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清 譚君
【摘 要】在人們所教學生中,不妨都會出現行為異常的兒童,有的異常行為問題還顯得極為嚴重。作為教育就必須研究兒童異常原因,形成理想干預措施。
【關鍵詞】異常原因;理想干預;策略思考
《兒童異常行為調查與干預》是一個被申請立項的科研課題,對此進行研究旨在轉化兒童異常行為,讓具有異常行為兒童也能夠轉變自己,進而比較健健康康地成長。現拙于筆端的是兒童異常原因的相關思考,期求拋磚引玉。
一、兒童異常源自自身性格
我們曾對相關異常兒童之行為進行相關的觀察,這些學生在發(fā)生異常行為的過程中都顯得比較沖動,有時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看上去往往給人以極具意義上的后怕。當異常行為發(fā)生以后,我們總避免不了要去進行教育,但當對這些學生進行教育時,他們都是那樣的一言不發(fā)。我們只好對這些學生做家庭教育背景方面的調查,在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時,家長的表白給我們的啟迪是,一些學生的行為異常,一般都是性格比較孤僻,平時在家就是父母親也很少進行交流。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一般兒童行為異常多是由自身性格所決定。要想真正轉變這些學生的異常行為,需要從漸漸轉變學生性格入手。怎么去轉變學生的性格?我們必須兩條腿走路,而且兩條腿都要邁得比較穩(wěn)實。其一要求家長要給自己的孩子有個比較快樂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如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去做他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事情。如在不少家長眼里,不允許孩子去干些看似木頭邪兒的事情,讓學生在家就鉆在書本里,鉆在左右堆里。應當說這是很不妥帖的。實踐證明,學生的成長越不快樂,那學生會是越發(fā)顯得悲觀和孤僻,導致學生行為的異常。雖然兒童的行為異常不可能就是完全意義上產生怎樣的后果,但小洞也會覆大舟的。教師也是不可例外的,更需要以主人翁的身份肩負起愉快異常行為兒童身心的責任。
二、兒童異常源自自身家庭
一些兒童行為異常,有些就完全是模仿所得。平時我們所能夠發(fā)現的一些學生中的偶發(fā)事件,一般都是由相關學生的行為異常所造成。追溯這些學生行為異常的原因,我們比較有意義的發(fā)現,不說是什么遺傳基因,但我們可以看到的現實是,一個不和之家庭,一個經常吵吵鬧鬧的父母親,給孩子帶來的是什么?那就是完全意義上的吵架的習慣和方法。在平時,我們曾對經常與學生發(fā)生矛盾的單方甚至就是雙方進行過比較細致的調查,可巧了這些學生的父母親可以說都是些淘氣的錐子。他們不是與自己的親人去吵鬧,就是與自己的鄰居去講理。一些農村學生的家庭就是因為田埂與周鄰發(fā)生矛盾,而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就是那樣的大打出手。這里必須引起我們警戒的是,作為教師我們是否對此就是那樣的不聞不問,應當是毫不能夠的。只不過是我們采取怎樣的方法問題。一般說來,一些家長之所以能夠與他人去吵吵鬧鬧,他們是根本不可能去理睬我們的條條框框之教育的。如果我們對其施以教育,他們還完全會以為我們那是純粹的臭理論。因此,在平時,我們注意教育好學生,以學生的轉變去影響其家長。如我們經常和學生一起利用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讓學生比較多地掌握和諧鄰里關系建設的名言和意義,讓學生去諳熟相關和諧鄰里乃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踐行的故事。當我們的學生能夠掌握住如此豐富的內容,那學生不僅僅就是能夠自身得以熏陶感染,也不僅僅就是自身行為的匡正,更為理想的當是小人兒樹起了大樣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兒童行為的異常是源自于家庭,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學生自身得以充分和廣泛意義上的轉變的。
三、兒童異常源自自身環(huán)境
在我們所教的學生中,開始有學生偷偷的進入網吧,雖然這些學生還沒有像一些成人去整天整夜的泡在網吧里,但一個“偷偷”的進入,就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行為異常。學生之所以“偷偷”的進入,那是因為網吧根本就是少兒不宜的場所。當一些學生進入如此之場所后,越發(fā)不可收拾的是,學生的學習受到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受到極大的影響。那為什么少兒不宜的地方少兒卻能夠“偷偷”的進入,純粹是一些經營者在賺著昧良心的錢。從這個意義上講,相關兒童行為異常源自自身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由此,我們則必須得出這樣的結論,促使學生行為從異常向著正常去轉變,向著正常去得以根本意義上的轉變,必須關注學生周邊環(huán)境的整治。從周邊網吧情形看,我們沒有能力去阻止網吧經營者的不法行為,而且他們的不法行為有時也是我們未曾相見的。但我們可以采取比較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所教學生層面上的了解,只要我們平時多去關注一些學生,是很能比較及時地發(fā)現學生進入網吧之現象的。譬如,在雙休日的間隙,我們可以走進網吧,這對經營者而言,是一個利好的促動,他們根本不可能這樣去大膽妄為,當著我們教育者的面讓兒童進入網吧嬉戲的。這對我們的兒童來說,也有著有著相當的威懾力,小學生能夠當著老師的面進入網吧進行游戲?因此,在對兒童異常行為的轉變中,作為教師必須努力配合整個社會去鏟除滋生學生行為異常的溫床。不能以為我們教師就是去教學書本上的知識,不能以為學生的其余都是我們事不關己的,都應當是我們所高高掛起的。
綜上所述,兒童行為異常所產生的原因是比較多維的。如果我們加以更為細致的分析,會比較有意義地發(fā)現原因還顯得比較復雜。但我們只有去認真探析,那才可以抓住問題的根本,也才可以能夠對癥下藥地促進兒童異常行為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
[2]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岳麓書社,2003
[3]王燦明.兒童創(chuàng)造教育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