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醫(yī)學詞匯中關于“疼痛”的英譯表達,結合相關例句,列舉出三種關于“疼痛”的英譯方法:后綴搭配法、固定術語法以及直譯法,同時從語境以及受眾的角度分析,指出不同的英譯方法的適用范圍。
關鍵詞:疼痛;英譯;后綴;詞素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822(2016)01-0079-05
疼痛,是多種疾病的主要癥狀,它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病情變化和預后轉歸都有密切的關系,并廣泛存在于各種疾病過程中,在醫(yī)學領域被認為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生理、病理以及心理活動的綜個體綜合體驗(高日陽,2011: 19-22)。截止2015年12月9日,筆者在pubmed數據庫中對搜索關鍵詞“pain”,顯示出存在509,369條搜索結果;搜索關鍵詞“ache”,顯示出520,764條搜索結果;搜索“algia”, 顯示32條搜索結果,其中有26條為明顯與疼痛相關文獻;搜索“dynia”,顯示40條搜索結果,其中有17條為明顯與疼痛相關文獻。根據以上數據可見,同樣與“疼痛”相關的關鍵詞,醫(yī)學領域的表達專業(yè)性很強,因而探討“疼痛”的翻譯不僅能幫助我們在不同語境中準確適宜翻好它,而且對“疼痛”相關的醫(yī)學研究具有一定的文獻研究參考價值。
1. “疼痛”的中文內涵
國際疼痛學會(IASP)將“疼痛”定義為“一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的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和情感體驗” (Merskey, 1994: 209-214)。“疼痛”可歸納為身體對刺激性作用產生的不適感覺而立即傳遞出的警覺或防御型反應。參考《說文解字》一書,未見“疼”字,而對“痛”字做出如下解釋:“病也。從疒甬聲。他貢切”,明確指出“痛”是與疾病相關的。據汪維輝(2000)而言,“疼”最早在西漢文獻中出現,且有可能為當時“痛”的一種口頭表達或方言變體,記為“疼”。自隋唐后,“疼痛”一詞常出現,而單獨使用“疼”漸漸少見。由此可見,“疼”和“痛”為一組同義詞,在大多數情況下,兩字均可互相取代。據現代調查,兩字在地域上分部上略有差異:“痛”字多用于長江以南,而“疼”多用于長江以北(汪維輝,2000)。對于“疼痛”的翻譯不能夠忽視漢語生成的角度(王仁強,2015: 20-26+40),只有兼顧英語漢語應用者對語言理解和生成的需要,才有可能在英語翻譯中準確的表達出對不同“疼痛”的理解。
2. “疼痛”的英譯
“疼痛”相關的詞匯的英譯,在醫(yī)學文獻的查閱、臨床涉外工作以及臨床的帶教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譯者在沒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經常會束手無策,情急之中往往會籠統(tǒng)翻譯成“pain”,比如,將腰痛的患者直接翻譯為“waist pain”,碰到頭痛的患者直接記錄為“head pain”等等(彭云鵬,2012: 50-51)。但在醫(yī)學領域,這樣粗略的翻譯,既難以達成中西方醫(yī)學領域專業(yè)交流的要求,也不足以用英語作為媒介來傳授有關醫(yī)學的知識(丁年青,2002: 40-41)。
翻譯就其具體操作過程而言,一方面,離不開一系列技巧的靈活運用,另一方面,技巧的運用往往是翻譯過程中低層次的環(huán)節(jié),語內及語外因素和現實規(guī)律才是決定翻譯方式的核心要素(華先發(fā),2005: 53-56)。本文將對關于“疼痛”相關詞匯的英譯進行歸納和總結,一方面,為醫(yī)學工作者或英語工作者在醫(yī)學文獻的英譯、涉外或臨床的帶教活動提供一定的參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對于“疼痛”醫(yī)學英語的表達方式進一步理解,使讀者能夠更為合理結合言外語境、言內語境和認知語境做出恰當的翻譯闡述(肖好章,2015: 31-39)。
在“疼痛”的英語表達方式中,常見的方式有如下三種:詞綴表達、固定術語以及直譯法。
2.1 后綴搭配譯法(Suffix)
在語言學里,后綴,亦稱詞尾,是一種后置與其他詞素后的詞綴。后綴相同的詞可以歸納成一類詞,具有部分相同的詞義。醫(yī)學英語詞匯大部分由古希臘語和拉丁語派生而來,較長而又難記,掌握一些特定的后綴可以幫助譯者理解和記憶。
關于“疼痛”的英譯后綴搭配譯法大體可以歸納為三類:-ache、-dynia和-algia。其中,搭配“-ache”后綴的單詞一般說來都淺顯易懂,受眾能一目了然。而搭配“-dynia”和“-algia” 后綴的單詞相比較而言都比較專業(yè),常常多見于專業(yè)論文撰寫和學術研討中。
2.1.1 -ache
-ache直接源自中古英語單詞“aken”,原意為“受苦、受難”?!兜?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對“ache”做出如下英文示意:“a continous feeling of pain in a part of the body”。這就明確指出該詞表示為身體某部位的疼痛。語言學中,“ache”是一個自由詞素(Free Morpheme),換言之,它有完整的詞義,本身為一個單獨的單詞,同時也可以與其他詞素相結合而形成新詞。
例句:Poor posture can cause neck ache, headaches and breathing problems.
