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英語國家與中國在歷史,風俗,信仰,價值觀等文化上的差異,來自不同國家背景的人們之間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交流障礙。如果不了解語言所在地的社會背景及風俗,要進行跨文化交流是很困難的。因此,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尤為重要的。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 跨文化教育
由于英語國家與中國在歷史,風俗,信仰,價值觀等文化上的差異,來自不同國家背景的人們之間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交流障礙。如果不了解語言所在地的社會背景及風俗,要進行跨文化交流是很困難的。因此,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尤為重要的。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教育
一、重視詞匯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
詞匯在語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威爾金斯(Wilkins,1972)曾說:“沒有語法不能很好表達意思,而沒有詞匯則什么也不能表達?!?一些詞匯具有最基本和明顯的字面意義,然而許多的英語詞匯除了本身的含義,還有聯(lián)想意義、內(nèi)涵意義、 社會意義、詞匯與情感意義、反映意義、搭配意義等。特別是一些顏色詞、動物詞、植物花草名、數(shù)字、姓名和地名具有聯(lián)想意義。在英語中一些句子和詞匯不能逐字翻譯。它們的真正含義與其文化及背景緊密相關(guān)。英漢兩種語言在詞義上并不是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挖掘詞語的內(nèi)涵,有利于正確理解。如英語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穌受難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臉”;“Black Friday”,意指“災(zāi)難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會使人想到耶穌復活、做禮拜、過節(jié),常常有神圣、歡樂等含義。這樣,人們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說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沒有這樣文化背景的漢語詞匯“星期五”或“星期日”則沒有以上之意。再如“white”在英語里的意思是of the color of fresh snow or common salt,漢語譯為“白的、白色的”,但英語學習者對a white lie就不易理解。難道謊言還有顏色嗎?當然不是,它的正確意義是“不懷惡意的謊言”。同樣,許多西方人對漢語中的“紅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費解。另外,在某些場合下,漢語中的“白”字指的是顏色,但在英語的對應(yīng)詞中并無white,如“白熊”(polar bear);“白蟻”(termite)。而且,漢語中“白費事”(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白癡”(idiot),其英語對應(yīng)詞中都與“white”無關(guān)。這種現(xiàn)象,英漢兩種語言中俯拾皆是,從詞匯著手,簡單明了,成效大,能避免學生望“詞”生義的毛病出現(xiàn)。因此,教師應(yīng)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進行有意識的跨文化教育。
二、重視習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
英語正如漢語一樣歷史悠久,包含著大量的習語、成語及典故等,它們或含蓄、幽默、或嚴肅、典雅,不僅言簡意賅,而且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由于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英漢習語承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們與文化傳統(tǒng)緊密相連,不可分割。英漢兩種語言中豐富的習語都體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比如說,在英語中當我們說一個人在“talk horse”,這是什么意思呢?中國文化是一種農(nóng)業(yè)文化,而牛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們說一個人說大話、夸口的時候說他“吹?!?。那么“吹?!狈g成英語應(yīng)該怎么說呢?應(yīng)該是“talk horse”(吹馬)。英國文化是一種“馬”的文化,我們說“吹牛”,他們卻說“吹馬”?!皌alk horse”就是英語中的口語習語。再如,與宗教信仰有關(guān)的習語大量地出在英漢語言中。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人們相信有“佛主”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與此有關(guān)的習語很多,如“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在西方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美,人們信奉基督教,相關(guān)的習語如“as old as Adam”直譯是“與亞當一樣老”,因為亞當是最早的人類,這一習語譯為“很久以前的、極古老的”;“as poor as church mouse”由于教堂的清貧廉潔,所以人們通常用這個習語來形容一個人很窮, 其他還有 “Go to hell(下地獄去)” “l(fā)ike mushroom”( “雨后春筍”——形容事物的迅速發(fā)展和大量產(chǎn)生)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從文化的角度入手來講解這些習語,成語, 俚語,及口語形式的習語,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語言在異質(zhì)文化中的真實使用;應(yīng)指導學生做好收集素材,進行比較分析的工作。從而能真正掌握這門語言。提高語言的交際能力。
三、重視閱讀課文中的跨文化教育
中學英語教材選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不少課文涉及英語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這為開展跨文化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實際上,英語閱讀也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讀者面對的讀物是用外語寫成的,而該語言又與他所不熟悉的文化緊密地聯(lián)系著。要真正理解所讀材料的內(nèi)容,不僅要掌握足夠的語言知識,還要了解一些說英語國家的風俗、文化、宗教等。這樣才能在閱讀中充分理解。如在Book4 Unit4 Body Language這一單元中,可以給學生介紹有關(guān)身勢語方面的知識。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由于文化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的不同,身勢語也不盡相同。同樣一種手勢所表達的意思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增進交流氣氛,甚至可以取得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達不到的效果。使學生能感知真實的語言,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的文化背景知識介紹,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是很膚淺地停留在課文所提供的那點信息,而是向他們開啟了一扇了解外國文化的窗口,比單純地講解課文內(nèi)容有趣生動,因而更能吸引學生聽課的興趣。
總之,隨著社會發(fā)展,不同文化的語言交流愈加頻繁,我們應(yīng)該認識到英語教學中實施跨文化教育有利于學生打開眼界、開拓思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語言和文化的發(fā)展,以及不同語言、文化間的交流和溝通;實踐證明,跨文化教育對我們的英語教學有極大的幫助,應(yīng)當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趙厚憲.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原則[J].中國英語教學,2002(6)
[2]陳舒.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guān)系[J].國外外語教學,1997,(2)
[3]陸國強.現(xiàn)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