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職業(yè)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很明顯的區(qū)別,他們更重視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就韓語專業(yè)而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職院校韓語教學的關鍵,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的韓語應用能力比較弱。因此,就高職院校韓語口語教學的策略進行簡要的討論分析。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韓語口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33-0082-02
高職院校韓語教學的主要要求是在學習聽、說、讀、寫、譯五項基礎知識技能的條件之下,對學生的韓語應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進行培養(yǎng),當前我國有許多院校在韓語教學過程中都采用的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學大綱、教材,教學過程中傾向于“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下面主要就高職院校如何開展韓語口語教學進行簡單的討論分析。
一、影響學生口語學習的因素
(一)母語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第二語言時,經常會將母語的結構及特性轉接到第二語言的學習中,母語及第二語言相同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正遷移,不同的時候則會產生負遷移,導致語言的誤差。母語與第二語言的差異越大,這種負遷移越多,學生學習起來就越困難。韓語與漢語的語音體系完全不同,因此,中國學生在韓語學習的過程中,負遷移現(xiàn)象在語音、語法、詞匯等方面都會出現(xiàn)。就語法結構來說,漢語和韓語的句子成分差異很大,學生在學習韓語的過程中經常會生搬硬套漢語的句型句式。即使掌握了一些韓語句子,結構也比較單一,基本上很難完成長篇的口語表達。就詞匯來說,由于漢語和韓語本身有著比較悠久的淵源,許多漢語詞匯可以直接音譯為“韓語”,學生在對詞匯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不自覺地尋找與漢語對應的韓語詞匯。除此之外,漢語傳承的文化內容、中國學生對母語的心理依賴都是他們學習第二語言的障礙。
(二)心理因素
學生在母語環(huán)境下接觸及使用的語言都是漢語系統(tǒng),從心理上對于第二語言存在著嚴重的不習慣的感覺,也就是說不能夠產生移情作用。在這種心理因素的影響之下,學生不敢使用韓語進行交流,擔心自己語法使用不準確、語音不標準,被同學嘲笑、被教師責備。許多學生對于使用第二語言與他人交流存在一種焦慮、緊張的心理,這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語言學習。
(三)文化因素
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它是文化的載體。中華文化與韓國文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這種差異影響之下,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各種語言誤差,比如,語言偏誤、使用場合不恰當?shù)?。因此,語言學習并不僅僅是詞匯、語法的學習,還應該囊括民族文化、風土人情、歷史背景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盡可能避免因文化差異帶來的語言錯誤。
二、高職院校如何更好地開展韓語口語教學
為了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韓語表達能力,教師必須要重視口語教學,下面就如何更好地開展口語教學進行簡單的討論分析。
(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教師在韓語口語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通過合適的教學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主動地參與到韓語學習之中。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方式、心理特點進行全面的了解分析,開展韓語口語教學的過程中要適當?shù)赜蠈W生的心理,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各不相同,教師要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境對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再加上現(xiàn)階段韓流文化很受青少年學生的喜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鼓勵學生根據(jù)一些識別度較高的韓劇編創(chuàng)一些情景片段,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種口語練習的方式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培養(yǎng)跨文化交流意識,縮小文化差異
外語教學中,傳授語言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外語進行跨文化交流是教學的重點。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文化障礙就會逐漸突顯出來,語言失誤很容易導致各種摩擦,這對于學生的交際十分不利。因此,韓語教學必須重視韓國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的介紹,縮小這種文化差異。除此之外,通過舉辦一些與韓國文化有關的實踐活動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異國文化,這對于韓語教學也是十分有幫助的。
(三)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引導者,對于學生的韓語學習非常關鍵。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韓語應用能力,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重新定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讓以往的知識灌輸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重視啟發(fā)性教學,要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之上,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口語教學。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韓語口語水平,必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韓語口語應用能力、交際能力等。小組討論是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就韓語學習的某些內容提出一個論題,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由學生自主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自由地發(fā)表個人的看法,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韓語口語能力,同時有利于其靈活應變能力的鍛煉。此外,現(xiàn)階段各種新的教學工具層出不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現(xiàn)代化工具,搜集一些韓語教材,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并了解韓國文化,同時也迎合了當前階段年輕人的口味,會更受他們的歡迎,實現(xiàn)寓教于樂。
(四)加強聽說訓練
聽說訓練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手段,通過“聽”學生能夠接收到許多種信息,獲得語感,從廣播、電視對白、他人的朗讀之中獲得正確表達個人思維的途徑;“說”則能夠將學生學到的韓語知識表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聽說訓練,鼓勵學生多參與語言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聽與說是一體的,只有不斷地進行聽力訓練,吸收大量的語言信息,學生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才不會拘泥于句型訓練,才會學會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選擇語言形式及語言規(guī)則,最終實現(xiàn)能夠自由表達的學習目標。韓語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要能夠通過廣播、電視等各種形式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聽力訓練,然后鼓勵學生開口交流,熟練韓語口語表達的基本套路,為語言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口語水平有所提高之后,通過復述文章段落的形式,練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教學要做到分階段開展,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前期教學時,教師需要加強引導,待學生逐漸形成自由表達的意識的時候,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使用韓語進行口語表達的機會,如小組辯論賽、情景模擬、演講比賽等,這些都是鍛煉學生韓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韓語學習十分有利。
口語訓練是高職院校韓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基本需要,本文主要就影響學生韓語口語學習的因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從縮小文化差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強韓語聽說訓練等幾個方面就如何提高韓語口語學習的效率進行了探究討論,僅為高職院校的韓語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巍.三年制(大專、高職)院校韓國語教學現(xiàn)況及改善方案[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4).
[2]王立群.關于高校韓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4(16).
[3]金錦花,雷挺,袁暢.高職高專旅游韓語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