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xiàn)行高考中,高考語文試卷作文70分的比重讓教育工作者、家長興嘆,于是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已成為語文老師的頭等大事。如何去提高呢?很多學校的做法是學生不停地寫,老師不停地改,老師、學生忙的焦頭爛額,但最后收效甚微,甚至還有下滑的現(xiàn)象。
【關鍵詞】生本課堂 小組合作 作文評改
三國時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曾言:“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睂⑽恼碌牡匚惶У搅藰O致。同樣在現(xiàn)行高考中,高考語文試卷作文70分的比重讓教育工作者、家長興嘆,于是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已成為語文老師的頭等大事。我認為學生是要寫作文,但不是反復寫,而是寫過后,在這篇作文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修改。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做實作文評改這一環(huán)節(jié)。
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是老師收齊班級所有學生的作文,一本一本批改,找出錯別字、病句,再寫上評語,但是學生不買賬,學生最多看個總批和分數(shù)。老師的批改費神十之六七是無功的。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我當過語文教師,改過的學生作文本不計其數(shù),得到一個深切體會:“徒勞無功。”這樣長期下去,學生聽到寫作文頭痛,教師看著學生的作文本心煩,作文水平怎么能夠提高上去。近幾年,我校實行生本課堂課改,如果結(jié)合課改,將作文小組合作評改真正落實到位,或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的生本課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育思想為指導,強調(diào)在學習過程中注重互動的學習方式,轉(zhuǎn)變學生傳統(tǒng)式接受學習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法,徹底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將二者有機結(jié)合,定會在作文評改這塊荒地上取得成績。
一、激發(fā)興趣,合理分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大部分學生的意識里,自己寫作文,修改作文是老師的事,老師找出問題,我再來修改,甚至有的學生明知有錯誤都懶得修改。如何跳出這個怪圈,作為語文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跳出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模式。首先讓學生意識到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不要討厭修改,而要把同一篇東西改寫十遍,二十遍?!彼摹栋材取た心崮取犯牧耸伍_頭才定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辈苎┣蹖憽都t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文學典故激發(fā)學生自己評改作文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知道名家尚且如此熱衷文學修改,更何況我們普通的學生呢。自覺改變習作寫好后,決不第二次“過目”的不良傾向,養(yǎng)成自主評改的好習慣。
小組合作評改的關鍵就是合理分組。一個班分為6個學習小組,每組6-8人。教師最好對學生水平心中有數(shù),根據(jù)自己教學需要重新調(diào)整,分組時做到先進和后進搭配,打破原來上課時的學習小組。一經(jīng)分定,至少保持半學期不變。時間長了,可再小范圍調(diào)整,防止出現(xiàn)思維定式,不認真批改的現(xiàn)象。
二、確立標準,熟悉評改方式
教師應向?qū)W生指明該修改的內(nèi)容和修改的要求、方法,使學生既能得到具體的指導,又能獲得實在的訓練。在評改實踐中,既教其知,又授其法。重點消除學生“不知何處改,怎么改”的盲目心理。要求學生小組自改、互改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袖手旁觀,否則就是放任自流。批改前教師應提供標準,讓學生批改有據(jù)可依。我平時在進行小組評改作文的標準是:一看文面是否整潔;二看有無錯別字、有無病句、標點有無明顯錯誤;三看文章中心是否鮮明集中;四看文章是否點題;五看選材是否圍繞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六看文章結(jié)構層次段落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開頭和結(jié)尾是否照應;八看語言是否簡練、準確、生動、形象。除了這些標準之外,學生在評改中還應掌握常用修改符號及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同時,我還要求學生在打分以及寫評語時要簽上自己的姓名,便于后來的小組交流。在剛開始實施小組合作評改作文時,老師都要出示評改標準,讓學生參考,知道學生熟悉這些標準,直至在評改中能夠熟練運用。
當然,小組評改作文不局限在課堂,也可以在課外,但前提是學生已經(jīng)熟悉評改標準和評改方式。由組長牽頭,評改周記以及平時的小練筆??傊?,每一次作文批改,要使每個學生都有所得。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盡量保留作文的主要內(nèi)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用熱情的語言指出寫得好的地方,揚其所長。
三、推薦樣本,完善交流
小組討論批改完成后,各組把評出的樣本作文(一般是一篇優(yōu)秀作文和又問題的作文)再拿出來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評改。第一次評改《邂逅》這篇作文時,每個小組都選出了自己組里最優(yōu)秀的作文,在班級里進行評選。一共是6篇作文,一一展示,沒想到剛展示第一篇,就有其他組的同學開始挑毛病,而且很合理,就這樣,6篇優(yōu)秀作文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小組之間不僅挑問題,而且還提出修改意見。最終每組派2名同學通過投票方式選出最優(yōu)秀作文,第二組韓露露收獲“最佳作文”。對最有問題作文同樣不能“一棒子打死”,最大限度地指出一個閃光點,哪怕一個好詞、好句也好,這是對該生的鼓勵,不至于使其對作文喪失信心。然后進行“手術式”修改,并闡明為什么要這樣修改,讓同類的“問題作文”學生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明白具體問題在哪。
在整個作文的評改過程中始終依靠小組的力量,讓同學在合作中保持興趣,提高能力。小組合作探究為主的互動式評改模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集體作用和主體作用。課上組成小組研討,既可避免全班討論頭緒太多、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獨自修改猶豫不決、信度不高的缺點。主體作用從教師角度而言,就是把評價權基本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在學生發(fā)生爭執(zhí)且無法統(tǒng)一意見時,才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這不僅是角色的轉(zhuǎn)換,更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怕寫作文,提高作文水平,這是小組合作評改作文的終極目標。
葉圣陶先生曾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备咧姓Z文教師應該把評改作文的主動權下放到學生手中,因為高中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相信只要將小組合作學習堅持下去,學生養(yǎng)成自我評價的習慣,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批改的全過程中。高中作文也將迎來他的春天。
參考文獻
[1]韋志成《作文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2]周林克《也談作文的評改》《語文教學通訊》2008.05/A
[3]余振齊《高中作文評改新探》《作文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