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畫家黃秋園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有著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和杰出的繪畫才能。在他畫里所流露出的藝術韻味,傳達出的特殊古典氣息和審美價值最為時人所稱道。他將筆墨與丘壑完美結合,演繹了一幕邃密、博大、蒼茫的山水畫面,突出了他在繼承傳統(tǒng)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關鍵詞】氣象 丘壑內(nèi)營 筆墨 深邃
一
黃秋園(1914—1979),字明琦,號大覺子,半個僧,清風老人,生于江西南昌,精于山水畫,兼擅人物、花鳥,界畫尤為精能。他的山水畫蒼莽古拙,內(nèi)蘊深摯,是以傳統(tǒng)畫法,并以此為宗的杰出代表。
從二十世紀的山水畫發(fā)展來看,黃秋園屬于以臨摹為基礎而走向創(chuàng)作型的畫家。早年受他父親的朋友左蓮青指點,遂走上了終生不渝的傳統(tǒng)繪畫道路。他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美術院校的學習和教育,也沒有受過西方的素描寫實訓練,而是靠他的直覺和文化修養(yǎng)以及對藝術的敏銳,從而發(fā)現(xiàn)藝術殿堂的創(chuàng)作之路。在保持自我感知和選擇的基礎上才得以形成他自己的古雅、博大的藝術風格。古人說:“以畫為寄則高,以畫為業(yè)則陋?!蔽娜水嫾乙螅簯援嫗橛嗍?,不可刻意追求。黃秋園正是這樣的代表。從他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來看,他一方面從事銀行工作;一方面卻在一種沒有規(guī)則限制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的狀態(tài)下追求繪畫形式的自由與野逸。可見,“以畫為寄”是他真實的創(chuàng)作形態(tài)!
二
在黃秋園的畫中,表現(xiàn)了一個“以古為法、為趣”的繪畫探索。繪畫藝術的境界,只有當技法達到一個更高層次的思想升華之后,達到一種趨于生命的內(nèi)在表現(xiàn)的時候,才能進入到一種自由傳神的境界。這個時候不僅是一個畫家的功力問題,還是一個由畫家個人通過心靈內(nèi)化后的圖式趣味和宇宙化(更多是精神趣味)感悟的深沉課題。在黃秋園的畫中,他通過線條規(guī)范了他的繪畫精神取向和對畫境的意造,在他的精神深處,這種線性藝術圖式或者繪畫理念既是古典的又是超越時空的,它可以更大程度地承載他的精神追求。線條的單一性作為一種存在恰當?shù)胤从沉怂睦L畫審美的本體精神。當然,作為圖式本身來說,只有精神境界的高低,而沒有由于時光流逝的新與舊,其關鍵在于是否具有時代的精神氣象和品質(zhì)。黃秋園的山水畫藝術無疑是他內(nèi)涵品格在時代中的精神體現(xiàn)。
他的山水畫以深邃、蒼莽為機趣,深得山水畫“古質(zhì)”的美感,頗具漢唐精神氣象;既有商周金文的拙樸厚重,又有漢“畫像石”的古雅靜逸。他把王蒙、石濤、石溪的畫法變得更加邃密和“體面化”,將其境界進一步擴大,同時將古代所追求的“可居可游”的山水精神品質(zhì)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他的畫中,表現(xiàn)了吞吐大山大水的精神氣象,突出了他山水精神的古逸美感。
三
黃秋園繪畫的深度和高難度深入到他創(chuàng)作意識的底層,是他思想的境界,又是他作品的高格調(diào),在極具個性思想內(nèi)涵領域的深處也許只有他自己才明白其中的真意。這種敏銳的創(chuàng)作深度往往潛藏在他“線”與“墨”的交織變化中。筆墨成了表現(xiàn)他復雜內(nèi)心的一個載體,這就是他的畫既堅實又豐富的原因之一。他的情感大都賦予在他的筆墨韻律和結構之中;其韻律感是由長期的筆性感悟闡發(fā)出來的,其結構在于對古今經(jīng)典作品的臨摹學習和對大自然寫生中得來,到后來這種純粹性的筆墨感悟成了他心靈的寄托,也成為他自己獨立觀看藝術世界的一面旗幟,最后造就了一種隨心所欲的藝術表現(xiàn)樣式。
如果說他的筆法是他的繪畫骨法的精神體現(xiàn),那么他的墨法就是他畫面形成蒼莽畫風的主要意蘊所在。其中筆法是基礎,墨法是補充。他的筆法源于宋畫的堅凝和石濤線性的“蒼毛”美感啟示,加之他獨具特色的古典畫風追求,形成了他獨具面貌的圖式風格。這種表現(xiàn)多在他的界畫、臨古以及鬼臉皴法和很多山水畫里呈現(xiàn)出來,可以說貫穿著他繪畫精神理念的始終。
四
黃秋園的山水畫整體感很強,他將其遠近空間距離縮小,在突出結構的同時,用茂密的點線將其變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構成了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在他的畫中,積聚了他多年的學識、功力和閱歷等方面的內(nèi)容,反映了他對生活、生命的憂患意識。
在他的山水畫中,打破了三角式的構圖方法,而是將多重三角交叉結合起來,在繁多中突出其整體感,將正斜、疏密、倚正巧妙結合,其中直線和曲線以及斜線的穿插尤具氣勢。在他的山石造型中,反映了深山密林的景色,如江西廬山一帶的山水特質(zhì)。
他晚年的畫更加稠密,在墨法上似乎受到龔賢、黃賓虹等人的墨法啟示。例如他畫的《山雨欲來時》等圖,墨法變化深厚,其藝術理趣也越來越內(nèi)在了,出現(xiàn)了“從心所欲不逾距”的神妙和通靈。他的畫以蒼茫博大見長,粗大的山石形象和細密的點線總是能更好的結合起來,其線條質(zhì)樸,點畫皆具古意。畫面有一種迎面而來之感,突出了在結構之間的微妙變化,通過這種變化,傳達出一種理性、淳古的繪畫意識。黃秋園是善于思考和推理的杰出畫家,在他的畫里能將每一個局部有條不紊的表現(xiàn)出來,通過點、線的交織表達一種繁密通透的藝術境界,如器樂中交響樂。這是很多難以辦到的。在二十世紀的畫家中,他能將一種“古典”的審美趣味和形象提煉出來,變成一種個性化的美感追求。而他的功力又徘徊和深藏在他的古典情結里:由于他在臨摹古畫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一種深摯的古人情趣和意味,成了他眷念古意美感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他的這種以古戀古的方法一直貫穿著他的全部繪畫美學精神,如他的界畫——可謂嘆為觀止。
參考文獻
[1]薛永年:《黃秋園畫集序》,人民美術出版社
[2]王學仲:《中國畫學普——中國畫的基礎理論和技法》,新世界出版社2007版
[3]《黃秋園畫集》,上卷;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