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紫浩
【摘要】樂器中的薩克斯管因其自身獨一無二的藝術特色和極富感情的藝術表現(xiàn)力,受到很多音樂愛好者的青睞。薩克斯管在誕生后的一百多年里,通過各個音樂家的不斷思索和探究,其演奏技巧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尤其到了當今的21世紀,各種音樂藝術都在朝著多元化和創(chuàng)新化的方向演變。之前傳統(tǒng)的薩克斯管演奏技巧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于音樂藝術的追求,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薩克斯管演奏技巧正逐漸流行起來。本文將從現(xiàn)代薩克斯管的特點出發(fā),對薩克斯管的現(xiàn)代演奏技巧進行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薩克斯;演奏;現(xiàn)代技巧;超高音;舌拍音;發(fā)聲方法
當代的各種流行藝術都出現(xiàn)了多元化融合的想象,從服飾搭配的“混搭”到各種音樂的結合呈現(xiàn),以往傳統(tǒng)死板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當然,薩克斯管的演奏技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也得進行改變。只有掌握了先進而且熟練的演奏技巧,才能將薩克斯管中的獨特魅力帶給聽眾,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一、現(xiàn)代薩克斯管的特點
薩克斯管并不是中國的本土樂器,而是由外國音樂家阿道夫-薩克斯發(fā)明,并用其名字命名的木管樂器。從發(fā)聲原理上看,薩克斯管和單簧管一樣使用的是單簧片;另外,薩克斯管通常是由黃銅做成的,所以,它兼有銅管樂器和木管樂器的演奏特點。薩克斯管從誕生到發(fā)展的時間不過一個多世紀,但是其發(fā)展的速度卻是很迅速的。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逐漸提高了所追求的精神享受的標準。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現(xiàn)代音樂作曲家和薩克斯管演奏家也增加了相互之間的交流,爭取把更高水平的音樂作品呈現(xiàn)給聽眾。
在當代的薩克斯管演奏中經常使用的技巧有:超高音、舌拍音、單吐音、雙吐音、微分音、舌顫音、循環(huán)呼吸等,并且,在實際演奏中,同一首樂曲中往往會把這幾種演奏技巧聯(lián)合使用,以求達到更好地音樂效果。如著名的世界交響樂作曲家吉松隆的《FUZZY BIRD SONATA》的薩克斯管演奏中,就將現(xiàn)代演奏技巧中的超高音和正常音域進行融合,也出現(xiàn)了舌拍音、單雙吐音以及斷音之間的聯(lián)合使用。只有擁有了精湛的現(xiàn)代薩克斯管演奏技藝才能進一步促進薩克斯管的發(fā)展,推動整個音樂的現(xiàn)代化進步。
二、現(xiàn)代薩克斯管演奏的技巧
現(xiàn)代薩克斯管演奏技巧主要有:超高音、舌拍音、單吐音、雙吐音、微分音、舌顫音、循環(huán)呼吸等。
(一)超高音的演奏技巧。薩克斯管作為比較容易學習的管樂器之一,擁有二個半八度的自然音域。演奏的時候主要靠的是不同的指法、不同的氣息和演奏者的舌頭在口腔中的位置變化,讓薩克斯管中的哨片產生部分震動,進而出現(xiàn)超過自然音域的超高音。其中,由法國作曲家伊貝爾寫給拉舍爾的《薩克斯協(xié)奏曲》,率先使用了薩克斯管演奏中的超高音,作品中也出現(xiàn)了超高音。隨后,薩克斯管作品中出現(xiàn)了較長的樂句的超高音,如吉松隆的《FUZZY BIRD SONATA》等。
超高音的演奏要求演奏者具有較快較集中的氣息,另外還要求笛頭與上牙齒之間的無縫吻合,這樣才能得到標準的超高音。其中超高音在傳統(tǒng)的吹奏方式上并沒有變化,關鍵在于加快吹氣的速度,只有快速的氣息才能加快哨片前段的震動頻率,出現(xiàn)不同于平常音域的超高音。更快更集中的演奏氣息主要靠演奏者縮小自身的口腔范圍來完成,口腔的空間狹小了,氣息在經過呼吸管道時,就會讓流經的氣體量變小,從而氣速就提高了。另外,還有注意的是,先完成上牙齒和笛頭的完美咬合,再來進行吹氣,才能產生及時、標準的超高音。
