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蘭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初級階段,也是很重要的階段。學習歷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可以讓學生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博古通今。因此,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立足于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分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新課改;教學現狀;創(chuàng)新策略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歷史總是向前發(fā)展的,學習歷史,以史為鑒,只是為了更好的前進。俗話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太多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當前,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灌輸式、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比比皆是,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信心。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師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應當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性培養(yǎng),不斷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yǎng)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是,當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往往由教師根據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而這個過程中,學生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使得課堂成為了教師的獨角戲;有的歷史教材中提出可實踐過程,也無法得到有效的實施。另外,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也以考試作為前提,講某些知識作為考點進行重點講解,而另外的知識則一筆帶過,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也使考試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不能從真正意義上進入到歷史的學習中。
2.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但是,當前,由于初中學生在心理上還處于發(fā)育階段,因此他們的思維還存在著一定的依賴性和單一性。針對書本上的知識,往往是教師怎么教,他們就怎么記,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過分地依賴教師,生硬地模仿教師對事物的分析和看法,使得學生的思維無法拓寬,嚴重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
3.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歷史學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足夠的重視。主要一個原因在于歷史學科并不是中考過程中的中科目,這是影響歷史學科地位的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歷史學科的教學都不夠重視。此外,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傳統落后,有的教師由于不能掌握有效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中要么采用極端的強化訓練,要么采用全套的問題教學法,使學生始終處于精神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只會熱衷于教師將要提出什么問題,自己又將如何回答得滿意,這樣學生根本無法真正地學習到知識,只會造成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逐漸消失。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策略
針對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初中歷史教師應當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偨Y下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策略如下:
1.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了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只有培養(yǎng)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是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不斷地提高學習質量。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前導入階段的學習,通過歷史故事或者詩詞等導入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使學生由淺入深,逐漸地產生深入探究的興趣。另外,在課堂中,教師也要充分利用提問的方法,在知識的銜接處、教材的難點處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通過學生自主地討論,使他們逐漸產生對歷史的興趣。
2.形成人本教學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發(fā)展,尊重和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歷史知識具有其博大精深的內涵,其對于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yǎng)成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將歷史課堂看成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應當看成是啟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注重學生的人格教育,不能因為片面地追求升學率或者是應付考試,而使歷史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也能避免歷史在學生眼中變得越來越枯燥和乏味。通過歷史的學習,使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更加有利于促進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
3.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信息化的社會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學會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音、形、色于一體的教學特點,改革和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通過豐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歷史的教學,明確歷史在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珊珊.分析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研究[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1(10)
[2]沈蘇蘇.淺析當前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教育[J].成才之路,2011(07)
[3]付建亮.淺談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教育[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