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研究
范疇原型范例研究:一項基于漢語[瓜]范疇的實證研究 李葆衛(wèi) 1-2
中國英語學習者顯性陳述性標句詞that習得研究 侯建東 1-10
論越語中的變體雙音節(jié)漢越詞 范明芳 1-19
基于復雜網絡視角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與《國語辭典》常用動詞釋義元語言研究
徐德寬、何保榮、邱立坤 2-2
描寫主義視域下英漢詞典中的禁忌詞語研究 ——以三部英漢詞典為例 金其斌 2-14
范疇邊界動態(tài)模糊性中的語義清晰性探索 李詩慧、陳建生 2-22
人際和諧管理模式下家庭沖突性話語的語用效應 賴小玉 3-2
聾人不同群體文化價值取向相對性研究 許保生、李德高 3-10
矛盾修辭的感受質解釋 龍德銀 3-17
日語自他對應動詞的使用區(qū)分再考 ——從“圖·地分化和反轉”的觀點 邱林燕 3-25
英語被動句受事賓語提升構句研究 南潮 5-2
西方修辭藝術在微商廣告中的應用
——基于某生理內褲代理的個案研究 葉旭艷、鄧志勇 5-11
中國EFL學習者寫作中關系副詞WHERE非空間概念用法探究 劉立新 5-19
“醫(yī)療即戰(zhàn)爭”隱喻的認知話語研究 楊 洋、董方峰 5-26
“對偶”與“antithesis”的比較研究
——以孔子《論語》和肯尼迪就職演說為例 劉茹斐、 Ronland H. CARPENTER 5-36
多模態(tài)視角下視頻新聞分析與研究 戰(zhàn)麗莉、王澍 6-2
多義形容詞語義習得實證研究 —— 以HIGH為例 張宏麗、楊廷君 6-11
維特根斯坦“意義即使用”的實踐觀及其對語言教學的啟發(fā) 邱琳 6-21
中國學生英語議論文寫作中的論證因素分析 劉應亮、陳愿 6-27
外國文學研究
瑪格麗特·沃克國外研究綜述 方幸福、黃娟 1-28
貝婁作品對城市文化的批判 趙秀蘭 1-34
另類空間視閾中的唐人街
——論伍慧明小說《骨》中的異托邦呈現(xiàn) 張琴 1-39
俄語紀實文學問鼎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 韓全會 1-45
小小說的大節(jié)奏:《早秋》的敘事策略與作者的意圖 張強、李思思 2-31
“現(xiàn)在我是一棵植物,一株野草”
——論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身份建構在其“植物詩歌”里的實現(xiàn) 雷艷妮 2-39
中美文化中的生態(tài)觀比較 ——以兩部中美歷史題材電影為例 薛萍 2-45
美國表演詩歌的歷史演變與審美特征 劉東霞 3-32
金斯堡與現(xiàn)代主義 黃守崗 3-38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論亞裔美國文化身份的“表演性” 丁夏林 3-49
從莉莉、埃倫看華頓女性意識的發(fā)展 熊天玉、何敏 3-57
L. M. 蒙哥馬利的女性寫作及其作品和生平寫作的平行研究
——詹尼斯·菲阿門哥教授訪談錄 吳楊 3-63
《大師和瑪格麗特》與“梅尼普體”文學 祁琦 4-2
阿爾登·林·尼爾森教授訪談錄 張樂、阿爾登·林·尼爾森 4-8
繼承、尋覓與建構 ——《貴婦人畫像》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 溫安琪 4-18
女性的自我救贖之道 ——特里《走進西蒙娜》簡議 黃艷春 4-24
論伊恩·麥克尤恩《贖罪》中的戲仿 王蓉蓉、田德蓓 4-30
垮掉詩派的詩學資源探析 尚婷 5-41
冰心問題小說創(chuàng)作與“五四”翻譯:互文性探究 幸小梅、李文革 5-49
論《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禁酒令文化 陳智淦 5-55
論略薩《城市與狗》中的暴力書寫 王偉均 5-66
莫里森小說中“家園”意象的嬗變 何新敏 6-35
從《霍比特人》探析J. R. R.托爾金奇幻小說的寓意性 任佳佳 6-42
政治小說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的地位考察 侯冬梅 6-47
《他們眼望上蒼》:珍妮的回視與個人救贖 昝朦、方亞中 6-55
身份迷思與科學選擇
——對克隆人小說《秘密》的倫理思考 郭雯 6-62
翻譯研究
民國時期大學翻譯學學科的回顧與反思 傅宏星 1-52
目前國內翻譯市場中翻譯流程探究:問題及對策 岳峰、黃楊勛 1-64
布迪厄場域—慣習論下的影視劇翻譯 ——以美版《甄嬛傳》為例 熊俊 1-73
