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代的閱讀能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充實素養(yǎng),又能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因而青少年時代的閱讀對于他們一生所走的道路起著不容低估的作用。既然課外閱讀有著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理應關(guān)注青少年的課外閱讀。但是從總體上看,這方面的情況尚不能令人滿意。當前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存在著四方面的問題。
一、中小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
當前中小學生中尚未形成“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風氣,常常數(shù)月也不看一本課外書。他們從未嘗到課外閱讀的甜頭,從未體驗過在靜靜的閱覽室中全身心沉浸在閱讀中的樂趣,當然更不會像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那樣,“因關(guān)于非凡人物命運的非凡書籍而充滿崇高精神”,“通宵達旦地埋頭于這種書籍,在關(guān)于自我的沉思中迎接黎明”。
二、當前中小學生閱讀品位偏低。與名著受到冷落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校園小說及格調(diào)低下的卡通漫畫在中小學生中十分“走紅”。這些作品并不是不可以看,但是對于青春年少的學生來說,為此耗費了寶貴的黃金歲月,實在是得不償失。更為嚴重的是,一些不良文化產(chǎn)品在中小學生中間悄悄流傳,已經(jīng)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濁流, 對中小學生身心造成了極大危害。
低品位的閱讀帶來的影響是令人憂慮的,正如余秋雨在談怎樣讀書時所一針見血地指出的:“假如你一開始就習慣了低品位,那你的品位可能永遠會那么低,就像唱歌,你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了低調(diào),在演唱過程中,你再往高調(diào)上唱,就顯得很滑稽,也不可能。”很多青少年對歷史知識的了解程度非常低,課外閱讀涉獵面極窄,閱讀品位很低。現(xiàn)在不少初中生不知道“郭魯茅,巴老曹”,更不知道柔石、徐志摩、席夢容是何許人。
三、學生閱讀量小
原因是沒有閱讀時間,缺少課外讀物?,F(xiàn)代的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很重,每天除了上課做筆記,還有做不完的作業(yè)、習題,很多學生疲于應付功課,常常數(shù)月也不看一本課外書。有時有點零星時間,手中又無書可讀。學生們手中有的也不過是幾本廉價的作文書而已。他們所知道的《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的故事,僅僅是從電視上看來的,至于《紅樓夢》、《簡·愛》等幾乎是聞所未聞了,課外閱讀面之窄不能不令當今語文教師擔憂。據(jù)了解,一個愛好閱讀的六歲孩童的閱讀量已遠遠超過現(xiàn)在的初中二年級學生,當今中小學生閱讀量之少,由此可見一斑。
四、學生“思想年齡”滯后
反映在閱讀上,表現(xiàn)為閱讀的興趣、目光、見識跟實際年齡不相稱。很多中學生仍然愛看少兒初級讀物、小學生作文,不少高中學生對卡通畫冊愛不釋手,而像介紹超導、納米、克隆等新技術(shù)的書籍,則少有問津者。讀書中的“思想年齡”滯后現(xiàn)象必然影響到讀書的效果,從而制約一個人的健康與發(fā)展。
課外閱讀存在的四個方面的問題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它們導致了中小學生閱讀上的低效與無序,實質(zhì)上暴露了中小學生在閱讀指導上普遍存在著缺陷。
開展課外閱讀,圖書館當然起著重要作用,但多數(shù)中小學的圖書設(shè)施還比較落后,學校還沒有像對待其它設(shè)施那樣重視圖書館建設(shè)。有些學校雖已建成了一流的圖書館,但利用率不高。學生借書是輪著的,幾個星期才輪到一次。閱覽室平時尚且不能正常開放,更不用說節(jié)假日了。課本上的知識必須學好,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僅僅靠課本上的知識,學生是絕對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素養(yǎng)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一個學生只讀教科書,把全部時間花費在準備必修課上,那么學習對他來說就會變成不堪忍受的負擔,并由此而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災難。”
由于思想上不重視,對學生的閱讀指導的具體方法也常常缺乏科學性。很多語文教師把閱讀指導的重點放在如何解答閱讀訓練上,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揣摩題意、尋求正確答案上,這就遠離了閱讀的本意。有些地區(qū)采用“考”的方法,以考試作指揮棒,學生只能在一本本的閱讀題中應顧不暇。這種做法的用意是好的,但是過多的功利色彩使得學生不能去欣賞文章的美,而是一味的練習。
課外閱讀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我們應該探索并遵循這種規(guī)律。學生閱讀的趣味和價值觀的形成,更多地依賴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開展課外閱讀,首先得營造一個“讀好書,好讀書”的氛圍,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進而把讀好書作為終身的愛好。為方便學生閱讀,可建立班級圖書館,有計劃地購書,充實班級圖書館。各班教室內(nèi),制作精美的圖書架、圖書柜以及擺放得整整齊齊的圖書,可使人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魯迅先生倡導過的“隨便翻翻”這一無為的行為達到有為的目的。在班會中安排讀書交流會,讓學生相互交流讀書心得,相互推薦好書,讓學校形成濃郁的讀書氛圍。
對教師來說,還應當主動引導學生接觸真正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它既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還對自己的一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山o學生們講一些中外名人的成長與青少年時期愛讀名著有密切關(guān)系的例子。如學生們都喜歡冰心奶奶的文章和詩,可他們并不知道,冰心在七歲時就開始讀《三國演義》、《聊齋志異》《西游記》,并且與文中人物共歡悲;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黑塞,其閱讀生涯則是從《魯濱遜漂流記》開始的,他經(jīng)常一坐就是幾個鐘頭,一摞螺的書都被他啃了下來……
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后,學生對名著開始有了興趣,這時再根據(jù)年齡特征,把一些書目推薦給學生:
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中外現(xiàn)當代童話》等。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國當代寓言》等。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故事等。詩歌散文作品:如魯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等。
長篇文學名著:如吳承恩的《西游記》、施耐庵的《水滸傳》、老舍的《駱駝祥子》、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羅曼·羅蘭的《名人傳》、高爾基的《童年》、奧斯特羅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長篇名著的閱讀時間一般安排在假期里,因為假期時間集中,學生身心放松,便于從整體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人物形象的特點,同時代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查閱工具書,記在閱讀筆記上,開學后交流、檢查。
開設(shè)閱讀課??梢悦刻扉_設(shè)一節(jié)閱讀課。去閱覽室讀或語文課代表到圖書室為同學們借書,充分保證學生有時間讀,有資料讀。學生在初步閱讀的基礎(chǔ)上,交流對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段落的賞析,對公認的好句子、好段落,朗誦甚至背誦。學生閱讀的同時,教師要和學生交流心得,還可以利用班會、課余時間,采用邊讀邊議、師生輪讀等方法朗讀文學作品,幫助學生提高欣賞水平,讓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思想占據(jù)學生的精神世界。
加強課外閱讀對提高中小學生的語文整體水平是一個有力的舉措,課外閱讀值得我們花力氣去進一步研究探討。二十一世紀需要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需要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我們相信,青少年時期豐富的課外閱讀,能夠為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提供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