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地總結得失成敗,不斷地改進管理方式和方法,在開展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達到預定的目的呢?
一、在教師生涯中,不斷強化“理念指導行動”
思路決定出路,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對事物的見解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要做好任何事情首先要在思想上尋找突破口,用新思想,新思維去面對不斷發(fā)展的事物。用發(fā)展的思想去面對不斷變化的事物。作為教師,面對臟亂差的班級,面對大批厭學的后進生,面對可以與教師大打出手的學生。如何改變這種教育現(xiàn)狀,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呢?
1.樹立“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讓優(yōu)秀的學生更優(yōu)秀,讓沒有希望的學生變得有希望?!钡慕逃砟睢T谶@一教育教學理念的支撐下,我探索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五一評管理方案》。著眼于學生內在發(fā)展要求,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調節(jié)、自我完善的能力。
2.正確對待德育工作,化虛為實,抓好養(yǎng)成教育。在當今只有高考才是選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和方法的環(huán)境下,家長和教師圍著學生的分數(shù)轉,于是,德育工作似乎是空洞的、虛無的,其實不然,德育效果也是可以體現(xiàn)出分數(shù)的。
3.高度重視后進生和中等生,把轉化后進生和幫助中等生作為我們教育的重點課題來研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對后進生面積大這一狀況,高度重視后進生和中等生,把轉化后進生和幫助中等生作為我們教育的重點課題來研究。
二、在班級管理中,不斷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
在我國目前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從新課程標準的制訂到實驗教材的編寫,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隨著課改的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多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位,多方調動課堂內各因素之間的互動,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學習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合作品質。然而,教師在操作過程出現(xiàn)的最突出的問題是“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探索“素質化目標教學”,在班級管理中推行“優(yōu)化組合的小組互助學習”,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能起到重要作用。
1.實施科學的建構方法,確立培養(yǎng)目標。學習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它建構的是否科學,關系到合作學習效率的高低。傳統(tǒng)的分組有三種方式:按照天然座位分為四個大組,或再細一點把四個大組切分成八個小組,更細一點就是在四個大組的基礎上前后桌四人為一組。這樣的組別不適合進行新課程的小組合作學習。因為傳統(tǒng)的座位編排主要是以下因素決定的:學生的身高,男女的搭配,守紀的程度,視力的好壞等。新形勢下分組要打破常規(guī),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即每個組的成員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而且各組之間必須大體持平。這樣做既有利于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又有利于小組內成員互補互助。為以后的小組合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提升整體實力。合作小組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往往缺乏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在組織交流活動時,通過適時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意識到,一個小組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群體,每個成員都是這個群體的一分子,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如何、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每個成員自身的努力,它必須要通過小組成員相互之間的溝通、合作、求同存異、相互促進。在小組成員取得進步的同時,讓他們切身地感受到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蘊含著集體的榮譽。實踐中我們時常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一句激勵的話語關注到群體的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就會逐漸產生;當我們的教育評價經常關注到小組的發(fā)展時,他們的團隊精神也會逐漸得到培養(yǎng)。
3.加強合作的方法指導,重視培優(yōu)轉差。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一般是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要求學生彼此合作,以保證小組成員進行高效的學習。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順利地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預習時小組內各成員都要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逐一商討,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匯總,以便在課堂上交流。針對課堂上的問題和任務,小組內先互相交流,再派代表陳述。發(fā)言時要輪流,不能由少數(shù)人壟斷。課后集體性作業(yè)先獨立試做,疑難之處互相討論解決。無力解決時派代表詢問老師,再對小組成員講解。作文寫好后在小組范圍內多方修改、潤色。讀書心得互相交流體會。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