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而教師作為課程實施的執(zhí)行者,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使教學預設與課堂生成難以達成一致,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實效。這也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為學而教,以學定教。我們在教學中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一、立足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
面對未來,我們現在的教育應該培養(yǎng)出一批既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又有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開拓人才,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此,我們下決心改變那種以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而不注意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爭以滿堂灌為主要職奶,而不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教師的教為萬能法寶,而不相信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爭以掌握知識量的多少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績的惟一尺度,而不注意全面考核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等陳舊的教育思想;改變那種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案怕學生不懂,講得又多又碎;怕學生不會,練得又繁冗又重復;怕學生會“亂”,“抱著”、“扶著”就是不敢放手,不進行師生雙向交流,不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不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才能的機會,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的教學。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發(fā)展為本的思想,把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學為主的學習過程,做到從教會知識到教會學習的轉變,堅持傳授知識和指導學法的統一;從封閉式教學到開放式教學的轉變,堅持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的統一;從教師主講課到學生主學課的轉變,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統一;從以知識評價為主向以智能評價為主的轉變,堅持考查知識和考核能力的統一。要誠心誠意地把小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一個有自己的個性、愛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關懷;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我發(fā)展的需要,要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chuàng)造以及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
二、著眼情境創(chuàng)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我們日常的技能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學生掌握了操作方法,會做這樣的題目就算是達到教學目標了。因此在技能教學中,教師往往是通過講解、演示、示范操作的步驟,采取“多快好省“的方式灌輸,然后學生模仿操作并輔以大量的練習進行強化訓練。這樣的教學,學生在操作中缺少思考與探究,更缺少猜想與創(chuàng)造,降低了學生的思維水平,讓人感覺無趣、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學習越來越敬而遠之。在技能教學中,比如算理等,大部分會隨著學生的成長逐漸隱去,而伴隨著一連串的“為什么”發(fā)現的運算規(guī)律、道理和方法倒有可能長久留存,成為學生的本領。因此,小學階段的技能教學,不應該是單純的技能培養(yǎng)與訓練,而應該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一課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簡要概括出了“二合一看”的要訣,“0度刻度線在左邊看外圈,0度刻度線在右邊看內圈”, 教師教得累,可一節(jié)課下來,不少學生還是不會量角,有的學生還不知道量角器應該怎么擺放,為什么呢?雖然這要訣很簡潔,但要學生想象出這四個字背后的內涵是挺難的,因為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抽象概括出的詞語反而增加學習的難度。而華應龍老師在上這節(jié)課時,先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角,知道了量角器上有一個又一個的角,并認識了量角器上的角的頂點和邊,再通過畫90度、60度、120度的角,讓學生在正反例中加深對量角器內圈和外圈的認識和理解,探究發(fā)現量角器上有兩圈刻度,究竟看哪一圈,主要決定于0度刻度線。接著讓學生畫1度和157度的角,引導學生發(fā)現量角器上有180個1度的角,進而認識量角器的構造。最后在引導學生量角時,引導學生發(fā)現量角實質上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度量的角重合,再讀出度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歸納與整理得出每個結論,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不僅知道了量角的方法,還知道了量角的方法是從哪里來的,知道了書本上的角和生活中的角的關系,知道了度量的意義。學生理解了量角的本質,所以變得“自能”、“自得”了,都會量角了。
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能力,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為21世紀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