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教學是借助文字、實物、圖像和聲音等多種媒體形式的作用,對教學效率進行提升的措施。在對多媒體在數(shù)學課堂的輔助共用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筆者主要以這一教學措施的作用為切入點,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在筆者看來,利用多媒體技術化解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思維和增強學生的知識表象,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的可行措施。
【關鍵詞】多媒體 1 前言
多媒體教學是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滲透的產物,針對數(shù)學知識所表現(xiàn)出來的抽象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讓數(shù)學教學的直觀性和立體感特性進行強化。在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直觀性進行了解以后,數(shù)學學習信心的增強,可以讓學生在數(shù)學領域對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行充分的發(fā)揮。
2 多媒體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2.1 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提升作用
對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的推動,是數(shù)學教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個新特點。聲像并舉、圖文并茂是多媒體課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個主要特點。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共用功能的發(fā)揮,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種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這種對學生的視覺感受進行充分調動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一種趣味性相對較強的環(huán)境下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吸收[1]。例如在對梯形面積問題進行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flash動畫,對圖形的移、裁、補、拼的過程進行展示。這樣借助教師所提供的課件,學生可以對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產生一定的認識。
2.2 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作用
教學信息的豐富性,是對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所表現(xiàn)出來一大特點。也正是這一特性的存在,多媒體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成為了教師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展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對圓的周長這一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應用對圓內接六邊形、圓內接正十二邊形等內容進行講解,在借助這些圓內接圖形進行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正六邊形的周長與圓的直徑之間存在著三倍的關系。正十二邊形的周長可以被看做是圓直徑的3.105828倍,由于這一數(shù)值與圓周率的數(shù)值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因而這一教學措施的應用,也讓學生對圓周率的數(shù)值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
3 多媒體在小學數(shù)學中的輔助共用措施
3.1 利用多媒體構建課堂教學情境
多媒體技術自身的感染力是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在講解的有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充分的調動。例如在對與圓有關的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對日常生活中所應用到的圓形圖形進行展示。為了對教學案例的典型性特征進行強化,一些教師對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的車輪進行了展示[2]。再讓學生觀察車輛行駛場面的過程以后,教師讓學生展示了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出來的三角形車輪汽車、多邊形車輪汽車和橢圓形車輪汽車的形式情境。在看到使用圓形車輪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滑稽場景以后,教師讓學生對汽車輪胎制造者將輪胎設計成圓形的原因進行分析,由于這一階段學生已經進入到了思維較為集中的狀態(tài)之中,因而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也進行了積極思考,在指導學生結合這一問題對教材知識進行了解以后,學生對圓的特征這一知識點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3.2 利用多媒體化解教學難點
感官的同步性是多媒體在數(shù)學教學案中,這樣,借助多媒體教學,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所進行的培養(yǎng),就是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領域對這一東風進行應用的一種表現(xiàn)。在對圓的面積這一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是學生難以理解的一個知識點。在對這一知識內容機構進行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借助flash動畫,對將圓形一分為二的過程進行了展示,進而又對這兩個半圓被切割成8個等面積的小扇形的過程進行了展示。在觀看這一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看到,在flash技術的作用下,這8個等面積的小扇形圖形在排成兩列以后可以拼成和一個類似于長方形的圖形。在教師對將一個圓形切割為16個等面積扇形和將圓形分割為32個小扇形以后所重新拼湊而成的圖案來看,1圓形等分的份數(shù)愈多,利用這些等面積圖形鎖拼合而成的圖形與長方形愈相似,這樣,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對長方形面積計算方式的轉化,是對圓的面積進行推導的重要方式。這一措施的應用,就表明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激活思維的方式幫助師生突破教學難點。
3.3 利用多媒體增強知識表象
數(shù)學教學是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感知的重要措施。在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教材中一些靜止圖片的動態(tài)展示,可以教材知識的知識表象得以有效提升[3]。在對三角形的有關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對三角形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實例進行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對三角形的基本知識進行了了解,例如農村地區(qū)傳統(tǒng)瓦房的屋頂梁架可以被看作是鈍角三角形、老式自行車的前梁所構成的圖形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銳角三角形。在對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定義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在對多媒體技術進行應用以后可以讓學生看到,用兩個直角拼湊而成的圖形可能會是一個正方形,用兩個鈍角構建而成的圖形可能會是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就可以通過不同圖形進行對比分析的方式,讓學生對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含義進行了解。
4 結論
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技術已經成為了促進教學水平提升的“東風”,在對傳統(tǒng)教學中的優(yōu)勢因素進行重新利用的基礎上,對多媒體的輔助作用的發(fā)揮,是讓這一“東風”真正促進小學數(shù)學教育發(fā)展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盧愛芝.巧借東風行好船——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1,06:119-120
[2]李小波.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1-4
[3]周紅燕.試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14:79小學數(shù)學 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