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提供了多方位、多途徑、多層次的交流渠道和平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形成多形式的班級管理手段,不但有利于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有利于優(yōu)化班級管理,而且有利于師生間在加強溝通和交流的情況下,縮短師生間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從而有利于教學相長。
【關鍵詞】信息技術 多形式班級管理手段 加強溝通和交流 縮短師生距離 教學相長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之間信息傳遞的模式已經遠遠超出我們所能預想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鋪天蓋地而來的諸如微博、微信等信息傳遞模式,形成了更多渠道的信息傳遞模式,徹底顛覆了人們之前對科技的定位和期望。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中學生也產生較大的影響。
一、信息傳遞技術對中學生的影響
中學生置身在信息傳遞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的社會環(huán)境,迎合了他們精力最為旺盛的年齡段,在他們智力飛躍發(fā)展的特殊時期,使他們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新的信息傳遞技術充滿了如饑似渴的求知欲。他們的特殊時期,決定了他們對信息傳遞技術的理解、接受和運用遠遠高于受到傳統(tǒng)信息傳遞技術影響的人。信息的傳遞一方面是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的效應。
二、中學教師面對新的信息傳遞技術應當持有的態(tài)度
信息技術不但已經深刻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學習,甚至于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水乳交融,從本質上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
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有的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一有閑暇,他們會立刻置身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便利之中,不可自拔。
中學教師在面對這樣一群特定時期的中學生時,如果僅僅用回避或者防堵的方式作簡單化處理,勢必會給他們原本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增加更為濃厚的反叛心理,從而造成更為嚴重的逆反行為。
正所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與其如此,還不如因勢利導,教師積極主動地學會適應新的信息傳遞技術,并加以因勢利導,將其運用到班級的管理之中,充分地、合理地運用新的信息傳遞技術,調動學生,參與到信息化的班級管理之中來。創(chuàng)建多方位、多途徑、多層次的班級信息管理模式,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和交流的信息渠道和平臺,使得班級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三、新信息傳遞技術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基于以上理由,筆者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建立了“一層次,二小級,三便利”的多層次、多途徑、多方位的日常管理模式,既方便了學生,也利于筆者有效掌握學生動態(tài),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其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以下是筆者的經驗之談,以期得到同行的批評和斧正。
1、“一層次”——建立校園層級的信息傳播途徑
為了充分利用好這個交流平臺,筆者讓學生自主成立了班級信息管理小組,自主選舉小組成員,在校園網(wǎng)上開設班級論壇。
“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為此,筆者為班級論壇定下了兩個強制性規(guī)定:第一,所有的論壇主題不能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第二,所有成員在發(fā)表帖子或者跟帖的過程中,不能違反中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筆者也為論壇主題給出了一個建議:論壇主題以學生的學習,或者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聯(lián),或者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主。
小組成員自主決定論壇的版主,并由小組成員在周末閑暇之余維護論壇秩序。小組成員為了活躍論壇的氣氛,積極主動地動員全班同學,甚至自己所認識的其他班級的同學參與論壇的討論和建設。
在論壇里,所有的學生均不以自己的真實姓名出現(xiàn),從而保證同學們在討論班級事務和向任課教師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時候能夠暢所欲言。
筆者也在論壇里注冊了馬甲,每周到論壇里查看學生發(fā)表的各種帖子。筆者在閱讀學生的帖子的時候,可以了解到學生當前關注的問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發(fā)現(xiàn)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哪些學科的教學工作需要改進等各種問題,從而從容地、有的放矢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二小級”——建立班級QQ群
由于校園論壇需要借助電腦,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上網(wǎng),必然存在操作不便捷,溝通不及時的實際。于是,筆者讓班干部開設了一個班級QQ群,全班學生基本上都是以小號加入班級QQ群,而且網(wǎng)名都與真實姓名不一致。這樣一來,如果發(fā)言的人自己不說明,誰也不知道在班級QQ群里發(fā)言的人是哪一位學生,甚至于不知道發(fā)言的究竟是學生還是老師。這一點,對于保證學生能在班級QQ群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至關重要。筆者通過瀏覽班級QQ群里學生的發(fā)言,就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班上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班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有效地加以解決和干預。筆者也通過自己的發(fā)言,向學生傳遞明確的信息,澄清是非曲直,指明正能量的方向。
3、“三便利”——手機、短信、微信確保簡潔、及時、有效的交流
前面所講述的兩種方式,都有利于解決集體性的事情。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生往往存在個體上的不同需求。
因此,筆者給每一位同學發(fā)了一封私人信件,但是內容卻都是相同的。為什么不在班上公開講呢?原因很簡單,筆者在信件里這樣告訴學生:你可以通過你的QQ簽名、在QQ空間里面發(fā)表說說或者寫一些短篇的文章、在微信上簽名,以此表達你的心情,或者你需要哪方面的幫助,或者你遇到了哪方面的困惑。老師可以通過查看你的QQ簽名、說說、文章、微信簽名,知道你所遇到的問題,然后私下里有針對性地為你提供幫助!你也可以通過短信告訴老師,你需要什么樣的幫助,老師非常樂意為你排憂解難!同時,附上了筆者自己的QQ號、微信賬號和手機號。
如此一來,筆者通過“三便利”,對學生個體的不同需求,以簡潔的方式,及時地了解到情況,并加以有效地解決。
四、結語
教師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新的信息傳模式,充分利用其便利,創(chuàng)設多方位、多途徑、多層次的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渠道和平臺,形成多形式的班級管理手段,有利于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優(yōu)化班級管理,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縮短師生間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從而有利于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