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必不可少,成為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課堂品質的重要手段。但信息時代的老師們,特別是在語文課堂上,如何保留學科“本味”,把握信息技術運用的尺度,是需要我們直面與深思的話題。
【關鍵詞】 信息時代 語文 教學
當語文教師再不用手捧書本、搖頭讀書時,快捷的鼠標點擊、絢麗的圖片視頻的的確確讓學生們精神百倍。于是,手捧電腦款步走進教室的語文老師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很多時候一篇篇優(yōu)秀文章、一個個珠璣文字被冷落,它們安靜地躺在白紙上,被無情地拋棄!每當這時,作為師者也會困窘:中學語文課,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該教些什么,該怎樣去教呢?誠然,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必不可少,但信息時代的老師們,應當教授的真正“語文”都去哪了?
語文課上,我們要教的不是歷史故事,不是人物傳記,不是風俗介紹,更不是政治理論。固然,我們的教學活動少不了這些,但是,這僅僅是一種依托。我們只是拿它們來傳情來通理。這情,何以動?這理,何以曉?當然,以豐富的材料去引導學生,我們拿這些材料來創(chuàng)設種種情景,盡量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感受個中滋味,品味個中情理,感情上的觸動與道理上的通曉才是根本。
但是,認識到這一點,于我來說也是經歷了一個極為不當?shù)摹岸哑霾牧稀钡倪^程。在教學之處,我總擔心課堂容量不夠,總擔心課堂教學內容不夠豐富…于是,上《再別康橋》一課,我查閱了大量的有關徐志摩的資料,甚至包括他令人動容的愛情詩篇,如《偶然》、《我不知道,風是在朝哪一個方向吹》等?!翱墒?,這和本詩有什么關系呢?”當我這樣問自己的時候,我即刻覺得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意圖——嘩眾取寵。當學生們都被吸引到徐志摩那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上時,《再別康橋》一詩那令人陶醉的美景,令人悵然的別愁恰恰被沖淡了…學生們的感情沒有受到真正的觸動,一片七嘴八舌的熱鬧討論不過是在人物介紹的幌子下的虛假繁榮!所以說,真正的“輕輕的來”“悄悄的來”的字詞變化帶來的情感變化恰恰在這樣的課堂中被淹沒了…
當我深深地意識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就試著用情感﹑用思想﹑用道理來駕馭材料。作者介紹不必多,跟文本有關系,且能在文章中加以體現(xiàn)出來的就稍微多一點,其余的就能省則省。譬如,在講《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不必告訴學生蘇軾對亡妻的一片深情;講柳永的《望海潮》時,也不必再說柳永凄婉哀切的辛酸往事,哪怕是一句,也不要說。有了具體的文本,再來細細鑒賞,慢慢品味,逐步拓展補充。多余的情感體驗,只能說明:教學重點不突出。欲求面面俱到、豐富多彩,只會讓學生勞苦不堪,一知半解。
接下來,再談怎么教的問題。當我們在語文課堂上過多地使用多媒體,用圖片和視頻代替文字,速度和直觀性固然是有了,但學生對文字的接觸無疑就少了,他們憑借漢字這種媒介去認識世界、感知社會的能力就降低了。所以,讓語文老師們拿起語言這個有力的武器,用自己一口流利而又規(guī)范得體的表達,一筆遒勁有力而又漂亮俊秀的粉筆字,帶著學生徜徉在文學經典中,品味那流芳千古的作品,與那些偉大的作家們會心一笑…
只有這樣,學生們才不會輕視文字、忽略文字,他們才能領會到文字若珠璣般晶瑩剔透。比如在講《長亭送別》一文,試問:當今青年能有多少人能耐心閱讀完古代戲曲?可是,如果在課堂上,老師不是找來眾多《長亭送別》的優(yōu)美圖片、生動視頻,而是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逐句地研讀,耐心的講解上,學生對鶯鶯的認識,能只停留在“溫柔美貌的女子”這樣的淺層次上嗎?是文字,是鶯鶯動人的唱詞“你不與俺做相國女婿,妻榮夫貴”一句彰顯了她反抗封建禮教的叛逆性格!因而,讓我們踏踏實實地讀書吧!
當然,踏踏實實讀書也只是“怎樣教”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我們還要用規(guī)范而又優(yōu)美的口頭表達為學生做出表率。不要讓過多的口語充斥我們的課堂,不要讓“雷人”“糾結”等這樣的網(wǎng)絡流行語頻繁地出現(xiàn),不要啰啰嗦嗦成病句不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凈化語言,美化課堂吧!因為我們是語文老師,這是我們的責任。特別是這樣一個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要在自己的舞臺上,認認真真地擔負起這個責任。
縱然,在信息技術橫掃天下的時代,我們可以“百度”到不計其數(shù)的資料,讓我們還是擇其善者而教之,擇其利生之情智完善者而教之…固然,我們可以用各種教學手段活躍我們的課堂,但還是請語文老師們拿起書本深情朗讀,把學生帶進文字筑就的神秘城堡,用一句句貼切而又美妙的語句開啟學生們的智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