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物內(nèi)容較抽象,難以理解,再加上有些學生初中生物的知識沒有掌握好,于是,對高中生物的學習出現(xiàn)了畏難情緒。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就成為了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關鍵詞】高中生物 教學質量 實效性 課堂
隨著新課標在高中課程教學中的全面實施,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實施新課標對高中生物學科教學有很大影響,這是一次發(fā)展的機遇,也是一個全新挑戰(zhàn),要求高中生物教師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筆者根據(jù)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以供參考。
一、積極提高教師自身的的專業(yè)素質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國家新進行的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全面發(fā)展學生素質教育。學校作為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在校教師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推進者和推行者。新的課程改革確立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對教師的教學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準確無誤的給學生傳授知識或解除疑惑已經(jīng)不是教師的唯一教學任務,而是轉變?yōu)榭茖W地、創(chuàng)新性地幫助學生獲取知識,體驗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方法,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標。為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首先,教師應認真學習和總結新的課程標準,了解高中生物的課程設置特點,突破之前建立的傳統(tǒng)教學體系理念,明確新的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其次,要運用多種信息渠道,及時獲取生物科學的新知識和新發(fā)展,豐富自身的生物知識儲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以利用。再次,還要認真學習和掌握新的生物技術,并把新的生物技術運用到教學中。
二、更新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大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者。當人們對某個問題有了興趣,那問題就會像磁石一樣吸引他,隨時隨地、自覺不自覺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甚至會使他忘記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以百倍的勤奮、百折不撓的毅力去研究它,以達到清楚的理解、深刻的掌握。而激發(fā)學生的重要前提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豐富大自然的優(yōu)化組合,因此,教師應在現(xiàn)有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種教具,如掛圖、實物、實驗器材以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如:幻燈片、多媒體教學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同時,課堂教學內(nèi)容也應有一定的梯次,按梯次教學,這樣,更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生物課本基本理論知識條理性強,并且僅課內(nèi)知識是有限的,而全班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是不平等的。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設計和組織教學內(nèi)容時,應根據(jù)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區(qū)別對待。分析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尤其是優(yōu)等生與后進生之間的相差程度及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利于教師在課堂上更科學合理的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因材施教,力求所有學生都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通過課堂提問,課堂練習等來了解和掌握。
三、狠抓備課環(huán)節(jié),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
以新課程標準為導向,強調(diào)教師的“有效備課”。眾所周知,備課是教學的重要行為之一,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如果備課無效,教學就必然無效。
(一)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
(二)解讀并超越教材。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鉆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鉆研、解讀和思考,否則,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師就只是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角色,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難將課上出新意和深意。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并非是教學的全部,教師要擯棄那種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義?,F(xiàn)在是“一標多本”,教師更應善于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尤其是“人教版”和“蘇教版”。要根據(jù)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予以補充、刪節(jié)、修正,力爭達到生物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四、想方設法增強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巧妙組織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先聲奪人,要有一石激起千層浪之妙,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撩人心弦的情境中或懸念于懷,自然而然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更要精心的設計策略,充分激發(fā)出學生強烈的創(chuàng)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如巧布疑陣的懸念式、似是非是的討論式等都能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從而使學生學習活動達到高潮。教學結課時應做到完善精要,給學生“教學已隨時光去,思緒仍在課中游”之感,這樣會使課堂教學再起波瀾,錦上添花。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傳授知識以外,更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書本上簡單的內(nèi)容教師可采用“閱讀自學法”。這種學習方法要有目的性,要帶著問題去閱讀,閱讀之后應歸納知識要點,找出難點,提出感到疑惑的問題從而引發(fā)思考。對于一些意思相近或者相反的知識教師可以采用“類比法”。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長素和生長激素,囊胚和胚囊等。生物知識既有各自的獨立性,又存在著一定聯(lián)系,學生在學習過一段知識之后,應及時進行歸納總結,這時就可以采用“知識歸納法”,以各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為線索,構建知識網(wǎng)絡,形成知識體系。常見的歸納方法有圖示法、提綱法和列表法。對于某些概念、術語以及實驗過程等不容易記憶的知識,這時可采用“科學記憶法”。比如:講授人體所需的八種必需氨基酸時,可采用“攜(纈)一(異)兩(亮)本(苯)單(蛋)色書(蘇)來(賴)”聯(lián)想記憶法,或者口訣記憶法“蘇纈亮異亮,苯色屬芳香,缺少賴與蛋,人類就遭殃”。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比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
(三)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傳統(tǒng)高中生物教學著眼于教師的講授,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盡可能地少講,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引導高中生自學,進行自主探究,組織形式在于進行有效的探究活動。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能再滔滔不絕地講授,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高中生思考,促進高中生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和探究活動。教師的作用不在于能夠講多少知識,而在于怎樣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動機,引導高中生自主思考和自主進行探究,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所以,教師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熱情,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我們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和高中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要利用高中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教學問題,只有這樣的教學情境才能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否則,生澀難懂的問題情境只會使高中生感到困惑,不利于高中生自主學習、思考和創(chuàng)新。
(四)采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應用可以說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代替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讓學生對生物知識了解得更加直觀。傳統(tǒng)板書授課,后排一些學生常看不清楚,逐漸導致他們對生物失去了學習興趣。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一些生物過程做成動畫演示,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非常形象地把一些生物過程展現(xiàn)出來,最后只要進行簡單的講解,學生們就可以理解得非常徹底。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復雜的理論變得直觀化,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由于學生們喜歡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教師抽象的講授,為此應該提倡生物課程教師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更多更廣泛地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生物教學。
五、優(yōu)化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會使學生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對學生的低期望則會使學生越來越差。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采取恰當?shù)姆绞?,準確、合理評價每位學生,形成適度的高期望,才能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要認真對待,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對于學生的認識和實驗結果,正確的要充分肯定,有獨到見解的要大加表揚,錯誤的不要直接否定,草率批評,而是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查閱資料,與同學商討,直到獲得正確的答案。對待一些相對后進的學生表現(xiàn)出的暫時不盡人意之處,激勵評價就更顯得重要,教師要經(jīng)常性地使用“很好”“你能行”等激勵性課堂用語,幫助學生確立自信。比如,某位學生成績不好,性格也非常內(nèi)向,從不主動提問題,也不敢舉手發(fā)言。教師就要經(jīng)常提問他,鼓勵他積極去思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該學生在激勵中不斷進步,感受到學習也是一種幸福,真正享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六、做好課后反思工作,促進教學進步
課后總結與反思是教師生物教學過程中的收尾工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完成兩個方面的任務:
(一)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信息收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和問題討論教師可以對學生當堂知識的學習情況進行大體的了解,并進行簡單的記錄。教學總結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對于課堂教學過程中記錄下的學生學習信息進行反饋和分析,確定學生對某一章節(jié)知識學習的不足所在,從而為后期知識的復習計劃提供借鑒和指導。
(二)進行自我反思。無論是教學經(jīng)驗多么豐富的教師都不能保證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面面俱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特殊問題處理不當?shù)那闆r,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下的總結過程中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行自省和反思,從而保證教師的教學技能不斷地提高。
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只要不斷學習先進的課程理念,時刻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不斷探究,不斷專研,不斷實踐,一切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教學課堂,就必然會推動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進而實現(xiàn)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薛冰川.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對策的研究[J].教學研究,2012,(7):53 -53.
[2] 陳福民.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生物教學質量[J].教學研究,2012,(6):24 -24.
[3] 董暉.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J].教學方法,2011,(10):112 -113.
[4] 馮偉.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J].成功(教育),2013,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