題的第一人,結合性惡論哲學起點,將權力視作國際政治的必要前提。其政治思想史圍繞的主題離不開權力、法律制度、軍隊等治國要策,都是以獲得國家權力為首要目標。運用到國際政治交往中,充分掌握國家權力的自由國必定是國際交往中的佼佼者。從意大利動蕩不安的局面中不難得出,羅馬皇帝已經無法操控國家權力,為西班牙、法國進行軍事侵略提供了有利條件,意大利無法進行正常外交活動來處理南部的那不勒斯所有權的爭奪,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弱勢地位的佛羅倫薩,內憂外患,足以說明“強權政治”是當時國際背景下的鮮明特點。提到掌握權力,不得不提及馬基雅維利聞名于世的座右銘,也足以讓馬基雅維利聞名于世的“以目的來說明手段的正當”。這一座右銘貫穿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那些豐功偉績的君主往往輕視信字,卻善于利用手段,征服信守承諾的君王?!眥7}加之人民都有屈從權力的特性,君主想要在國際政治中使自己的國家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具有清醒的頭腦和明智的手段,謀求國家權力。
2.利益平衡與結盟的外交策略。首先,馬基雅維利主張在外交中運用扶弱抑強的均勢理論處理國家間關系,求得各個勢力的平衡。曾指出路易十二在處理強權勢力時所犯的錯誤,擴大教廷的勢力,將西班牙勢力引入意大利,路易十二采取了這些辦法就絕不應該同意讓威尼斯滅亡,因為威尼斯強大的話,不會輕易讓他人企圖占領倫巴第。馬基雅維利清醒的看到西班牙與法國水火不容的斗爭本質,其結果勢必牽動著意大利的命運,無論哪方勢力與意大利各個邦國結盟,都可能無法立刻將其吞并,維持各邦交外交平衡,是最現實的政治選擇。在規(guī)勸君主時也提及“毫無保留的宣布自己贊成一方,反對另一方,對比中庸態(tài)度來說更為有利”。{8}另外,“一個君主絕不應該和一個較自己為強的君主締結聯盟去攻打別人,除非為環(huán)境所迫,因為若打了勝仗,就得仰人鼻息”。{9}政治外交中準確衡量強弱實力對比至關重要,對于國家間結盟具有借鑒意義。其次,對于國家間結盟與否,馬基雅維利給出自己的答案:“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條件是不同的,一個國家不能自以為運用同一種手段就能輕易獲得更多的城邦,應像羅馬人曾經的那樣,采取結盟、聯合等手段擴展自己的勢力。”{10}佛羅倫薩與米蘭的結盟、威尼斯與那不勒斯結盟的現實表明,外交上的中立或結盟取決于自身的國家實力,在國家利益的杠桿轉換下,暫時的敵人可以變?yōu)楣餐呐笥选qR基雅維利在外交過程中所倡導的結盟出于國家利益考量,并非盲目與他國結盟。例如,對比波吉亞勢力與佛羅倫薩勢力之間的關系,因為這影響著意大利的統一。具體做法上,馬基雅維利采取了模糊外交戰(zhàn)略,有必要與波吉亞保持距離。馬基雅維利提醒佛羅倫薩政府要清楚的了解波吉亞征服行動中的政治意圖,從而掌握主動權。
3.擴張主義外交觀念。馬基雅維利念念不忘羅馬帝國時期擴張領土的輝煌歷史,“允許意大利的一些共和國自由擴展和開疆拓土,以便在國內享有和平和免于受到外來的攻擊”。他認為:“獲取領土的欲望確實是人之常情?!眥11}在縱橫割據的年代,各個共和國與君主國都在彼此敵對斗爭中生存,加之利益的誘惑,都無法僅僅滿足于自己國土中的政治自由。因此,國家必須采取主動態(tài)勢的擴張主義,“能夠防衛(wèi)自己免于他人襲擊,又可粉碎那些阻止他興盛強大的任何人的企圖”,{12}用擴張政策來護衛(wèi)本國的政治穩(wěn)定與自由的權利。
(三)政治外交的原則
1.掌握尺度。把握尺度行事,萬事皆可成,在國家交流中作出適當的讓步和調整亦是必須。聰明的政治家外交家都具有清醒冷靜的分析能力,處理事務得體得當,尺度是永恒的一桿秤砣,睿智地把握形勢展開有利的外交局面。有利證據便是漢尼拔與羅馬的戰(zhàn)爭,漢尼拔由于缺乏外交上對有利條件的運用導致從勝利走向失敗。馬基雅維利用漢尼拔事例說明,即使多次軍事上的勝利抵不過一次外交上對時機條件恰當的把握。從人性論上也不難看出,勝利之后不可避免的出現驕傲自滿情緒,行動往往也會出現過激甚至不理智的判斷。因此,把握尺度是處理各種關系尤其是外交關系的必要考量因素。
2.注重細節(jié)。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上,馬基雅維利尤為注重細節(jié)的處理,避免自己使他人強大。“誰是促使他人強大的原因,誰就自取滅亡。”{13}一國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不僅未能強大自己反而助推了敵國的力量,那么這樣的外交注定是失敗的。另外,馬基雅維利特別關注政治外交中的個人因素,在國際關系中,個人因素往往不容忽視。在馬基雅維利出使國外的報告中顯示,在分析波吉亞外交方針時,緊密聯系其個人品性與價值取向,詳述了波吉亞軍隊的數量、素質等情況。另外,馬基雅維利主張避免言語對他人的傷害。在外交過程中,言語的刺激會觸動對方提高警覺。“原來一個競爭對手就在身旁,這時,他會開始憎恨你,并千方百計與你作對。”{14}
四、馬基雅維利政治外交思想價值評價與意義
