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調(diào)查法、訪談法和邏輯分析法等,對新鄉(xiāng)市2所高校,2所高中,2所初中的600名在校生和60名體育老師進行調(diào)查和走訪。結果顯示:約有68%的學生在體育課、課外活動中受過傷,有78%的學生不知道怎么預防運動損傷,有82%的學生不知道出現(xiàn)或者遇到損傷應當怎么急救,有98%的學生不知道出現(xiàn)或者遇到休克和猝死情況應當怎么急救。這一統(tǒng)計結果讓人擔憂,急需要對學生,特別是對體育老師進行運動損傷、休克和猝死的預防和急救知識培訓。
【關鍵詞】運動傷害;預防;急救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study has an investigation and visit on 600 students and 60 teachers from 2 universities, 2 high schools and 2 middle schools in Xinxia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68% of the students have suffered injur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78% of th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prevent sports injuries, 82% of th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first aid when suffering injuries and 98% of th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first aid when suffering or encountering shock and sudden death. The statistics is worrying. It is urgent to have sports injury, shock and sudden death prevention and first aid training for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teach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first aid
引言
學校體育活動是指體育課、早操、課間操、運動會、學校體育社團活動、學校體育比賽和課外體育活動等。由于受我國應試教育因素的影響,學生、家長和學校只對文化課分數(shù)重視,對學校體育的認識不足,體育課隨便都可以被擠占或挪用,導致學生體質(zhì)逐年下降。再加上近年來學校體育課和課外活動中師生傷害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而休克和猝死現(xiàn)象也屢見報端。 僅2014年一年之內(nèi)在新鄉(xiāng)市學校體育活動中和活動后死亡人數(shù)就達到9人,這給本已脆弱的學校體育蒙上了陰影。很多學校目前不敢設田徑、體操和游泳等危險性的體育項目,不敢讓學生進行大運動量和帶有危險性的體育活動,就是對體育考試和體育測試中的800/1000米的學生跑步都有顧慮?!?〕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新鄉(xiāng)市2所高校(河南師范大學和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所高中(新鄉(xiāng)市一中和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所初中(新鄉(xiāng)市十中和鐵路中學)的在校生和高校體育老師。
1.2研究方法
1.2.1調(diào)查法和訪談法:在每所抽取的學校中分別隨機抽取在校學生100名,共600名,其中男生和女生各300名,并在每所學校隨機抽取體育教師(高校18名、高中18名,初中4名),對其進行損傷情況、預防知識和急救措施等調(diào)查和訪談。抽取的學生樣本中,每所學校男、女生各50名,合計男生和女生各300名;男教師41名,女教師19名。收回學生有效問卷568份,有效率94.67%;收回教師有效問卷58份,有效率96.67%。
1.2.2文獻資料法:對運動損傷和運動猝死相關的資料進行期刊查詢、搜集、整理、閱讀、匯總和歸類分析。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對調(diào)查有效問卷回收數(shù)據(jù),利用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對統(tǒng)計結果和訪談記錄進行匯總和邏輯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2014年全國學生在學校體育活動中猝死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在2014年一年之內(nèi)全國學校體育活動中猝死9人,雖然這只是個案,但對學生、家長和學校的觸動很大,影響則更加深遠。從發(fā)生的情況看,主要集中在中學。初中出現(xiàn)4例占44.4%,高中2例占22.2%,中學占66.6%,高校3例占總數(shù)的33.3%,不難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發(fā)生在中學階段。原因主要受我國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影響,中學階段學生升學壓力大,學生、家長和學校只對文化課分數(shù)重視,而忽略學校體育活動的重要性。〔2〕因此,造成今天的學生體質(zhì)呈逐年下降趨勢,這也是造成一年猝死9名學生的罪魁禍首。從全國學生的總量上來看,猝死人數(shù)不多,但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負面影響則比較大〔3〕。
