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理念,新課程的實施不僅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改變,更是實際效果的變化。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思想政治課堂煥發(fā)生機和活力,讓同學們做到:在“動”中感受、在“情”中領悟、在“思”中進步呢?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等方式,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自我體驗、自我感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構建起教師導、學生學的探究式教學過程,是新一輪課堂改革對初中政治提出的必然要求,探究學習是深化學習內容,豐富、提煉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思想政治課堂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學習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1、巧妙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
人們常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币还?jié)課成功與否,與課前導入關系很大,教師應注意導語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利用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渲染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好的開頭應簡潔有力,提綱挈領,直奔中心,并具有趣味性,引人入勝。因此,就政治課教學而言,如果一堂課教師能設計出諸如設疑導入,新聞導入,討論導入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參與熱情,喚起學生學習動機激活思維,則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要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例如形象情境、故事情境、音樂情境等,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說事實談體會,盡情表現個性,尊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尊重學生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進而把思想政治課堂變成一個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成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快樂而充滿活力的課堂。
2、精心設計,自我發(fā)現。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都是問號”。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效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精致的小問題。也可以組織學生自我解讀,自主學習。當然,自主學習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加以必要的引導。如引導學生打破書本教材編寫的限制,以一節(jié)或一課內容為背景材料,從宏觀上梳理出教材的線索,領悟各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知識框架;從微觀上對一些具體問題進行挖掘反思,從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問題可以是對書本知識理解的困惑,可以是原有認知與課本知識的沖突,可以是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脫離而產生的矛盾。
3、聯(lián)系實際,增強認識。
從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標準以及教材上看,都要求學生能夠聯(lián)系日常社會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和問題主動進行探究,獲取知識,提高素質。教師應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的各種探究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如何讓學生獲得情感上的體驗,而同時又是水到渠成地獲得“知識和技能”?但在實際教學中,人們過多地關注認知教育,而忽視情感陶冶和意志鍛煉。這樣,易于造成學生知行不統(tǒng)一,勢必會造成學生的雙重人格,有礙學生健康、完善個性養(yǎng)成。這不僅不符合思想政治課既教書又育人的教學目標,而且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更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和諧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奮的治學態(tài)度,自強不息的精神,乃至人格魅力感化和影響學生,從而像一條清澈見底的涓涓細流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喚起學生美好的情感體驗。這樣,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了情感體驗的成分,多了親近感,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就明顯增強,同時增強了師生之間的認同感。由此可見,充滿情感體驗的課堂是教學雙方互動最好的催化劑,也是把知識學習與情感體驗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建和諧的政治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
二、重視師生角色定位,提高課堂質量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先行。教師只有主動接觸、關心、熱愛學生才會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重與信賴,從而在師生之間形成親切友好的雙向交流,這正是形成和諧政治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證。思想政治課教學擔負著重要的、全面的育人功能,更需要采用多獻愛心、和風細雨、情感滲透的原則和方法,方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實踐證明,專制或放任的教學態(tài)度與作風,是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的。只有采取情感投入、民主教學的手段,才能建立起真正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為形成活潑和諧、積極健康的課堂氣氛打下牢固的基礎,學生才會有探究的欲望和靈感。
2、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要輕易對學生說“不”。“不”意味著一種否定,如果運用不當,可能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在課堂提問時,對學生回答最常用的評語就是“很好”、“有創(chuàng)意”等,很少對學生全盤否定。這種做法包含著一種期待的色彩,激勵著學生不斷努力,不斷取得進步。老師的肯定往往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強精神,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
3、提高教師組織探究課的能力。
在問題探究教學法中,學生會從跨學科、多角度去質疑、懷疑,這就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為此,教師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同時,還應當具備跨學科多元知識結構、多向和諧的教育交往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只有當教師具備了這些知識和能力,才能真正當好學生探究知識的“導演”,才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
4、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探究式教學法是把學習建立在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基礎上,學生在學習中出于主體地位,在學習過程中能自主發(fā)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逐漸成為會問會學的人。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通過指導學生自學,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指導學生自己質疑,指導學生自己解決疑問,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會探究新知。
總之,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特別重視學生的參與、體驗、思考和踐行,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廣闊的平臺。教師也只有樹立新觀念、創(chuàng)造新教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認識、自己體驗、自己踐行,用心為學生搭建探究學習的平臺,才能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