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們一生中學習數學的開始。如何在孩子們面前展示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數學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孩子們發(fā)自內心的愛數學,主動地用數學。我認為關鍵是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把抽象陌生的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讓數學知識生活化。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呢?
一、要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訓練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使學生具備閱讀課本的能力。在數學課中,應使學生把“看、讀、思、練”結合起來。從兒童一入學就應該帶領學生逐步學會看懂圖、式、文,再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引發(fā)學生思考。隨著學生年齡和抽象能力的不斷提高,對課本內容提出更明確而具體的要求,讓學生養(yǎng)成先閱讀后做作業(yè)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習慣學生學習數學這一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于動腦,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各種數學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啟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形成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品質;其次要注意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培養(yǎng)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有序的進行思考的習慣;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思維水平的逐步提高。
培養(yǎng)學生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yè)和自覺檢查的習慣學生的作業(yè)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良好的作業(yè)習慣包括:態(tài)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chuàng)見等。從學生剛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養(yǎng)正確的書寫姿勢,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guī)范。獨立完成作業(yè)是發(fā)揮作業(yè)應有作用的切實保證,要經常表揚那些能夠克服困難并認真檢查作業(yè)的學生,防止和糾正抄襲別人作業(yè)的壞習慣。習慣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養(yǎng)成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嚴格要求,示范誘導,反復訓練,才能取得預想的結果。
二、教師要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倡導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就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角色地位的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不再以教論學,而是以學論教,教師在課堂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給自己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因此說,新課改中的數學教師已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要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輔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例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看到要求學生拿出學具擺一擺。學習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但老師仍然規(guī)定每個學生都要用學具擺一擺,9+3=?先在左邊放9個木塊,再在右邊放3個木塊,怎樣移動算出一共是多少木塊,會做的也擺,不會做的也擺,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殊不知,好學生是出于教師要求的,并非是出于自身的意愿,不得不擺,奉命操作,無動于衷,失去了借助實驗演示探討算的作用,甚至在鞏固練習階段,已經都能直接計算結果,仍要求學生先擺學具,再寫得數,這樣做不僅是流于形式,而且是一種累贅,試問這樣做又該如何評價學生呢?“嗯,大家擺的真好,算的都很好。”用一句這樣的話籠統(tǒng)的加以了評價,又有什么意思呢?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方式進行教學呢?比如還是9+3=?同樣每個學生的桌上都有一些小木塊,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設計,教師不要規(guī)定要求學生拿出小木塊擺一擺,只需提醒一下,“你們可以用學具擺一擺,算一算,也可以不用?!边@對于學生聽來是一種自我挑戰(zhàn),是一種主動參與學習的體驗,增強了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好的學生不用學具直接計算結果,差的也能借助學具計算出結果。
三、從生活經驗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fā)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只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么小蝴蝶要這樣說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
四、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堂的添加劑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火花才能迸發(fā)、閃爍。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老師獎勵“小紅旗”給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說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