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川
摘 要:計算在小學數(shù)學中隨處可見,并且貫穿整個小學。因此,學好計算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學好計算,就要有良好的計算習慣。在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計算正確率收到學生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在做題時態(tài)度不認真,做完了也沒有檢查,導致了計算正確率偏低。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學習成績。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與同行交流,僅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小學數(shù)學;計算習慣
計算是最基本的數(shù)學語言,良好的計算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而且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學習習慣抓起,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計算意識,認真答題,提高學習成績。
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獨立自主的學習。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喜歡計算、樂于計算,只有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快速并且準確的計算。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習慣。例如:小學生的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學習的能力不高,因此,在遇到計算題的時候就可以編一些故事,來活躍課堂的氛圍。比如簡單的計算題2+3等于幾?教師就可以說成:小明家籠子里面有2只兔子,第二天媽媽又買了3只兔子,現(xiàn)在籠子里一共有幾只兔子?又如:7+8=?可以說成是樹上有7松鼠,后來又來了8只,現(xiàn)在樹上一共有多少只?利用小學生對于故事的喜愛,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來,激發(fā)他們的計算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運用故事到計算中,這樣改變了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方式,教師能很好的開展計算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二、善用簡便運算,提高解題效率
對于小學生來說,計算是非常頭疼的事情,但是在小學數(shù)學中有很多簡單的運算,只要需要經(jīng)過一些處理,就能快速的得到答案。以結合律為例子,結合律是3個及3個以上的數(shù)相加或者相乘運用的,其表達式為:(a+b)+c=a+(b+c)或者ax(b× c)=(a×b)×c。例如:在怎樣簡便就怎樣算中的幾個例題:
例1:5.2+2.6+7.4
解析:從題目中可以發(fā)現(xiàn),2.6加上7.4剛好得到整數(shù)10,那么就應該先把后面兩個數(shù)相加。
解:原式=5.2+(2.6+7.4)
=5.2+10
=15.2
例2:43×25×4
解析:從題目中可以發(fā)現(xiàn),25和4相乘得整數(shù)100,那么就應該先算后面兩個數(shù)相乘。
解:原式=43×(25×4)
=43×100
=4300
在小學數(shù)學中還有很多這樣通過結合律、分配率等等通過運算定律可以很快解決的計算題,需要同學們舉一反三,只有這樣培養(yǎng)了良好的計算習慣,才能在計算中游刃有余,快速準確的計算出正確答案,提搞學生的課堂效率,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加強計算,靈活運用
通過課堂上的聯(lián)系之后,教師一定要馬上布置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布置的作業(yè)可以適當加大難度,難易都布置一些。難的題目主要針對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簡單的就針對基礎比較弱的學生,通過練習來幫助學生提高計算能力。例如:
四年級(1)班有學生48人,五(1)班有學生46人,五(2)班有學生52人,三個班一共有學生多少人?
解析:遇到這樣的題目,首先想到的是加法結合律(a+b)+c=a+(b+c)。那么就把三個班級的人數(shù)相加。相加的時候先觀察這3個數(shù)有沒有什么規(guī)律,有沒有哪兩個數(shù)相加得整數(shù)。
解:S=48+46+52
=(48+52)+46
=100+46
=146(人)
相對容易混淆的題目,例如:753-157-243,在這個題目中,有的同學可能就把概念混淆了,可能會有少部分同學用753-243-157,當然最后也能得到最終的正確答案,但是不是最簡便的運算,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就要會用這樣的方法,使計算更加簡單。正確的解題思路應該是先把后面2個數(shù)相加,用753減去后面兩個數(shù)的和。由此可以得到:
解:原式=753-(243+157)
=753-400
=353
學習了這些加法結合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率、加法分配率等等這些方法,就要運用到學習中去,通過例題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解題能力,提升自身的解題水平。
四、善于驗算和檢查
在平時的批改試卷和作業(yè)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犯的很多低級的錯誤,很多簡單的題目因為抄錯或者看錯題目導致計算不正確,這樣就造成了考試丟分多,正確率偏低。因此,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驗算和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考試或者平時的作業(yè)中,要求學生做完作業(yè)或者試卷一定要回頭檢查一遍,不能犯那些低級的錯誤,比如多寫或者少寫一個零、抄錯題目等等,防止被扣冤枉分。養(yǎng)成驗算和檢查的習慣,在以后的學習和考試中能更好的發(fā)揮,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總而言之,良好的計算習慣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除了嚴格要求,課后多加強訓練之外,教師還應該多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