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大學生的通訊、交流方式較為多樣化,主要通過微博、微信等信息渠道進行溝通,而這也標志著學生的生活進入了“微”時代。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里,依然采用較為保守的方式進行信息傳播。針對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速度,各教育機構利用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學校的安全教育,已經(jīng)刻不容緩。針對微信平臺創(chuàng)建的意義和“微”時代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影響,闡述了將微信平臺應用于大學生安全教育和應用后的效果。
[關 鍵 詞] 微博;微時代;學校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33-0144-02
騰訊公司于2011年11月21日推出了一款新型手機聊天工具——微信,該軟件具備多人視頻聊天,同時一起分享照片和文字的功能。2012年8月,在微信軟件的基礎上推出了微信平臺的模塊,該模塊不僅可以將個人和群體放置一個平臺進行溝通互動,還可以通過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進行交流。該軟件已經(jīng)應用于多個領域,并成為推廣品牌的關鍵性渠道。微信的受眾以年輕人為主體,大學生安全教育可以采用多種新型方式,尤其是微信平臺的使用,能夠更好地在高等院校內傳播大學生安全教育思想。
一、創(chuàng)建微信平臺的意義
微信公眾平臺來源于以微信軟件為基礎,編制的新功能模塊。并且企業(yè)、個人、政府等多個領域單位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創(chuàng)建微信公眾號,將有價值或宣傳類信息進行群發(fā)推送,這樣的及時性可以增加雙方交流的頻率。用戶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的形式查找公眾賬號,并加入到微信公眾平臺上去。平臺管理人員接受到加入信息,經(jīng)后臺操作,用戶需要通過綁定真實信息進行注冊,此方法簡單快捷。而與保守的傳播媒介相比,微信公眾平臺具有以下意義。
(一)擴大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
進入“微”時代后,智能手機作為微信傳播的媒介,與此同時更為微信提供了便捷的條件。而公眾平臺與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已經(jīng)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只要有網(wǎng)絡覆蓋的地方,就可以暢通無阻地進行互動。
(二)信息發(fā)布的便捷性和多樣性
微信公眾平臺以多種形式進行推送,包括文字、圖片、語言、視頻、圖文等形式,這樣的方式更能激發(fā)大學生對現(xiàn)代教育的認同。微信平臺在開發(fā)期間就要求兒童都可以簡單操作,所以針對用戶群體的技術無專業(yè)要求,只需簡單幾步,就可將信息內容進行共享。
(三)多樣化的分享方式
在手機普遍的今天,只要擁有手機,軟件里就會有微信的存在,而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通過手機媒介的傳播,信息更加豐富,將時間化零為整,充分得以利用,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局限于簡單的文字語言,可以分享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而人們可以根據(jù)這樣的形式確保朋友圈信息的真實性,這樣與大學生追求的多樣化信息不謀而合。
(四)微信公眾平臺的隱秘性
微信公眾平臺通過流動性的傳播方式,可以讓用戶都能閱讀信息,如果用戶有信息反饋,這種交流就變成一對一的專職服務,而其他的聊天軟件互動信息較為公開化,微信平臺這樣有針對性的互動,不僅能保證用戶的信息不被泄露,還能增加用戶的信任度,而這樣的信息互動,大大提升了用戶的體驗度,給公司帶來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微信平臺對大學安全教育的影響
從微信軟件開發(fā)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5年了,在騰訊官方最新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微信用戶已經(jīng)高達十億,而根據(jù)使用用戶的占比,大學生成為微信的主要人群。微信的使用,不僅可以讓微信平臺獲得更高的關注度,還可以通過微信的傳播影響力,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這為新的教育方式提供了重要的途徑。
(一)傳統(tǒng)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式的缺點
就現(xiàn)在大學生安全形式而言,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表現(xiàn):首先,各高等教育院校未建立完善的教育體制,缺乏健全的制度。結合多年的教育體制,各高等院校缺乏專業(yè)的教師力量,大部分院校往往將安全教育的職責劃分給安保部門的監(jiān)管者,所以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主要內容還是停滯不前,主要是一般性的安全問題教育。由于高校對安保部門缺乏針對性的培訓,導致大學生缺乏對安全教育的認知。其次,高等院校針對安全教育的普及往往還是采用傳統(tǒng)模式進行教授,主要特點為教育方向具有針對性,內容較為單一,因此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降低了對安全教育的關注度,導致惡性循環(huán),且不能很好地普及大學安全教育知識。最后,大學生的自我安全教育意識薄弱,往往會無視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并且很難建立強烈的安全認知。為了更好地普及安全教育知識,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尋求新的傳播方式,建立新的教育體系,保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良好成果。
(二)新型教育模式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46%的被調查者往往愿意接受新型安全教育模式,即通過網(wǎng)絡平臺傳播安全教育理念,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相比,大學生的接受較為主動。而學校開設的安全教育平臺,60%的被調查者會選擇可能會接受。為此借助新型平臺來傳播安全教育知識顯得尤為重要。而調查顯示,大學生一般容易接受的傳播方式為微信、微博等形式。這也為有效地開展安全教育普及提供了新的平臺基礎。
三、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到安全教育中
(一)微信傳播的內容豐富
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更多的平臺相繼推出類似微信平臺模塊的應用軟件,用戶的可選擇性逐漸增加,所以,特色型的公眾平臺更能引起現(xiàn)代大學生的關注。而發(fā)布的信息主要以安全知識為主,并根據(jù)各高校發(fā)生事件的特性,定時發(fā)布關于人身安全、財產(chǎn)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知識,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安全認知,還能實時發(fā)布最新案例。在信息的編制中,要有特色、亮點并且突出人文關懷,可以更好地吸引大學生的關注,也容易讓大學生更好地接受新型教育方式。為了不影響用戶的正常社交,一般信息發(fā)送時間可控制在下午6點以后,避開用戶工作繁忙時期。