(二)舌拍音的演奏技巧。舌拍音,顧名思義就是由舌頭的拍打產生的一種聲音,它也是現(xiàn)代薩克斯管演奏的重要技巧之一。它主要是靠演奏者的舌頭前段吸住薩克斯管的哨片,并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拖動,當舌頭和哨片分離開的時候,哨片因其自身的彈性會反彈與笛頭產生拍打產生聲音。
這種演奏技巧主要依靠的是演奏者的舌頭,在正常的演奏口型下,哨片通過與舌頭之間分離產生彈力,進而與樂器的一部分進行碰撞。舌拍音的掌握需要大量的、反復的練習,而且為了防止舌頭的損傷,每次練習的時間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進行控制。
(三)雙吐音的演奏技巧。傳統(tǒng)的薩克斯管演奏可以最大程度上加快單吐的速度,將單吐音技巧發(fā)揮到了極致。但是,顯然,在現(xiàn)代的薩克斯管演奏中,只有單吐音是遠遠不夠的。雙吐音是在單吐音的基礎上發(fā)展過來的,即在舌頭發(fā)出單吐音tu 的時候及時打斷哨片的振動,之后讓演奏者的舌頭尾部發(fā)出ku的聲音來對氣流進行隔斷。形成的tu-ku聲音,就是了雙吐音。
雙吐音在演奏時會常常出現(xiàn)發(fā)出的一個音較重,另一個音卻較輕,或者一個音的發(fā)聲時間長,另一個音的發(fā)聲時間短的情況。因此,演奏者在練習的時候,要加大練習ku這個音,因為tu這個音是單吐音的重點,之前應該掌握得比較熟練了。努力做到這兩個動作協(xié)調一致,落落大方。在法國作曲家德奎科的《奏鳴曲》中,就有雙吐音的使用。
(四)微分音的演奏技巧。微分音,顧名思義指的就是那些較小的音,具體來說就是比正常音域中的半音還小的音。微分音的發(fā)音方法主要有兩個:通過增加不同的指法變化高音產生微分音和通過口型或改變嘴唇按壓哨片的力量變化高音產生微分音。
微分音的演奏技巧很容易掌握,在日常練習中,只要不斷熟悉不同的微分音,就可以實現(xiàn)流利的演奏。當下,很多演奏者產生微分音主要是通過指法的變化完成的,只有在一些薩克斯管作品中出現(xiàn)滑音和微分音連接使用時,一些演奏者才會使用第二種方法進行演奏。微分音較常出現(xiàn)在Ryo Noda的即興曲系列曲目中。
(五)舌顫音的演奏技巧。通過氣流完成演奏者舌頭的快速震動或是實現(xiàn)小舌頭的持續(xù)震動而產生的聲音就是舌顫音。舌顫音在一些語言的發(fā)音中,也有涉及。如印度人在說英語時就會大量的使用舌顫音。舌顫音的演奏技巧是薩克斯管現(xiàn)代演奏的一大特色,在實際演奏中,往往需要演奏者從較輕的音過渡到舌顫音上,以展示力度之間的強烈變化。演奏時舌頭或者小舌頭的震動也會來帶哨片等部位的震動,使得舌顫音的表現(xiàn)并不那么純粹,還伴著哨片的聲音。不過,聽眾從演奏者的演奏力度也可以體會到舌顫音的非凡效果。
(六)循環(huán)呼吸的演奏技巧。循環(huán)呼吸是一種常見的演奏技巧,在我國的傳統(tǒng)管弦樂器,如笛子、嗩吶、葫蘆絲等,以及外國的民間樂器,如長笛等中都有所使用。它主要指的是演奏者為了不間斷樂器中的氣流,也不因自身的正常呼吸而打斷一些連貫性較強的樂句,進而使用鼻子來呼吸,同時也將鼻子呼吸和嘴巴呼吸輪流使用的演奏技巧。它也正常呼吸相比,更容易演奏難度較大的、樂句較長的音樂作品。
在練習初期,演奏者應注意將臉頰鼓起并放下所擠出來的氣體要和通過肺部呼吸吹出來的氣體巧妙交替,不能產生很明顯的間隔,同時這兩種氣體有一些區(qū)別,要經過長期刻苦的操練才能使得這兩種吹氣方法下在同一種樂器下產生一樣的音色、音量和響度。
三、結語
通過學習新的演奏技巧并加大練習,是各個演奏者提高自身演奏能力的必經之路,薩克斯管的現(xiàn)代演奏技巧也會給廣大聽眾帶來更美妙的聽覺享受。隨著時代變化與進步,而出現(xiàn)的各種演奏技巧,也反映出了人們對于音樂藝術的不懈追求?,F(xiàn)代的薩克斯管演奏技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創(chuàng)作需要,和人們的藝術標準而變化。只有不斷探索,結合技巧的使用效果,對其發(fā)展并創(chuàng)新,才能讓豐富音樂這個大家庭,也會讓這個大家庭發(fā)展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李逸軒.《薩克斯管在中外音樂藝術上的發(fā)展探析》[J].《北方音樂》,2015,(06).
[2]田希.《薩克斯單吐、雙吐技巧探討》[J].《音樂時空》,2015,(08).
[3]郭嘉.《薩克斯演奏中幾種音色技巧的使用》[J].《音樂時空》,2015,(18).
[4]劉焱.《論薩克斯吹奏中超高音域的演奏技巧》[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