2.2學校體育活動中損傷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頭部和頸部受到傷害的比例比較少,僅占總數(shù)的0.96%,經(jīng)過了解得知主要是因為場地和器材安全因素造成的傷害(其中一起是因為排球擋網(wǎng)年久失修,學生越過擋網(wǎng)去撿球時候不慎頭部受傷),也有兩起是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造成的(其中一起是學生在學習高爾夫球的時候,手沒有握好球桿,結果球桿飛出去擊到一位在其他項目上課的體育老師)。頭部受傷不多,但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比較大。手部受傷主要集中在大學階段,約占總?cè)藬?shù)的30%。因為中學階段的體育課要么不開,要么就是廣播體操和隊列隊形,但大學體育課一般是以球類項目為主,球類項目中,特別是沒有前期基礎的學生學習排球和籃球項目最容易使手部受傷?!?〕手臂受傷也是集中在大學階段,而且集中在對排球項目的學習中,墊球技術不規(guī)范時,手臂最容易受傷。腰部受傷在各階段都有,所占比例為1.91%。膝關節(jié)受傷初中和大學相對稍高一些,初中時候?qū)W生頑皮受傷比例高一些。從踝關節(jié)受傷結果看中學相對多一些,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
2.3 體育活動中造成傷害原因、預防知識掌握情況
表3統(tǒng)計結果顯示,總受傷人數(shù)為138人,其中學生為131人。受傷原因主要集中在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和準備活動不充分上面,各占66.67%和64.49%;其次,引起受傷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保護措施不當和自身缺少安全意識?!?〕然而,從這些引起學生傷害的安全因素來看,大多都是可以通過加強教育和管理使傷害得以避免和減少,這也應該引起學生、體育老師和學校的重視。
從表4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體育活動造成傷害原因不了解的有510人,占總數(shù)的89.79%,體育教師主要集中在基本了解和了解,分別為37人和15人,占總數(shù)的63.79%和25.86%;自我保護和他人保護方面不了解學生人數(shù)為458人,占80.63%;了解一點的有94人,占16.55%,體育教師集中在基本了解和了解,分別為32人和13人,各占55.17%和22.41%,但仍然有2人不了解和9人了解一點;對拉傷、扭傷的預防和急救知識認知情況如下:學生主要集中在不了解有508人,占總數(shù)的89.44%,體育老師主要集中在基本了解和了解各有25人和12人,分別占總數(shù)的43.10%和20.69%,精通的僅有2人,占總數(shù)的3.45%;對骨折預防和急救知識的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不了解人數(shù)高達526人,占總?cè)藬?shù)的92.61%,但數(shù)據(jù)顯示還有2人了解和1人精通,通過專訪得知這3名學生為醫(yī)學院的醫(yī)學生,并且父母都是醫(yī)院臨床醫(yī)生,老師的數(shù)據(jù)主要集中在不了解和了解一點,分別為32人和17人,各占總數(shù)的55.17%和29.31%;在中暑的預防和急救方面,學生主要集中在不了解為489人,占總?cè)藬?shù)的86.09%,老師主要集中在不了解和了解一點,分別為12人和32人,各占20.69%和55.17%;對休克和猝死的預防及急救方面的學生,不了解人數(shù)為551人,占總數(shù)的97.01%,僅有1個基本了解和1個了解,老師不了解人數(shù)為53人占91.38%,而老師僅僅有1位基本了解,了解和精通人數(shù)為0。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師生對體育活動中的常見傷害的預防和急救知識非常欠缺,這將直接影響學校體育活動的良性發(fā)展,也關系到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安全感,影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對學生造成傷害的恐懼感,阻礙著學校體育活動的蓬勃發(fā)展。
2.4 體育活動中的傷害事件對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的影響情況
從表5可以發(fā)現(xiàn),體育活動中傷害事件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主要是基本不影響、有點影響和不影響,人數(shù)分別為170人、123人和113人,各占總?cè)藬?shù)的30.08%、21.77%和19.99%,并且還可以看,從初中到大學學生對體育傷害事件的看法也有一定的變化,隨著學歷的增長,影響也逐漸減小。家長對體育活動中的傷害事件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基本不影響、影響和有點影響上面,分別為165人、141人和134人,各占總?cè)藬?shù)的29.05%、24.82%和23.59%,認為有點影響和影響的人數(shù)合計275人,占48.42%;體育教師對其看法有點影響的比例最高為21人,占36.21%,其次是基本不影響的19人,占32.76%;教學管理者的看法是有點影響和影響,分別為9人和6人,合計占總數(shù)的83.33%。以上數(shù)據(jù)反映了不同身份從各自的角度看待體育活動中傷害事件對學生體育活動的影響。
2.5正確的傷害預防和急救方法
2.5.1傷害的預防措施