不恰當的姿勢能引起頸部疼痛、頭痛以及呼吸困難。
在醫(yī)學英語中,其它詞素后加后綴“-ache”而來表示“某部位疼痛”意思的單詞不勝枚舉。并且,結合前面詞素,受眾立即就能理解該單詞的具體涵義。常見加后綴“-ache”單詞如下表1所列:
例句:He was at a party all night and felt the aftereffects, a headache and a stomachache, the next day.
他在晚會上玩了個通宵,第二天才出現頭痛和胃痛的后果。
單詞后加后綴“-ache”組成新單詞,在詞義上很好理解,表示為“某部位疼痛”。但是,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單詞的讀音。首先,輔音結尾的詞素最后一個字母若為清輔音,則要變成相應的濁輔音;其次,因為后綴“-ache”是以元音“a”開頭,置于以輔音結尾的詞素后,要注意前一個詞素結尾的濁輔音要與后綴首字母“a”連讀,而不是生硬地將兩詞素快速連在一起。例如:headache應讀成/ 'hedeIk /,而不是/ hed/ /eIk /。
2.1.2 -dynia
-dynia源自希臘語“odyne”,對應的英文解釋為“pain”,表示“疼痛”。該后綴為粘著詞素(Bound Morpheme),不能作為單詞獨立使用,置于相關詞素后表示某部位疼痛(沈姝,2007: 34-35)。經調查研究,筆者認為,后綴“-dynia”大多表示“器官、內臟部位”的疼痛。具體單詞如下表2所示:
例句:Things, possibility being completed within one minute are paid by your cardiodynia all one’s life.
一分鐘內完成的事情, 可能會讓你終生心痛。
Some women with vulvodynia are unable to exercise, for example, jogging.
患有陰部疼痛的女性無法進行鍛煉,比如說慢跑。
至于“gastrodynia”和“stomachache”的區(qū)別,兩者均表示為“胃痛”,然而“stomachache”常常在醫(yī)患交流和臨床帶教等不太正式的場合使用,這樣說話者和聽話者都能很容易得理解;而“gastrodynia”一般用于正式的場合,例如,專業(yè)文獻或者研討會等。故兩者的區(qū)別只存在于適用范圍的不同。
2.1.3 -algia
-algia源于古希臘語“álgos”,對應的英文解釋為“pain, suffering”,意為“疼痛”。與“-dynia”一樣,該后綴也為粘著詞素,置于相關詞素后表示某部位疼痛;且該疼痛的疼痛部位大多與“關節(jié)和骨頭”相關。具體實例如下表3顯示:
例句:Clinical observation on fuming and steaming with herbal medicine and acupoint massage for postpartum arthralgia.
