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營地教育項目的生活輔導老師,我雖然沒有和孩子共同參與過具體的營地競技項目,但是出于身份的原因我得以在他們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在旁邊對他們進行冷靜的觀察,也可以在營地生活中洞悉他們豐富的內心活動,這也正是營地教育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我鐘愛這個職業(yè)的原因。
雖然從事營地教育時間不長,也談不上資深,但也遇到了具備不同特質的孩子,從他們身上我不僅學到了很多人性中最純粹的品質,也看到了他們想獲得成長力量的努力,其中有兩個女孩讓我印象最深刻,她們也恰恰代表了如今孩子的兩種典型的性格特征。
當“堅守”敗于“羞澀”
初次見到Ella,還是在一次冬季營地項目開營的第二天,因為頭天家里有事,所以她沒能趕上開營儀式。和爸爸一起來的Ella顯得非常羞澀,當我跟她打招呼的時候,她并沒有回應我,而是一直躲在爸爸身后,在爸爸一再的要求下,她才勉強沖我笑了笑,生性喜歡接受挑戰(zhàn)的我在當時有一種直覺,那就是這個女孩身上一定有很多閃光的品質,一旦被發(fā)掘出來將在團隊中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將Ella和Candy分在了一個宿舍,因為我知道她倆來自同一所學校的同一個班級,而且兩家是鄰居,這樣也許能讓她們相處的輕松愉快一些,不過之前聽Candy的媽媽說,自己的女兒好勝心強,有的時候是不容別人提出反對意見的,所以對于她倆的相處,我還是有些許擔心。
因為開營第一天的主要內容是分宿舍和講解本次營地項目的活動環(huán)節(jié),所以正式的活動在第二天才開始。根據導師的安排,包括Ella和Candy在內的三十個孩子被分成兩組。對于這些滿臉稚氣的孩子來說,第一項活動就已經很有挑戰(zhàn)性了:兩組孩子需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一段200米的賽跑,然后在終點取一張拼圖板,然后再跑回起點進行拼圖作業(yè),完成拼圖會自動觸發(fā)“任意門”,當“任意門”打開,送給獲勝者的禮物就會順著傳送帶出來。
室外雖然寒氣逼人,但是這絲毫沒讓孩子們退縮,反而都摩拳擦掌的等待起跑的那一刻。發(fā)令哨聲響起,雙方隊員都在你爭我趕的往終點狂奔,隨著比賽越來越激烈,兩組孩子的交接速度在不斷加快。賽程過半,我卻始終沒看到Ella和Candy,于是走近了兩組正在激烈比賽的隊伍,赫然看到她倆都排在了各自隊伍的最后面,兩個人的表現很有意思:Ella帶著露指手套,拿著一支彩色水筆,在一張白紙上畫著什么,而Candy犀利的眼神時而看著隊友的表現,時而盯著Ella,似乎在說“我一定贏你!”也許,這兩個孩子平時生活中就是那種競爭型的小伙伴,互相都在試圖超越對方。
我好奇的詢問Ella所畫的內容,她邊畫邊跟我說自己正在試圖制定一個最佳方案,讓自己的隊友比賽效率更高,拼圖速度更快。對于她的回答,我一點也不覺得意外,這也印證了我之前對她的判斷,她理性的內心和縝密的思維終于被激發(fā)了出來,可是畫完之后她并沒有跟隊友交流,而是偷偷把畫好的紙揉成了團塞進了衣兜里,這讓我驚訝不已,比賽規(guī)則是不允許老師在旁邊過多的與孩子說話的,我只能默默看著她羞澀的低下頭。同為壓軸的Ella和Candy的比賽結果自然沒有懸念,犀利的Candy最終獲勝,在隊友掌聲和歡呼包圍中的Candy顯得無比的開心,而當我在賽后對照正確的拼圖和Ella畫的方案時發(fā)現,她畫的的確就是贏得比賽最好的方法,可惜被她的羞澀淹沒了。
“犀利姐”的“排隊風波”
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做出無數選擇,而對于我來說,這次營地項目的一個抉擇尤為艱難。
雖然知道Candy好勝心強,但她畢竟是個孩子,不會因為想要贏得比賽而不擇手段,可是一次排隊讓我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推翻了我之前的猜想。每天在固定的食堂吃晚飯的孩子們,需要按照順序排隊點餐,這再正常不過的規(guī)定在“犀利姐”Candy眼里卻顯得格格不入。當我在屋里組織孩子們點餐的時候,突然聽到外面有孩子嚎啕大哭,起初我以為是哪個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于是一邊讓別的老師臨時幫我負責組織孩子們點餐,一邊跑出來查看究竟。根據孩子們反映,那個大哭的孩子被Candy欺負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Candy想跟和自己關系好的一個女孩聊天,但是她和好朋友之間還隔著一個女孩,于是Candy就想跟她調換一下位置,但是這個女孩始終不愿意跟她換。女孩的執(zhí)拗惹急了Candy,由起初的揪住衣袖變成了后面的揮拳相向。
晚飯過后,我和另外一個老師把Candy和那個被打的女孩拉進了旁邊的小教室,雖然Candy最終跟那個女孩道了歉,但是我能從她的眼神里看出來,道歉并非她心甘情愿,我真的沒想到作為孩子的她的好勝心如此強烈,以至于連排隊都會讓她焦躁,其他老師都勸我把Candy調到別的隊里,但是轉念一想,她的能力有目共睹,在這個本就弱小的隊伍里能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獲勝,而且以她的性格,無論在哪一隊都有可能爆發(fā)沖突。
轉變
正當我對Candy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我們組織的一次小型的森林探險環(huán)節(jié),總是喜歡獨自行走的 Candy刻意和其他孩子拉開了距離,但是我們也確保她在我們的視線范圍內,突然她似乎被什么絆了一下,摔倒了。此時孩子們都在專注的往前走,并沒有注意她,我快步跑上前試圖扶起她。一開始她拗了我一下,并表示自己能站起來,但看我堅持扶她,她居然也沒有拒絕,但我明顯感到Candy的眼神不像過去那般犀利和冷酷了,而是煥發(fā)了一絲溫情的色彩。
我真正意識到她的轉變還是在即將閉營的一次飯后自由活動,孩子們都在玩秋千,當輪到一個男孩玩的時候,也許是因為其他孩子用力過猛,秋千蕩得太高,一不留神這個男孩就有可能摔下去,孩子們懾于秋千的威力,都不敢上前拉住它。此時,Candy卻箭步上前拉住了秋千,但她畢竟是個孩子,其實也無法讓秋千迅速停下來,但是她的出手相助卻避免了男孩被摔下來的危險,在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秋千最終停了下來。
我不敢說Candy的表現源于她摔倒時我的攙扶,我更傾向于認為這是十幾天的營地教育給予她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僅是她,就連羞澀的Ella也在后面的活動中表現出色,成為他們那一組里的“超級智囊”,她總能為本組制定一個出色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