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公開課對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有沒有好處?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公開課具有闡述新理念、提供教學范式、推出名師、促進專業(yè)發(fā)展的作用。另一種認為:虛假、造作,不利于教改和專業(yè)發(fā)展。公開課,簡單的講,就是在公開場合上課,泛指“打開教室的門”,開放課堂,讓同事、同行、家長、領導或專家等進入課堂聽課;特指有組織的、有一定規(guī)模的、有特別準備的課堂。它是我國中小學沿襲了多年的一種教研活動方式,是教研的一種可行,也是評價業(yè)務水平的一個“硬指標”。 “公開”二字本身就是一個中性詞,它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敗”的。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方式,公開課是探討教學規(guī)律、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公開課 教師 作用
近幾年,隨著教育資源的均衡化,老師在校內或校外的交流機會越來越多。其中公開課就是教師進行教學經(jīng)驗、教學技巧交流的有效方式。為了促進本校教學的發(fā)展,各學校都要組織一定規(guī)模的校內公開課或者示范課。這種方式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整體進步,有利于教學技巧的不斷創(chuàng)新。在公開課盛行的教育背景下,有關公開課的消極作用的聲音也此起彼伏。有的人認為公開課“勞民傷財”,牽扯師生甚至家長大量的精力,有的課還要耗費物質。準備一節(jié)公開課,少則一個星期,多則一個月甚至數(shù)月。學生要為公開課準備“知識”,準備發(fā)言,有的還要準備文藝節(jié)目;老師則要精心備課,看教材,查資料,安排一切上課事宜等,可能還要應付相關領導的檢查,有的學校的公開課更是離了譜,事先預演數(shù)次,完全失去了課堂的本來意義。還有的人認為如果把一節(jié)課比喻成一頓飯的話,那么公開課是大餐、盛宴,而平時的課堂則是家常便飯。相信任何一個家庭也不可能整日去吃什么大餐,平日用的只能是家常便飯。學生成績的進步,不是靠那幾節(jié)公開課就行的,而是要靠平日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作為一線老師的我認為:公開課是利大于弊。我們應該擴大公開課的積極作用。
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實例從以下幾方面來探討公開課的作用。
一、公開課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幾年前,作為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我有幸上了一節(jié)《作文的編輯》的區(qū)級公開課。這堂課的主要內容是講述利用word軟件對文字進行排版編輯。和我上同一內容的還有兄弟學校的李老師。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先講述,學生練習。上完之后,年輕氣盛的我有點沾沾自喜,認為自己課上的應該不錯,整堂課我都兢兢業(yè)業(yè),一直沒歇,從軟件的打開到排版的步驟,每個知識點我都面面俱到。我認為我是個稱職的老師。然而,區(qū)教研員和其他老師對這堂課的評價是這不是堂公開課。教研員甚至說如果要全區(qū)老師請假來聽這樣一堂課那就是浪費時間。這些話深深的打擊了我的自信心,但同時還有些不服。接了來聽了李老師的這堂課,我才發(fā)現(xiàn)我就是只井底之蛙,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都遠遠落后于李老師的課。李老師,先播放一段有關喜洋洋的視頻,一下從視覺上抓住學生的眼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著利用今天的知識點幫助喜洋洋們完成任務,整個課堂都是以學生為中心,李老師只是個引導者。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也開心。那節(jié)課讓我大開眼界,原來信息技術課是要這樣上。可以說李老師的課給我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日子,我都積極地觀摩公開課,不斷從里面汲取營養(yǎng)。不可否認,我成長了,這必須感謝公開課。
二、公開課是學科的風向標
公開課是平日課堂的一個高度的集中和概括,是平日課堂的一個縮影,是平日課堂的一個取粗取精后的再現(xiàn)。正如戲劇,每一出戲劇都是現(xiàn)實生活的縮影,是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好的公開課是最新教育理念的呈現(xiàn)。是學科的風向標,指引大批教師的前進方向。置身于好的公開課的課堂教學中,你會真正地認識到:公開課的意義不在于課堂是否具有可觀賞性,也不在于教師表現(xiàn)得是否盡善盡美,而是在于這樣的公開課是否能給予我們某些觸動或啟示:如何進行文字編輯的指導,提高高年級學生的打字速度?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鍛煉,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如何打破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單向對話,而是讓“生——生”之間的對話成為“常態(tài)”……公開課讓聽課者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領略優(yōu)秀教師的風采,學習借鑒,取長補短,以求進步。
三、公開課是老師的“信心劑”
公開課是打開教室門,讓其他教師,領導或家長觀摩的課。盡管課前我們經(jīng)過精心準備,但面對那么多的聽眾,我們難免會有些緊張,這時就需要我們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自己放松下來。想象這是一次與學生溝通的機會。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相信自己的付出肯定有回報。經(jīng)過反復多次這樣的鍛煉,你的心里承受力和自信心會大大增強。不是說一回生二回熟嗎?看來好的公開課不僅不會“勞民傷財,它還是對師生的一個很好的鍛煉,是教師、學生提高進步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它無論是對教師的教學技能,對課堂的駕馭,協(xié)調組織,還是對學生的表達、分析等能力的提高,抑或對師生心理素質的鍛煉,促進師生融洽關系等,都大有幫助
四、如何上好一節(jié)公開課
1.公開課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公開課不能搞形式主義
為了能順利完成任務,向聽課者展現(xiàn)學生良好的素質及老師教學技藝的高超,許多做公開課的教師把課堂上涉及的問題提前告訴學生,甚至問題落實到具體的某一個學生。上課時回答問題的學生是固定的。這樣的安排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合作探究、交流互動,共同進步嗎?這樣做課堂豈不成了個別學生與老師共同表演的一出丑???豈不是對所有課聽者的欺騙?這樣的課堂是毫無意義的。
2.不要過份依賴多媒體
自從課堂多媒體誕生以來,在許多人心中就產(chǎn)生了一個誤區(qū):凡是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就一定要有多媒體的使用。許多學校也把是否使用了多媒體做為了評定一節(jié)優(yōu)秀課與否的一條重要標準。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老師變成了使用多媒體的高手,上課特別是上公開課,電腦、電視、投影儀并用,聲、光、電、影齊發(fā),好不熱鬧。搞得學生是手、腦、耳、鼻并用,最后是暈頭轉向。所以近段時間課堂教學的“原生態(tài)”的提法此起彼伏。我認為,多媒體的確能在教學當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們不能拒絕這個先進的、高效的教學助手,但又不能過分依賴。一堂課該不該使用,使用到什么程度,全憑這堂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需要則用,不需要則不用。再好的多媒體如用得不是時候,不是地方,也只能變得丑陋。
總之公開課要精益求精,努力上出特色,上出水平,起到示范和引領的作用。要避免形式主義,注重實效,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實實在在的發(fā)展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