體育活動前根據(jù)參與的體育項目不同,進行充分的常規(guī)和專項準備活動;學習新的技術動作時,老師需要反復講解并示范正確的技術動作,及時進行錯誤動作的糾正;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根據(jù)項目的需要采用合理和科學的他人保護和自我保護措施;加強協(xié)調(diào)性訓練;體育項目的學習盡量進行系統(tǒng)的、長期的、連續(xù)性的學習和訓練。
2.5.2急救方法
2.5.2.1拉傷、扭傷急救方法
關節(jié)韌帶拉傷、扭傷后,早期因受傷部位出血、滲出,可造成局部腫脹、疼痛,隨后可出現(xiàn)皮下青紫。急性損傷發(fā)生后,應避免再次活動,造成二次損傷,加重損傷部位出血。盡快用冰塊局部冷敷或冷水沖洗損傷部位以達到止血、減少滲出的目的。然后可給予繃帶加壓包扎,既可固定受傷關節(jié)緩解疼痛,又能局部加壓減輕腫脹。
2.5.2.2骨折急救方法
骨折發(fā)生后,閉合性骨折,應及時給予妥善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夾板外固定、支具外固定等。急救時不必脫去患者衣褲、鞋襪,以免過多搬動患肢,造成二次損傷,如患者腫脹嚴重,可用剪刀剪開衣袖褲腳,避免壓迫。如骨折有明顯畸形,有損傷附近重要血管、神經(jīng)危險時,可適當牽引患肢,使之變直后再予以妥善固定。如有開放性骨折,應盡快給予止血處理,目前最常用的是傷口加壓包扎止血法,適用于各種傷口,是一種比較可靠的非手術止血法。如傷口表面污濁,盡量清除干凈,然后無菌紗布覆蓋壓迫傷口,再用繃帶加壓包扎傷口,包扎力量要均勻,范圍要大,盡量做到既起到止血目的,又避免遠端組織缺血壞死。如沒有無菌紗布,可臨時使用消毒衛(wèi)生巾、清潔棉質(zhì)布料等。包扎固定后將傷肢抬高,以增加靜脈回流和減少出血。
2.5.2.3中暑的急救方法
應及時將患者轉(zhuǎn)移到通風良好的低溫環(huán)境,給予淡鹽水口服,通常短時間內(nèi)可恢復。當出現(xiàn)頭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體溫超過40℃等中暑高熱癥狀,應迅速將病人轉(zhuǎn)移至空調(diào)房間,脫去外衣,將冰塊放置在腋下和腹股溝等大動脈搏動處冷敷,或用酒精全身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溫,同時撥打120求救。
2.5.2.4休克和猝死急救
休克是指在劇烈運動、飲水不足、體內(nèi)水分丟失過多等多種因素引起的,機體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細胞代謝紊亂和功能受損的病理過程。對于休克現(xiàn)場急救措施應迅速將患者取平臥位,可抬高雙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證重要臟器供血,以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同時撥打120求救。猝死主要是呼吸心搏驟停,其最主要的特征是突發(fā)意識喪失、呼吸停止、大動脈搏動消失,同時撥打120求救?!?〕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由于學校體育教育的缺失,近年來學生身體素質(zhì)不斷下降,學生猝死的新聞屢見報端;學生在學校體育活動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傷害事件;師生對體育活動中的健康知識掌握嚴重不足;在體育活動中師生的傷害事件對學生、老師、家長和校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體育活動中掌握常見傷害急救知識顯得非常重要。
3.2建議
提高教育管理部門對學校體育的重視程度;加大校園安全和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加強對體育老師安全意識和健康保健知識培訓,使體育老師首先掌握體育活動中常見傷害事件的預防和急救處理知識;利用雨雪天氣的室內(nèi)體育課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健康知識培養(yǎng),提高學生體育活動中常見傷害事件的預防和急救處理知識,以及健康知識和安全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1〕易南,李帥星,殷燕.不同項目優(yōu)秀運動員運動損傷特點及對心理影響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8):19.
〔2〕Corn JM. Annest JL, Gilchrist, J.Sports and recreation re-lated injury episodes in the U.S.population, 1997-99〔J〕.Inju-ryPrevention,2003(2).
〔3〕萬國華,宋軍,楊小勇等.大學生課外運動損傷的影響因素〔J〕.體育學刊,2013(1):35.
〔4〕Pluim B,Stak J,Windler N.TenmsinJuries:occllll℃nce,aetiololgy,and Prevention〔J〕.Br J S Ports Med,2006(40):22.
〔5〕周志鵬,鐘亞平.田徑高水平運動員運動損傷風險因素的評估與對策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0(5):10.
〔6〕田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經(jīng)濟學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2):24.
〔7〕朱鶴穎.中學體育運動中運動損傷情況調(diào)查〔J〕.
運動,2013(60):17.
(責任編輯:李遠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