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責任感是社會道德的基礎,是建立內在價值觀的根本前提,是健康獨立人格的基石。老師要和家長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密切聯(lián)系,合力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負責,形成健全的人格,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活動,培養(yǎng)他們履行義務的習慣和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負責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關鍵詞】家校合力 培養(yǎng) 小學生 責任感
責任感是社會道德的基礎,是建立內在價值觀的根本前提,是健康獨立人格的基石。托爾斯泰認為,“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必熑涡?,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guī)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tài)度。只有具備高度責任感的人才會主動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才會努力工作,報效祖國。因此,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和家長密切聯(lián)系,合力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負責,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一、老師和家長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1、認知責任感?!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指出:“責任,是指份內應做的事?!毕鄳兀熑胃芯褪侵敢环N自覺地把份內的事情做好,并愿意承擔相應責任的情感。責任感分為歷史責任感、社會責任感、集體責任感、家庭責任感、主人翁責任感等。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明確指出:培養(yǎng)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培養(yǎng)博學多才、有快捷獲取信息的能力、有終生學習理念、有自我發(fā)展精神、有與人合作能力等綜合性人才,離不開學生自我責任心的培養(yǎng)?;A教育課程改革中也明確提出了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所以老師和家長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2、讓學生知道并認同責任。學生要知道什么是自己分內的事,給予他們選擇的權利。讓他們去嘗試,也要讓他們明白嘗試的后果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一年級家長就要和初入小學的小孩好好談心,讓他明白學習是為自己人生打基礎的階段,學習不是為家長學習,跟家長沒關系,家長有家長的責任,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3、轉變觀念,讓學生參與、經歷,學會負責。
作為父母、長輩或老師,對孩子關心愛護是應該的,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忘了孩子是要學會負責任的,怕孩子吃苦,怕孩子受累,怕孩子為難,怕孩子有閃失,于是有的家長在無形中對孩子的關心過分了,老師為學生做的過多了。作為孩子人生的導師,我們要學會轉變觀念,應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去嘗試,讓孩子承擔應有的責任,而不應包辦代替,失敗不可怕,摔跤也無所謂,沒有挫折怎么知道疼,又怎么會成長呢?!只有讓孩子經歷更多,參與生活,具備一些生活技能,將來他們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培養(yǎng)學生履行義務的習慣和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養(yǎng)成性教育。學生只有在管理和被管理中認識到責任,學會履行職責,在班級集體中,有個班委,才產生了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文娛委員等班干部,每個班干部都有自己的份內事,班長作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全面監(jiān)督班級的整體情況,學習委員起學習帶頭作用,這位學生必需學習優(yōu)秀,而且要熱心幫助后進生,勞動委員首先要勞動,要保征班級的清潔衛(wèi)生,要督促同學們做好值日生工作,起勞動榜樣作用……每個隊干部肩上都有責任,這些責任是每個學生干部的義務,學生們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也能加強了責任心的培養(yǎng)。
個人的力量很薄弱,個人的智慧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樣微小,許多工作都要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我們在集體活動的安排中有機地安排好學生群體,讓學生通過集體成員的協(xié)作完成任務,培養(yǎng)學生遇到困難尋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教育學生大到國家的建設,小到個人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是在與別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要懂得尊重他人,團結同學,以謙遜的態(tài)度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與他人合作,從小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精神。
三、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活動,培養(yǎng)負責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
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僅要提高認識,增強自覺性,而且應該在校內外的實踐活動中加強行為訓練,使責任感通過活動得以強化。教育性活動與交往是責任感養(yǎng)成的基礎,而責任感又推動活動開展。所以,教師要組織指導學生參加有目的、有計劃的實踐活動,以培養(yǎng)責任感。
1、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如:讓學生種一棵小樹,為大地媽媽織綠衣裳,和小樹一起成長;學雷鋒,走進社區(qū),拾垃圾,為潔凈家園出一份力;幫媽媽洗腳、捶背、唱支歌,送一份小小的禮物,祝媽媽節(jié)日快樂;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們,送溫暖……這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xié)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從關心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來,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及各個方面,自然激發(fā)了他們的責任感。
2、開展學生感興趣的一些種養(yǎng)活動。家長或老師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一種植物或動物進行種植和養(yǎng)護,如養(yǎng)金魚、烏龜、小兔或種一兩種花草。養(yǎng)小動物要喂食、換水、清潔,種花花草草要澆水、施肥、松土。在這樣的種養(yǎng)過程中,孩子只有極其負責任地、耐心細致地做好每一步的工作,才能使動物健康長大,使花草茁壯生長。如果小動物不吃東西了,花草枯萎了,孩子們都會表露出擔心焦慮的情緒,這種“擔心焦慮”就體現(xiàn)了一種責任感;相反,當孩子的勞動取得成功后,那種“勞動最光榮”的喜悅感又能使孩子感受到善始善終的成功感,更增強了孩子的責任心。這樣的種養(yǎng)過程應該讓孩子獨立承擔,家長只需從旁指點就行了。孩子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承擔了責任的過程。不管成功或失敗,都應該給予精神上的鼓勵或再次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
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是我們每個工作者的責任。我們相信,有了思想上的高度重視,家校合力“春風化細雨,潤物細無聲”地實施,不懈地堅持,學生們的責任感一定會根植于心,我們的教育前景定是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王秀蘋.內外兼修,責任重大——培養(yǎng)小學生責任感的探索.《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z1)
[2]薛曉蕾.家校結合:培養(yǎng)小學生責任心的有效途徑.《甘肅教育》,2012(17):18-19
[3]金鑫.基于家校合作培養(yǎng)小學生責任心的思考.《少年兒童研究》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