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專類院校中,藥理學因為學習難度大,許多學生對其有畏懼心理,對藥理專業(yè)的學習興趣不高。對如何改進傳統(tǒng)的藥理學教學模式,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有過深入的研究。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主導,開展兩個小時的教室講解,這種模式在本科院校是比較適用的,但是對于基礎知識較差、自制力不強的中專院校學生而言,教學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主要從分組教學、學分制教學與實驗教學三個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關 鍵 詞] 中專院校;藥理學;改革;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08-0174-01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包括病原體)之間相互作用規(guī)律與機制的一門科學,這門學科也是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基礎學科,是醫(yī)護專業(yè)的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門課程。藥理學與其他學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對中專院校的學生來說存在較大的學習壓力。在對這類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因材施教,不拘泥于形式,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營造適合中專學生的學習氛圍。
一、課堂分組教學,學生共同研討
在中專院校的藥理學教學中,通常的教育模式是老師站在講臺上依據自身經驗,對藥物的作用機制與臨床應用以及不良作用進行講解,學生坐在臺下聽,這樣很難提高學生的能動性??紤]到此,筆者認為應該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可以根據學生所在的寢室進行分組,這樣也方便學生在課下的自由討論。在講課中,老師可以設置一個與本堂課程有關的病例場景,讓學生討論這種病例該使用哪種藥物,為什么要用這類藥物。討論結束之后,老師可以拿出臨床實踐中醫(yī)生的藥方,讓學生與自己使用的辦法進行比較,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意見,老師最后做總結性的講解。分組教學只是一種初步的教學方式,最終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大膽發(fā)言、大膽討論的學習積極性,這樣下課之后學生還可以以小組形式對課程上的內容繼續(xù)完善與補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組模式雖然優(yōu)勢明顯,但必須與學分制教學相結合。
二、實行學分制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藥理學存在其獨特的枯燥性,學習時比較乏味,造成學生學習動力不強。針對這個問題,在教學中應該考慮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愛這門學科,讓他們自覺地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實行學分制教學非常有必要。學分制教學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表現,如課程上的發(fā)言、作業(yè)完成的優(yōu)劣、在課下進行的總結、做過的雛形論文以及社會實踐的表現,將這些作為學生總成績的考量范圍。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預留一部分作業(yè),在下一堂課檢驗學生的完成情況。對于作業(yè)的內容,可以設置有深度的作業(y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考查學生是不是查閱了資料,是不是自己主動解決問題。作業(yè)可以有多種形式,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總結性報告,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收獲進行分享式的總結與討論。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重視學習,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加大實驗性教學,與理論完美結合
教育部提倡在教學中重視實驗性教學,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不可能形成一比一的比例。這其中有教學經費與課時數量的制約,也與藥理學內容的繁雜程度有關,在課堂上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很多,老師的上課時間有限也是一個大問題。然而,針對中專院校藥理學教學,一些實驗性教學完全沒有必要像本科院校的實驗課程那樣深奧,有些實驗甚至是不需要做的,比如離體蛙心,其中一些實驗課程完全可以拿到課堂上去操作,這樣能夠節(jié)省實驗與操作的時間,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另外,對于中專院校的實驗課程,有些是沒有必要要求學生完成實驗報告的,如果每次實驗都要求學生完成實驗報告,會非常浪費時間,而且效果不好,甚至產生反作用。
因材施教是我國教育的精髓,藥理學教學也應該如此。針對中專院校的學生,教師要充分考慮他們的不足,針對這些不足進行相關的業(yè)務培訓。除此之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比如網絡與多媒體教學,可以節(jié)省老師上課時讀寫的時間,還能讓學生看到一些更加清晰、立體、生動的藥理學原理。另外,還要注意校企之間的合作,讓學生大膽地走出校園,走進醫(yī)院,接受更多的臨床方面的鍛煉,增強他們的責任心與學習興趣,做到真正的靈活性教學與實用性教學。
參考文獻:
[1]涂明華.以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思路編寫高質量的護理學教材[J].醫(yī)學教育,2003(5).
[2]卞鏑.針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探析[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3).
[3]唐四元,周樂山.醫(y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