使用中藥薰蒸結合穴位按摩治療產后關節(jié)痛的療效觀察。
2.2 固定術語法(Term)
在英文文獻中,有些疼痛有固定的表達方法,且與“疼痛”相關的詞根沒有多大關系。這些表達均為正式用語,多見于醫(yī)學文獻和學術研討會中。例如,dysmenorrhea(痛經)、gout(痛風;骨節(jié)痛)、migraine(偏頭痛)、lumbago(腰痛)、teething troubles(嬰兒長牙期的痛疼)等(彭云鵬,2012:50-51)。各種固定術語法本身就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正是醫(yī)療臨床或科研中將各種“疼痛”長期的語素化(張維友,2015:12-19+48),最終形成這種“疼痛”的醫(yī)學專業(yè)術語。
例句:Migraine headaches are caused by abnormal blood flow to the brain.
偏頭痛是由于異常的血流量進入大腦引起的。
Aristolochic acids are sometimes used in herbal medicines to treat conditions like arthritis and gout.
馬兜鈴酸有時會被用于草藥中來治療關節(jié)炎和痛風之類的病癥。
2.3 直譯法(Literal translation)
較前兩種表達方式而言,直譯法淺顯易懂。由于患者文化背景層次不齊,用有些專業(yè)術語與患者溝通,患者可能不太理解詞義。直譯法,大部分加上自由詞素“pain”,可用于病患口頭交流。類似的直譯法還有:back pain(后背疼)、muscle pain (肌肉疼)、joint pain (關節(jié)疼)等。
例句:Common side effects from these drugs include muscle pain and soreness.
這些藥物的常見副作用包括肌肉疼痛和酸痛。
Many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fish and fish oil ease the joint pain and stiffnes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很多的研究證明魚和魚油能能緩解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關節(jié)疼痛和僵硬癥狀。
但是,譯者在采用直譯法翻譯關于“疼痛”相關詞匯時,切忌想當然,比如說將腰痛譯成“waist pain”或將頭痛譯成“head pain”,這些用法均不準確。要想在翻譯時,準確地將譯入語(source langauge)轉換成譯出語(target language),譯者之前應做大量的詞匯積累。
此外,譯者要根據具體的語境和不同的受眾靈活選擇翻譯方法。例如,“腰痛”可以譯成“l(fā)umbago”或“l(fā)ower back pain”。在文獻中和專業(yè)研討會時,受眾大多都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對相關專業(yè)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此時“腰痛”可以譯成“l(fā)umbago”,而在臨床實踐中,可以譯成“l(fā)ower back pain”,這樣就可以保證所有的患者都能明白詞義,從而能更好地進行醫(yī)患溝通。在一定詞匯積累的基礎上,所有的翻譯不能離開語境的變化(肖好章,2015: 31-39),最終的翻譯交流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3. 小結
在臨床以及基礎研究之中,“疼痛”是一個普遍癥狀?!疤弁础钡挠⒆g,不光要考慮翻譯是否準確,并且要考慮是否合乎語境以及受眾的認知水平和接受水平。譯者,作為連接譯入語和譯出語的橋梁,在處理兩種語言轉換時尤其要考慮具體語境以及受眾的接受能力,以減少不必要的誤解。在翻譯前,譯者應注重平時的積累,多多思考;在翻譯時,譯者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翻譯方法來解決各種“疼痛”的英譯,這樣才能完整恰當地將譯入語轉換成譯出語。
參 考 文 獻
Merskey Bogduk (Eds.).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Pain [M]. Seattle: IASP Task Force on Taxonomy, 1994.
丁年青.醫(yī)學英語與英語醫(yī)學[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2,(12): 40-41.
高日陽、莫桂蕓.2008-2009年PubMed收錄針灸治療疼痛的文獻計量分析[J].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 (2): 19-22.
華先發(fā).翻譯性質的再認識[J]. 中國科技翻譯,2005,(2): 53-56.
彭云鵬.醫(yī)學情景跨文化交際能力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沈 姝.從英語詞源角度分析醫(yī)學英語詞匯特點[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7,(4): 34-35.
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M].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王仁強.漢意雙語學習詞典詞類標注研究——以《漢意—意漢雙解詞典》(2012)為例[J]. 外國語文研究,2015,(2): 20-26.
肖好章.試論語言學語境理論研究的辯證思想[J].外國語文研究,2015,(3): 31-39.
張維友.語素化與范疇化——新語素生成的認知識解[J].外國語文研究,2015,(2): 12-19.
(責任編輯:胡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