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業(yè)麒
摘 要: 寫作練習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種不適合的超前訓練。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不管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未成熟,存在種種特點,這些特點成為寫作練習的障礙。因此,在一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應該進行鋪墊性、準備性的作文教學,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才是關鍵。中國普遍存在這類超前教育的現(xiàn)象,這些超前教育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成功,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小學一年級 作文教學 寫作 寫話
小學階段是為整個學習生涯打基礎的階段,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對于小學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因為一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選擇讓孩子超前學習。各類教育機構打著興趣班的旗號,做著超前輔導的生意。校內(nèi)的教學工作在不斷改革,英語學習的時間由原定的初中一年級提前至小學三年級,其他學科也在不斷改革。在語文教育中,對于學生來說,作文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學習任務。作文教學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因此有些教育機構提出,既然作文困難,就要提早學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進行寫作教學,雖然此前,在一些地區(qū)已將寫作教學提前至小學三年級,但小學一年級是否合適進行寫作教學呢?本文針對小學一年級是否適合進行寫作教學,以及小學一年級應該展開怎么樣的作文教學活動等問題展開討論。
一、作文與寫作
要分析小學一年級進行寫作教學的必要性,首先需要分清“作文”與“寫作”這兩個概念?!白魑摹迸c“寫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
人們常說寫作文,寫作文可以拆開成“寫”與“作文”?!皩憽睘閯釉~,“作文”為名詞,這樣拆開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作文”一詞與“寫作”一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實“作文”與“寫作”兩者之間是一個量與質(zhì)的關系?!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寫作”的解釋為“寫文章(有時專指文學創(chuàng)作)”[1];對“文章”的解釋為“(1)篇幅不很長的單篇作品;(2)泛指著作”[2];對“作文”的解釋分為兩種,一種“作”為動詞:“寫文章(多指學生練習寫作)”[3],另一種“作文”為名詞:“學生作為練習所寫的文章”[4]。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可以發(fā)現(xiàn)“作文”是一個練習的過程,練習是為了達到“寫作”的水平,達到能夠完成一篇篇幅不很長的作品或是一本著作的水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作文教學的要求是分學段的,對小學1—2年級學段提出具體要求:“1.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3.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盵5]顯然小學一年級就進行“寫作”教學遠遠超出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實屬超綱。
二、寫作與寫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不同學段的作文教學有不同的名稱。第一學段(1—2年級):寫話;第二學段(3—4年級)和第三學段(5—6年級):習作;第四學段(7—9年級):寫作。每一個學段的課標要求是不一樣的,那么寫作與寫話在課標上有哪些不同呢?
上文中已經(jīng)提到寫話階段的要求,這里不再重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第三學段寫作的要求:“1.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2.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3.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4.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合理安排內(nèi)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nèi)容。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5.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nèi)容具體充實;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根據(jù)生活需要,寫常見應用文。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jù)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7.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借助語感和語文常識,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8.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盵6]
首先,從篇幅上,寫作的要求明顯增多,并且要求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其次,寫作要求寫出真情實感,寫出思想,而寫話則重在培養(yǎng)興趣。再次,相較于寫話,寫作提出了文體的要求并且要求學生學會縮寫與擴寫。最后,寫作額外提出了練習的時間、篇幅、次數(shù)的要求,這些都是寫話中沒有的。小學一年級學生能夠完成這樣高要求的學習任務嗎?
三、小學一年級進行寫作練習的可行性
以上論述僅能夠證明在小學一年級進行寫作練習是一個超綱的要求,那么在小學一年級進行寫作練習到底是否可行呢?寫作是一個“采集—構思—表述”的過程,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同時,學生寫出的文章好壞也與其知識的儲備積累的多少有關。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寫作的一大障礙是該階段的學生并沒有儲備足夠多的字詞,也存在會說不會寫的情況。這是以往在小學低段作文教學中遇到的一大障礙。通過學習,這一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但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否會影響一年級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呢?
