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指出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當前,教學改革正轟轟烈烈朝著素質教育穩(wěn)步前行。陳舊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已愈來愈顯出其弊端,語文這門本應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課程,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變?yōu)橐环N應試訓練。語文所應有的深刻而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內涵,往往喪失殆盡,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語文教學陷入了一個不良循環(huán)的境地。如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質,使語文教學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道路,是我們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下面,就本人多年來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注重文化熏陶,激發(fā)母語學習興趣
我們祖國有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先秦文學、唐詩、宋詞、明清四大名著等等無不體現了華夏文明的輝煌,也令每個炎黃子孫自豪。在語文教學中,可適時引導,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悠久文化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他們了解在當今國際社會,“漢語言”正日漸升溫,漢語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來學習漢語。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一代后備人才,更應該學好自己的語言。如在教學《贈汪倫》這首詩,學生問李白是誰?我就自豪地向他們介紹李白是我國唐代的一位偉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后人稱為“詩仙”。他寫的詩非常多,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fā)內心的情感為主……這樣侃侃而談進行教學,既生動又促使學生對祖國文化及母語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激發(fā)學習求知欲
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尤其如此。一堂好的語文課,應當是生動、有趣,而不是枯燥、乏味,一潭死水。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為一線教師更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思維活躍的狀態(tài)下學得知識,提高能力。
1.語言的趣味性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鹽??菰锓ξ兜恼Z言如同一盤忘記加鹽的菜一樣破壞著食欲,不論其營養(yǎng)價值多么高,總是淡而無味,食如嚼蠟,不會膾炙人口。教學中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配合課堂教學,適當穿插笑話、歇后語、諺語、典故等,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2.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認為:審美教育維度是至關重要的,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它是一個與其他概念相關的基礎性概念,也就是說,一個學校無論哪一學科、無論哪一方面,都得貫徹審美教育的理念。所以,將審美教育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之中,變抽象教學為形象教學。可結合美術、書法、音樂以輔助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求知欲,讓他們在藝術融合中學到知識,又陶冶了情操。
3.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任務,可采用角色朗讀、分組討論、即興表演、限時作文、個人發(fā)言、講故事等各種形式,靈活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學習者、活動者,改變過去教師唱獨角戲、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激發(fā)參與熱情
語文教學注重聽、說、讀、寫的培養(yǎng),依照“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原則,根據教學內容,適時組織進行語文課外活動,既陶冶了性情,也在實踐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可開展的活動主要有:
1.詩文朗誦活動。小學語文課本有許多朗朗上口的詩文,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誦讀、熟背中華古詩文,使學生獲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修養(yǎng),也促進了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可謂一舉兩得。
2.開辟習作發(fā)表園地。在配合作文教學的同時,可開辟習作發(fā)表園地,鼓勵同學們踴躍投稿,評出優(yōu)秀的文章張貼在班級作文園地,讓學生有成就感,這樣既表彰了寫作突出的同學,也可促進其他同學寫作的積極性。
3.主題開放性演講比賽。當代小學生身處改革、開放、信息快速的新時代的熱潮中,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主見??衫冒鄷n舉辦主題開放性演講比賽,可使他們在這小小的舞臺上自由馳騁,充分展現自我,既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4.硬筆書法比賽。俗話說,字是出馬槍。書寫也是體現個人語文素質的重要方面。好的書寫可令人賞心悅目,頓生美感,反之,則大為失色。因此,我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鼓勵學生堅持學習硬筆書法,而且定期舉行硬筆書法比賽,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練字的興趣,提高了書寫水平。
教無定法,還可以組織猜謎語、詞語接龍、講故事等語文趣味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各方面素質,實現全面發(fā)展。
實踐證明,同學們對這類活動都投之以極高的熱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使同學們感到語文學習不再是一種枯燥的應試訓練,而是充滿了靈動性、藝術性、趣味性。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不應是簡單化、程式化、刻板化的純技術訓練,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將學生從枯燥的應試訓練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教學中去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重新樹立起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素質,使之成為新時期有理想、有素質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