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始終不放心,不放手。無論是識字、寫字還是閱讀都是“滿堂灌”,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這種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本人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閱讀教學進行了探究。
一、初讀階段,讓學生充分從整體感受課文語言。
面對一篇新課文,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課文的美,語言的美。范讀、配樂朗讀、詩朗誦、講故事,都是教師常采用的方法。先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讓他們自由讀、指名讀或齊讀。這是篇的整體感受。在具體教學某一部分時,也要先進行整體感受。不過,這時要求更高了,一般采用學生默讀、指名讀、教師引讀或有感情地朗讀等。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樣的讀以外,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具體有效的朗讀指導,加深學生的感受。在教學《鳥的天堂》中,學生朗讀描寫大榕樹葉子的第八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我們要把能突出榕樹茂盛的詞語讀重音,為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要一邊讀一邊想象榕樹一點一點長大的樣子。讀完第三句后,停頓要稍長,在心中醞釀感情,最后把喜愛之情充分地表達出來。這樣的指導,不僅使學生領略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美,還增強了閱讀學習興趣。閱讀教學中,讀是感受、領悟語言的重要手段,我們要貫穿在課堂的始終。
二、精讀階段,引導學生細讀品味,深層次理解。
1、在理解課文中玩味重點詞語。
對課文有了整體感悟之后,開始分析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進行深層次理解,這時要善于指導學生抓住和玩味重點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教學《狼牙山五壯士》第四段時,我是這樣訓練的:(1)邊讀課文邊劃出描寫班長動作的詞語,并講講這些詞語的意思。學生抓住“搶”“奪”“插”“舉”幾個表示動作的詞,初步體會到班長的機智勇敢。(2)思考課文中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如有的學生認為“猛”和“磨盤大的”兩個詞語用得好,因為它們不僅寫出了班長的動作很迅速,而且還顯示了他對敵人的仇恨。(3)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砸”換成“扔”“投”“撇”“擲”等詞,讓他們揣摩表達效果的不同。這樣,不僅進行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和推敲,還在其中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思想教育。
2、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分析,平常詞語寓深情。
《月光曲》里寫貝多芬走近茅屋時琴聲突然停了,屋里傳來了兄妹倆的對話。這段對話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說的話:“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苯處焼枺骸半S便說說”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找出“隨便說說”指的是剛才說的哪句話。學生指出是“這首曲子多難彈??!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苯又賳枺好す媚锸钦娴倪@樣隨便說說嗎?學生回答說:因為曲子非常難彈,她非??释苡H耳聽到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教師接著問:既然不是隨便說說的,尋她為什么又說“隨便說說罷了”呢?這說明了什么?這一問,學生眼睛亮了,紛紛舉手發(fā)言,說得很深刻,很全面。這樣,聯(lián)系上下文,步步深入的訓練,使學生感知了詞句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了人物的復雜心情,同時也進行了思維訓練。
三、熟讀階段,引導學生熟讀背誦,積累并運用課文語言。
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語言積累的意識。課文里的語言是經(jīng)過加工、提煉的,合乎規(guī)范的,背誦若干這樣的文章,對于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會有不少幫助的。除了背誦以外,還有聽寫、摘抄等,這些都是記憶性積累。另外,我們要適當?shù)匕才啪哂袆?chuàng)造性積累的訓練,如復述課文、改寫等。復述課文時,不必要求學生非要用自己的語言,如果能將范文語言放在口頭上來練,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那實際上已是學生在初步內(nèi)化范文的語言了。改寫也是一種積累語言的好方法。呂淑湘先生說:“改寫,各種方式的改寫,各種范圍的改寫,實在是作文的最好準備?!备膶戇@種訓練方式,要求學生除了要記住課文中的內(nèi)容,還要運用新的語言表達形式,這就要動腦筋,要靠思維去創(chuàng)造。如果安排得當,就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游離于閱讀教學這外,起到讀寫相互促進的作用。如教學《西門豹》一課,為使學生深入體會西門豹“將計就計”懲治巫婆和官紳的過程,教師要求學生將課文中的敘述改成有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改寫訓練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如擴寫、縮寫、變換人稱寫、變換順序寫、變換文體寫等。選擇哪種形式的改寫訓練,要從實際出發(fā),結合具體課文,講求實效。如教學《新型玻璃》一課,學生學完課文,了解了各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之后,教師安排了一個改寫練習:選擇一種玻璃,用第一人稱的形式作自我介紹。這種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內(nèi)容,又有力地促進了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
四、重視朗讀,在讀中去感悟文本的情感
朗讀不僅是一種解讀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種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的有效方法?!白x”在語文課堂上越來越“熱”,這比之閱讀教學多分析、少朗讀的情形,是一大進步。那么在低年級怎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朗讀的重要性,使朗讀教學更加精彩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1、少齊讀,多自主讀。
如果把全班學生捆在一起齊讀,勢必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到與別人協(xié)調(diào)一致上,就像一列橫隊向前齊步走時,每個人都要左顧右盼,以求步調(diào)一致。學生在齊讀時是如此心態(tài),哪能顧得上體會語音文字,讀出思想感情呢?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頗具,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
2、少講解,多示范讀。
好的范讀能以聲傳情,以聲啟智。在學生的朗讀達不到老師要求時,老師何不抓住時機,親自露上一手。讓老師充滿激情的范讀來打動學生的心,用老師的情感來激活學生的情感,用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的激情。在老師的“以聲作則”的帶動下,學生就能辨析自己在與老師在語音、語調(diào)和情感上的差異,從中領悟正確與偏頗,語感也就悟出來了。
3、重視讀中感悟。
感悟,感知而領悟。在讀中感悟,就是把讀書與思考結合起來,學生對課文有所感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閱讀和表達的能力,是謂“善教者授其法也?!痹诮虒W中可特別注意對重點語句的點撥,誘導通過朗讀吟誦,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課文描述“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在雨霧中歡笑?!霸谥笇W生品讀課文中,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有關楊梅樹吮吸甘露的圖景,啟發(fā)學生由其意景美,下雨的聲音,吮吸的樣子,山林的景象,聯(lián)想語言文字再進行描述。
總之,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逐漸認識了朗讀與感悟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一直在自己的教學中貫徹這一思想理念,教育教學成績有極大的提高。語文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熏陶漸染的過程,宜于采取不斷反復,螺旋式上升的訓練安排方式,企圖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是不切合小學生學習語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實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方面許多項目都要經(jīng)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養(yǎng)成習慣,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绷硗猓Z言跟生活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我們只有將語文教學延伸到校園、社會、家庭,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讀寫實踐機會,才能促成所學語言的全面內(nèi)化,達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