(一)一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與寫作練習的可行性
一年級是學生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一個轉折時期,也是兒童發(fā)展的重要轉折點。在生理方面有自控能力較低、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較低等特點。由于以上特點,在這一時期的學生并不能夠靜下心來觀察周圍的事物,對教師的講解也并不能夠完全準確地理解,因此并不能夠完成寫作過程中的采集寫作素材的部分。同時因為自控能力較低,這一階段的學生并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對每個問題或事物進行良好的長時間的思考與分析,而注意力易分散更是會導致學生在思考過程中被周邊事物吸引,從而中斷思考。這同樣不利于完成寫作過程中的構思整篇文章的部分。
由于一年級學生生理方面的特點并不能夠很好地完成“采集”與“構思”部分,因此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的可行性是不大的。
(二)一年級學生的心理與寫作練習的可行性
一年級是學生由“依附父母“的“小霸王”轉變?yōu)椤蔼毩⑸睢钡摹靶€體”的過渡時期。學生在心理上需要一個適應期,這一時期的學生會因為例如被同學欺負或是聽不懂課程而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情緒。對于學生來說,寫作是一個較枯燥的過程,很多學生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在小學一年級,這個可能存在負面情緒的時期,進行寫作訓練可能會造成學生更強的抵觸心理。由于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想要進行寫作練習的可能性亦是不大的。
由上述論證,可以看出,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存在一些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在一年級進行寫作練習不僅不能夠提高學生本身的作文能力,亦可能在日后的作文教學中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作用。但這并不代表小學一年級不可以進行作文教學。那么,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以便解決學生日后寫作難的問題,在小學一年級應該展開怎樣的作文教學活動呢,下文將進一步進行分析。
四、小學一年級應該如何進行作文教學
作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培養(yǎng)收集材料的能力,培養(yǎng)構思能力,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培養(yǎng)表達能力都是作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小學一年級的作文教學活動的對象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該階段的學生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因此,在作文教學中,首先需要培養(yǎng)的并不是上述的寫作能力,而是針對該階段學生的特點,為后期的作文教學做鋪墊性的、準備性的作文教學。
(一)培養(yǎng)興趣
由于小學一年級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強行提前進行寫作訓練并不是良好的開端。雖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經(jīng)被說過千萬遍,但對于每一個初學者來說,培養(yǎng)興趣是一個重要的開端?!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盵7]如果學生沒有建立起用文字表達自己想法的興趣,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作文教學中出現(xiàn)語言缺乏色彩,如同記流水賬一般乏味的現(xiàn)象。因此在小學一年級的作文課上,教師可以不急于讓學生提筆練習,可以通過一些小活動激發(fā)學生對上作文課這件事情產(chǎn)生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將作文教學與閱讀及口語交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進行鋪墊式的作文教學。例如,多鼓勵學生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體會用文字所表達事物的樂趣。再如,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表達自我感受的興趣。小學一年級的作文教學并不應該急于催促學生為了寫作而寫作。打好基礎,為后期的提筆練習做好準備工作才是該階段學生需要的作文教學。
(二)對學生思維的正確引導
近幾年,一個熱門詞匯引領著整個語文教育界——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其實是重提雙基。但過去的雙基更加側重停留在語言本身的層面上,現(xiàn)在重提雙基則加入了以前忽視的人文性。教育本身,一為教書,二為育人。因此在作文教學中,也應該在教書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通過語文課堂,幫助學生塑造完整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人格。尤其是作為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該階段的學生心智都不成熟,如同一張白紙。因此他們所想象的事物很多都是不符合邏輯,是天馬行空的,該階段的學生是需要成年人進行引導的。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對學生思維的正確引導,僅僅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不夠的。下圖是某小學四年級學生習作中的一段話:
這段看似讓人哭笑不得的文字,卻令人感慨頗多。這段文字不僅邏輯不通,用詞也存在非常大的問題?,F(xiàn)在的社會飛速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政治都在不斷進步,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通過一些事物,間接地接受一些正確或不正確的信息,從而導致學生寫出與上述段落類似的語句。如果學生出現(xiàn)這類問題,在作文教學中,課上可以通過口語交際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將心中所想通過口頭語言表達出來。例如,每周請2到3名學生講述一個自己編的小故事,在幫助學生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亦可了解學生心中所想,及時糾正學生思維中的錯誤;課后可以推薦學生看一些科普讀物,多與大自然接觸,讓學生減少與媒體不必要的接觸,同時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端正三觀,避免使用一些錯誤的詞匯。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以上兩點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適當訓練。一年級的學生在幼兒園時期習慣了以游戲為主的生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游戲幫助學生練習。如造句接龍,教師給出一個情景,并讓每一位同學設想在這個情景下會發(fā)生的事情,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用簡短的句子描述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并請學生逐個讀出自己的句子,以此豐富整個情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結語
雖然教育一直在不斷改革,但是教書育人的初衷是不變的,不能因為目標的提高而不斷超前教育,這樣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有時可能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最終適得其反。作文教學如此,其他語文教學亦是如此。揠苗助長的故事眾所周知,但仍然有很多人因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選擇不顧后果的不適合學生發(fā)展情況的超前學習。我國的教育方式被世界稱之為“中式教育”或是“精英教育”,但是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出現(xiàn)了不少被人們稱為“死讀書”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后并不能做出很好的成績,反而一些在學校里成績一般但思維活躍的學生在社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而進行不適合的超前,真的能夠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不敗的成績嗎?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和總結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李娜.談談小學低段寫話興趣的培養(yǎng)[J].大慶:作文成功之路(上),2014,(12).
[4]姚晴.小學低段寫話教學的問題及對策[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5]高敏.小學低年紀寫話現(xiàn)狀及教學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4.
[6]李新農(nóng).我國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問題與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