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給學生們評價,我們就會很自然地想到考試成績,成績表上的各科分數(shù)、班級名次以及一張張金光燦燦的獎狀永遠都是家長和學生們最關心的內容,一個學生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如何也就都體現(xiàn)在這些方面了。在我的印象里,素質教育已經提出很多年了,可能很多大城市已經實施了,可在農村,不還依舊是一張考卷定終身嗎?每學期的統(tǒng)考,教師排名,壓得老師和學生都喘不過氣來。傳統(tǒng)考試制度下的分數(shù)只能測量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無法測量學生思想道德情況、個性特長等,無法對學生素質的發(fā)展做出合理的綜合評價。百分制考試制度還過分地把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引導到了考試分數(shù)競爭上來,造成了小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那么如何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呢?下面結合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談談對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的幾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要先開全課。因為師資和教學條件問題,農村的一些學校音、體、美、品德等課程都是由班主任老師來帶的。班主任老師帶語、數(shù)、英這些主科,都已經忙得焦頭爛額,那音體美這些課可想而知。所以我認為應先開全課,應該由專業(yè)的師資真正的把這些課帶起來,讓學生能真正的在音體美、品德課上有所學,讓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其次,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形式。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僅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這勢必導致教師簡單地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忽視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和閃現(xiàn)的創(chuàng)造火花以及實踐能力的評價,導致了學生走上只追求考分的歧路。而新的《課標》對教學目標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所以在課堂上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除了重視學生對認知任務的完成,而且還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的評價,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評價。評價方式應多種多樣,口試、筆試、作業(yè)等其他方面結合起來。改變傳統(tǒng)那種固定的、無情的評價,要正視學生差異與個性,因人、因事、因地制宜,進行靈活的、充滿人情味的評價。
最后,實現(xiàn)全員評價。在傳統(tǒng)教學中,評價是教師的“專利”,是教師“權威”的象征。學生學習情況的對與錯、好與壞等均是教師一“言”定音,學生處于被動甚至被忽略的地位?!墩n標》要求我們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因此我們要把自我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結合起來,要賦予學生評價的權力,實現(xiàn)全員評價。評價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如果給教師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自然就會沒有生長的沃土。我們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小組長管理、記錄組員表現(xiàn)情況,班長管理、記錄組長表現(xiàn)情況,可以用小紅花、小粘貼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記載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基本上是由學生自主管理,教師主要是督促、指導作用。整個過程既是一個評價的過程,也是一個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的過程,教師沒有絲毫的負擔。
實施小學生素質教育綜合評價,促進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使每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發(fā)展,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評價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適合兒童的教育”??傊?,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內容,如何搞好評價,將關系到學校教育改革的成敗,因此讓我們共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搞好素質綜合評價工作貢獻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