微信平臺發(fā)布的信息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群體給予良好的關懷。而針對大學生群體將安全教育信息進行分類,了解該用戶群體的群體特性和獨特性,這樣有針對性的信息,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接受安全教育。例如,安全教育對新入學的學生來說,應側重心理健康教育,教會剛剛離開父母的新生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如何交友、防盜、防騙以及交通安全教育,且注重安全意識的養(yǎng)成;安全教育對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側重點為社會適應性教育,教會他們如何防范就業(yè)中的詐騙陷阱,初次步入社會的自我心理調適,讓他們學會更好地解決各方面帶來的社會壓力;安全教育對女生側重點為人身安全教育,且讓她們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防衛(wèi)的能力。
(二)微信平臺實現(xiàn)案例分析
根據(jù)近年來高校案件頻發(fā),主要是效仿一些犯罪案例,其犯罪方法有據(jù)可查。微信平臺的時效性,可以根據(jù)發(fā)生的案件進行教育,將案例進行有效的分類,并將案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動機等重要信息進行分析,讓大學生通過平臺更好地防范類似事件的發(fā)生。
(三)大學生參與安全教育的傳播
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往往注重課堂傳授,并不能真正地應用到實際中,所以,在新的模式下,需要大學生自己參與到安全教育的過程中,讓他們主動接受,成為真正的受益者。高等院校的領導者應多給予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并與學生達成共識,將安全教育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分享出去。將大學生編制的安全信息內容進行精編匯總,評論信息進行展現(xiàn),以信息的形式進行發(fā)送。也可以將關于安全的社會活動、班級活動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分享。這樣的形式不僅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安全教育的建設中,還能提高大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四、微信公眾平臺對大學安全教育起到的效果
微信公眾平臺的開放性、時效性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不僅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且形式較為多樣化,可以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進行內容編輯,管理員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信息進行推送。值得注意的是,推送的信息需真實,且突出信息所要表達的重點。還要注意有效性,盡可能要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產(chǎn)生相應的互動。微信平臺的傳播模式可以讓學生很好地進入角色,并對安全教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使大學生更加正確地認識安全的重要性。
(一)新型的模式在大學生教育中更加準確
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用,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起到革命性的作用,教育方式放棄了以往的教育模式,改為一對一模式教授學生,這樣可以更好地與學生建立安全認識,大學生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可以將學校班級發(fā)生的狀況、社會發(fā)生案件、生活遭遇的案例等信息進行補充轉發(fā),學校方面可以通過信息的匯總、分析,逐漸預見可能發(fā)生的事件,這對學校和學生的安全多了一重保障。在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準確性,規(guī)避了信息在分享過程中的缺失,而且通過微信平臺獲取的信息資源可以進行疊加利用,這樣將資源一并體現(xiàn)在公眾平臺上減少了許多繁雜的人力資源投入。
(二)永久性的存儲方式方便信息傳播
微信公眾平臺對于信息的查詢注重簡單化,所以用戶只需輸入查找相關詞語就能實現(xiàn)信息的查詢功能,與其他聊天軟件相比,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多樣化,使得信息發(fā)布更加新穎,且符合現(xiàn)代大學生對安全認知的需求。而微信的功能可以便捷地將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分享到朋友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擴大傳播范圍。對于一些關于安全教育會議、座談會等,重要的信息,可以通過大量的轉發(fā)分享傳播信息,而且載體不限定于學生,更方便的是消息及時發(fā)出,不占用手機內存。
(三)將大學生作為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的載體
在微信平臺中大學生與信息管理員的互動必不可少,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角色在發(fā)生著變化,可以是信息推送的管理者,也可以是接收信息的用戶。這樣的角色轉換,不僅可以了解大學生心里的想法,還可以提升學生對安全教育的興趣。而發(fā)布的信息較為生活化,符合現(xiàn)在學生對外來事物的認知需求。同時由學生創(chuàng)建或參與管理的微信平臺,可以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本身可以成為安全教育的受益者,而且可以通過小部分人的傳播,讓更多的學生群體對安全教育有正確的認知。
總之,“微”時代的到來,不僅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且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問題可以通過新的媒介來解決,不僅便捷,而且會有新的突破。新時代要有新變革,并適應新的發(fā)展趨勢,鉆研、改進現(xiàn)有的工作方式。微信軟件帶來的變革,不僅沖擊著現(xiàn)在信息流通方式,而且給大學生安全管理帶來一定的創(chuàng)新,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運用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功能,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普及。
參考文獻:
[1]韓雅媺.手機微信公眾平臺下大學生管理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5(11).
[2]皮芳.微信公眾平臺構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視界,2015(36):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