“痛”定思 “痛”
——醫(yī)學英語中關于“疼痛”的英譯淺析 沈盼盼、丁年青 1-79
重識“格義” 華滿元 2-53
移化機制的內涵、類型與理據(jù)——全譯求化機制系列研究之六 余承法 2-61
奎因的意義懷疑論及其對翻譯的啟示 楊曉瓊 2-70
試探《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中的英語搭配錯誤 顧祖良 2-77
思想翻譯與海德格爾 蔡新樂 3-69
葛浩文《紅高粱家族》英譯本中說唱唱詞之翻譯分析
——基于副文本的視角 黃勤、范千千 3-79
從圖里翻譯規(guī)范看《呼嘯山莊》兩個漢譯本的特色 彭石玉、張清清 3-87
《紅樓夢》回目中人物評價詞英譯探析 馮全功 3-96
西方的文學方言翻譯策略研究述評 寶榮、謝海豐 4-39
歌德翻譯思想中的倫理蘊涵 辛廣勤 4-50
意識形態(tài)的博弈:馬戛爾尼訪華外交翻譯中的操控與反操控 劉黎 4-56
政府外宣英語譯本中詞語冗余過度研究 梅明玉 4-63
漢英英漢交替?zhèn)髯g中的口語性/書面性偏移
——以第二屆廣東經濟發(fā)展國際咨詢會新聞發(fā)布會口譯為例 鄧淑慧 4-71
我國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試點建設戰(zhàn)略思考 黃忠廉、張博 5-74
基于《大中華文庫》的《長生殿》英譯翻譯策略研究 張其海、王宏 5-79
葉君健英文小說《山村》自譯中的互文性策略 王夢恬 5-88
文言乎?白話乎? ——馬君武譯詩語言的考察 萬兵 5-98
當代西文小說中譯之發(fā)展與翻譯技巧 古孟玄 6-70
文化翻譯中歸化與異化之哲學理據(jù) 譚華、熊兵 6-82
中國最早科技期刊《格致匯編》的譯編與西學傳播 邵毅 6-93
框架理論視域下的商務語詞翻譯策略研究 蔣麗平 6-98
外語教育研究
基于錯誤分析理論的商務英語筆譯教學研究
——以我院2012級學生的商務英語筆譯實訓作業(yè)為例 胡忠青 1-84
以英語文獻閱讀為導向的研究生英語閱讀教學研究 王駿、陸軍 1-92
寫作能力行為測試評分員培訓研究述評 陳建林、朱欣君 1-99
基于課堂讀寫任務的學術英語寫作引用特征研究 馬蓉、秦曉晴 2-84
論高校日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 娜仁圖雅 2-93
一項基于混合式課堂的教師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寫作小組同伴反饋實證研究 高蘇 2-98
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可行性探究 孫清祥 4-80
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 ——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 朱梅華 4-86
英語專業(yè)課程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范式研究
——以《綜合英語》為例 樓捷 4-95
書評
中國“鄉(xiāng)土語言”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的力作
——《異域的體驗:魯迅小說中紹興地域文化英譯傳播研究》評介 周領順 1-106
英語中的時間參照及其意義建構 ——《語言與時間》介評 李勇忠、白黎 2-107
控制結構研究的最新進展 ——《控制的雙層套嵌理論》評介 孫文統(tǒng) 3-104
言隨意遣 義歸博遠 ——周方珠教授《文學翻譯論》介評 魏泓 3-108
《進行敘事探究》述評 徐泉、王婷 4-102
哈珀·李的新作《設立守望者》:我們的成長故事 江穎 4-108
一部嚴謹新穎、自成體系的英語教學語法
——評《英語語法教程—形式、意義與使用》 張永懷、陳效飛 5-106
會議綜述
2015年第十屆中西部地區(qū)翻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綜述 陳月紅、郭維 2-112
翻譯盛會 聚焦論壇
——第十一屆中西部地區(qū)翻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暨翻譯研究國際論壇綜述
田傳茂、曾亞軍 6-106
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典籍英譯學術研討會綜述 李敏杰 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