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p>
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是中小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國家教委規(guī)定各級各類中小學應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它對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哪些重要作用呢?下面從幾個方面說明這個問題:
一、體育鍛煉能使身高增加,肌肉發(fā)達
體育鍛煉能增強學生各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使學生體格健壯。運動對骨骼起著一種機械刺激作用,所以,能促使骨骼生長加速,使學生的身高隨之有所增長。運動還能鍛煉孩子四肢,增加肌肉力量,使肌肉逐漸變得豐滿起來,動作也比較靈敏。
二、體育鍛煉能促進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加強
學生在鍛煉過程中,肌肉活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于是呼吸器官需要加倍工作,久而久之,胸廓活動范圍擴大,肺活量提高,肺內每分鐘通氣量加大,增強了呼吸器官的功能,對防止呼吸道常見病有良好的作用。可使胃腸蠕動增加,胃腸消化功能增強,食欲增加,營養(yǎng)吸收完全,使學生發(fā)育得更好。厭食、拒食的孩子更需要運動。能促進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鍛煉時,機體各部的協(xié)調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tǒng)統(tǒng)一控制和調節(jié)下進行的,因此,在進行體格鍛煉的同時,神經系統(tǒng)本身也經受鍛煉和提高,這是對神經系統(tǒng)良好的調節(jié)。
三、體育鍛煉能預防疾病
學生多進行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空氣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經受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刺激,皮膚和呼吸道的粘膜不斷受到鍛煉,增強了其耐受力,大腦皮層也對冷和熱的刺激形成條件反射。當自然因素發(fā)生變化時,學生就能迅速而準確地進行反應,使身體跟外界環(huán)境保持平衡,這樣就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中暑。在戶外活動,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后,可使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yōu)榫S生素d,促進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預防和治療佝僂病。紫外線還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紅血球,防止貧血。新鮮空氣中的氧氣,能促進新陳代謝,并有殺菌的作用。
四、體育鍛煉能促進智力發(fā)育
體育鍛煉中的各種動作直接受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和調節(jié)。人在活動時,肌肉中的神經可將各種刺激沖動傳到大腦,使大腦對動作反應更加靈敏,很有利于對營養(yǎng)的攝取,促進腦細胞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對智力發(fā)展很有益處。
五、體育鍛煉能推動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體育運動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yǎng)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體育運動還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較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培養(yǎng)和提高社會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各種能力,使自己成為更符合社會需要,更能適應社會的人。
六、體育鍛煉能可塑造性格
通過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yǎng)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yǎng)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適當?shù)倪\動對學生人際關系發(fā)展有很大作用,對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要多讓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和各種游戲,與眾多學生接觸,可改變其孤僻、憂郁的性格,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七、體育鍛煉還應該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體育鍛煉方法雖然簡單易學,但要想科學地安排體育鍛煉,提高鍛煉效果,避免傷病事故,就必須注意一下五大基本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體育鍛煉的循序漸進是指在學習體育技能和安排運動量時,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漸進行。
2、全面發(fā)展原則:在體育鍛煉時,要注意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和身體機能的全面提高。
3、區(qū)別對待原則:體育鍛煉時,還要根據(jù)每個鍛煉者的年齡、性別、愛好、身體條件、職業(yè)特點、鍛煉基礎等不同情況做到區(qū)別對待,使體育鍛煉更具有針對性。
4、經常性原則: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鍛煉的效果才明顯、持久,所以體育鍛煉要經?;?
5、安全性原則:從事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要注意安全,如果體育鍛煉安排得不合理,違背科學規(guī)律,就可能出現(xiàn)傷害事故。
八、中小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應注意的問題
1、空腹時不宜進行體育鍛煉。
長時間清晨空腹進行鍛煉,體內的能量大量消耗,對身體不利,最好適量進食后開始輕微活動,使休息了一整夜,長時間處于安靜狀態(tài)的肌肉、關節(jié)及內臟器官積極活躍起來。
2、注意鍛煉前的準備活動運動前必須先活動活動腰部與四肢的關節(jié),防止和避免扭傷的發(fā)生。
3、飯后不宜立即進行劇烈活動。
飯后,人體大量血液流向消化系統(tǒng),此時如進行劇烈運動,血液就會流向運動器官,以保證肌肉工作的需要,造成消化系統(tǒng)血液供應不足,胃腸蠕動減慢,影響消化和吸收過程的正常進行,嚴重的會導致胃痛、消化不良、潰瘍等疾病,一般在飯后0.5~1小時再進行活動比較合理。
4、戶外鍛煉時衣著穿戴要適宜,隨時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出汗后受涼,切忌在大汗淋漓后脫下衣服或在風口處休息,劇烈活動后,不應驟停休息,鍛煉后,應用干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并及時穿好御寒衣服。
5、劇烈運動后不宜馬上洗澡。
6、劇烈運動后切忌暴飲。
因大量水分進入血液,會將血液稀釋,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腎負擔,同時稀釋胃液,導致消化功能和食欲減退。運動后,飲適量的淡鹽水,以補充因汗水帶走的鹽分,千萬不要喝生水,以免大量病菌帶入體內,感染疾病。
通過體育鍛煉有利于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以及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可以提高身體的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生理機能水平,身體素質發(fā)展水平,基本活動能力水平,心理發(fā)展水平和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希望少年兒童珍惜人生的春天,堅持參加體育鍛煉,促使身體健康強壯!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fā)揮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劉洪爽,男,大學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