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高考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學在高中教學內容中比重的改變,各位語文教師將面臨著更大更嚴峻的教學考驗。如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有效,這是一個歷久彌新而又亟待解決的重大命題。新課程標準把語文能力分為聽、說、讀、寫四大部分,在以往的整個高考語文試題中,作文分數就在150分中占了60分,這充分顯示了作文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而作文能力實際上是語文能力綜合運用的體現,又反過來影響著其他部分的語文能力,幾乎可以說,作文部分的實力基本決定了語文這一科目的整體實力。所以,語文教師應該重視作文教學,學生更應該重視作文能力的提升。
當前,雖然新課程改革的螺號已經吹響,各地各教育部門也在以各種形式與途徑來促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的改革,但因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裹足不前,還很難真正大膽的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在作文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弊端:①模式化嚴重,缺乏創(chuàng)新。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往往偏重考試技巧的傳授,而忽視了人文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進行模式化的訓練,從而使學生將作文寫成了套子式的作文,新八股作文,毫無靈性可言,毫無人文個性可言。②教學方式單調。無非是佳作點評、問題再現、審題指導與寫作訓練這幾大課堂重點,使學生難以提高作文興趣,每次作文任務布置下去,他們也只是當做苦差來應付罷了,作文質量當然難以保障。③脫離生活。很多教師的作文教學內容往往過多地重視對作品的分析鑒賞與學習以及各種材料運用的指導,卻忽略了引導學生將生活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使得學生一提作文就覺得沒有可寫的東西,寫作思路打不開,甚至過于狹窄。④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傳統(tǒng)模式下的作文課堂,往往是教師講的多,學生說的少,學生作文能力的反饋往往只是借助于他們交上來的作文,學生的作文激情沒有得到充分的調動,作品也就老是缺少一點激情以及隨之帶來的人文個性。
如何避免這些弊端,讓作文教學更有激情,更有個性,更有魅力,一言以蔽之,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課堂的有效性,作為課堂主導的我們,應該轉變理念,大膽探索,用于創(chuàng)新,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語文能力。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作了一些改變性的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現將實踐與策略總結如下:
一、將作文教學滲透于課文教學,在閱讀與鑒賞中學習寫作
作文教學并不是獨立的課堂,可以滲透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獨立的作文課堂是不夠的,也是不科學的。很多老師喜歡尋找各種佳作來給學生作拓展性的欣賞,卻忽略了教材中的課文本身就是極好的范文,這種舍近求遠的做法往往讓學生習慣性地不重視在教材中學習,在自主尋找范文時又難免有標準失衡的問題存在。教師應在對教材中的課文做分析鑒賞時,有意識地滲透作文教學,引導學生重視教材,以課文為范,從中吸收寫作營養(yǎng),形成正確的作品評價方向,學會欣賞,學會寫作。
(1)促進發(fā)現的能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美的眼睛。如果學生能發(fā)現生活中的美,發(fā)現可寫的東西,就不愁沒有寫作的感受與激情。在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時,我注意由作品內容轉移到我們的身邊環(huán)境,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說家鄉(xiāng)或者校園的美景,及其與“我”的故事,學生一下子就展開了回憶,積極發(fā)言,這時候,我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情融進景物描寫之中,就很容易受到很好的效果。
(2)提升思想境界。一篇作品的價值,往往不是優(yōu)美的語言,離奇的情節(jié)與巧妙的布局,而是崇高的思想境界、高雅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發(fā)現的能力。在講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學會關愛,關愛身邊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進而關心每一個生命體,包括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飛禽走獸。學會了關愛,才有可能學會感恩、奉獻與擔當,才懂得在生活與學習中慎思篤行,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那么,在寫作中,學生的思想境界就會大大提高,不會流于膚淺庸俗。
3、完善語言表達。在語文教材中,不乏優(yōu)美深刻的佳句,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從課文尋找出來,欣賞、模仿,從而創(chuàng)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按照表達方式歸類摘抄收集佳句,反復品味學習。這樣的例子很多,這里不再詳細舉例。
二、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激發(fā)寫作靈感,將生活中的感悟與思考變成作文
脫離生活的語文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學更是如此。新課程下的語文教育就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對身邊的現實生活有接觸,有積累,有感悟,不做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作文教學中,我常常以身邊小事為例,或者援引媒體報導,讓學生將視野伸向現實生活,在生活中思考、發(fā)現、感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把每一次的感悟及時寫下來,變成優(yōu)美的文字。這樣,只有經過長期的寫作積累,他們才能寫出接地氣、有感情、有價值的作文。
三、在課堂上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往往取決于他們的參與程度,如果教師能調動他們全身心地參與作文課堂,那么作文課就成功一半了。具體應做到:
(1)多思考。我常常從身邊實例說起,吸引學生極大的注意力,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提高了他們的分析判斷能力,在寫作的時候,他們就能對素材作準確而深刻的分析評價,也能做到根據寫作意圖來選擇素材了。
(2)多說。在作文教學課堂中,我很注重讓學生將他們的感受與思考說出來,或者分組辯論,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展現自我風采的膽量。
(3)多寫。有了充分的思考與交流,當然離不開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寫。學生將他們的感受與思考寫出來,這又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選擇語言表達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學生的語言會更美更深刻有力。教師應該讓學生多寫,在寫作實踐中得到提升。
四、課堂方式的多樣性
課堂方式的靈活多變,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展現教師的智慧個性,吸引學生,一個不能吸引學生的教師,就是個教學并不輕松的教師。作文教學,應該注重方式的多樣性與教具媒體的多元化。
(1)方式的多變求新。我經常變換各種方式來組織作文教學,有情景假設,帶動學生進入真實的情感狀態(tài);有情節(jié)補充,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展開情節(jié),使情節(jié)根據不同的想象者個性朝著合理的方向發(fā)生和結束;有角色轉換,設定某種生活情節(jié),讓學生以一個親歷者或者采訪者的身份,對事件作生動的描述與點評;有隨堂表演,學生可以表演一個故事,甚至一個組織課堂的老師,在表演中體會角色的心理世界,帶動觀看者,活躍課堂氣氛;有隨堂點評,讓學生在課堂上互相批改作品,及時點評,在點評中交流,學習,借鑒。
(2)教具多媒體的使用。我特別注重使用多媒體來輔助作文教學,讓學生學會從書刊雜志、電視、網絡等現代媒體中獲取信息,拓寬視野,及時捕捉時代脈搏,在寫作中發(fā)出時代的聲音。
結語:教學,是沒有定法的,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肯動腦筋,多一些設計,多一些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產生寫作欲望,具備寫作感受,那么,作文,將不再是學生談虎色變的難事,而是游刃有余的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