馬基雅維利的外交生涯對其政治外交思想有重要影響,1489年他擔任佛羅倫薩共和國第二國務秘書,開始了他長達十幾年的外交歷程,為了意大利的早日統一而奔走勞碌,撰寫的《君主論》曾被法國一代梟雄拿破侖日日放在枕邊閱讀。馬基雅維利是個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政治家、外交家。其政治外交傾向符合當時國際社會實情,有利于意大利國家統一,但避免不了有其時代局限。
第一,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外交思想帶有一定的主觀唯心主義。十幾年的外交經歷提煉的政治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經驗意義,但并未付諸于實踐的檢驗。馬基雅維利將《君主論》奉于美第奇家族并未得到重用。再次恢復到共和國制度時,也未得其志。另外,在分析羅馬外交史時,曾表示“上天控制人間事務的權力非常醒目”,{15}可見,其主觀臆想是不符合唯物主義認識觀的。
第二,馬基雅維利主義在政治思想史上可謂是批駁不斷。施特勞斯曾稱其為“罪惡的導師”。皆因馬基雅維利在國家交往中也奉行這一主義,以目的來說明手段正當,外交過程中也可運用權謀方式處理兩國乃至多國利益交鋒。對兼并戰(zhàn)爭國家的外交或許目的更為重要,但從政治外交長遠發(fā)展上看,勢必對兩國友好往來不利。加之,擴張主義外交觀念,在和平外交時代顯然已不適用。擴大外交范圍,并與多國建立友好外交是可取的,但輔之以擴張本國強權政治傾向的外交必然會引起國際譴責。
但馬基雅維利政治外交思想中的確存在諸多的帶有進步意義觀點,值得細細品味。
首先,馬基雅維利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處理國際關系,到了16世紀末被廣泛運用到政治外交中,國際交往奉行以國家統一、保障君主權力為基本要素、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由此看出,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外交思想中充斥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馬基雅維利政治外交的最終目的就是意大利的富強與統一,他寄希望于強大的君主,盡管推崇共和制,但在分崩離析的國家狀況下,集中權力于智慧的君主身上,才有望免于他國蹂躪,威懾國內不法勢力。在政治外交中推崇實力外交也是為國家統一而服務,軍隊、法律、政體等完備,才能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這不僅為當時的意大利提出有利的方針,也對16世紀以后歐洲各國的政治外交提供了良策。
其次,馬基雅維利從國家權力的角度分析與諸國的政治交往,一反古代和中世紀研究政治問題的方法,開始從人的經驗出發(fā),總結國家強弱、權力得失、國際關系等問題的原因,脫離神學與道德的束縛,為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奠定了基礎。同時,得到了西方歐洲諸多政治家的傳承與發(fā)展,可謂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后起之秀。18世紀,格勞秀斯國際法轟動一時,其中的國際關系思想繼承了馬基雅維利主義,各國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逐漸接受了這一國家法。到了20世紀,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盛行,馬基雅維利政治外交觀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理論依據,馬基雅維利從大國利益考量,以史為鑒,善用均勢理論指導外交實踐,馬基雅維利的平衡外交與國際關系史上均勢策略相得益彰。
隨著國際環(huán)境的演變,政治外交中應與時俱進的看待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外交思想。他具有敏銳的國際局勢判斷力,注重政治外交中的細節(jié),把握大國間的利益平衡,盡管其政治外交思想不盡善盡美,但對于中西方國際關系處理具有舉世矚目的進步意義。
——————————
注 釋:
{1}馬基雅維利.論李維[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5.156.
{2}{3}{4}{7}{8}{9}{11}{12}{13}馬基雅維利.君主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86,68,100,83,57,89,15,110,17.
{5}{10}{14}Machiavelli.The Discourses[M].American:Penguin Classics,1984.113,347,375.
{6}馬基雅維利.佛羅倫薩史[M].吉林:中國吉林出版集團,2011.433.
{15}馬基雅維利.李維羅馬史疏義[M].臺北:臺灣省臺北縣左岸文化編輯室,2003.205.
參考文獻:
〔1〕馬冬.馬基雅維里與張儀外交思想之比較[D].中央民族大學,2005.
〔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