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反映,英漢禁忌語的語用功能有其共同性,也有差異性。本文主要從生老病死禁忌語、褻瀆性禁忌語、種族歧視禁忌語、性別歧視禁忌語和辱罵性禁忌語探討英漢禁忌語的語用共同性。
禁忌,英文為taboo,原意為 “神圣的”或“不可侵犯的”,后引申為“禁止的”或“危險的”。 禁忌作為中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文化和社會現(xiàn)象,反映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禁忌現(xiàn)象幾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禁忌現(xiàn)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隨便使用;二是受鄙視的賤物不能隨便接觸。語言禁忌也包括兩個方面:即對語言的靈物崇拜和語言的禁用或代用。禁忌語作為語言的變體同樣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反映了民族的宗教信仰、傳統(tǒng)觀念、價值觀念、習(xí)俗禮儀以及社會普遍心理特征。任何文化之間都存在著共性和差異性,任何民族的禁忌語之間也都存在著共性和差異性。從共同性達(dá)成交際的共識,從差異性中了解不同文化,避免彼此之間的尷尬。
英漢語言中有些禁忌是一樣的,主要體現(xiàn)在生老病死、褻瀆、種族歧視、性別歧視、辱罵等方面。
1.生老病死禁忌語
人人都希望健康長壽,遠(yuǎn)離疾病與死亡,所以,在英漢語中,涉及到這方面的詞語都是禁忌語。懷孕、生育在中西方的表述中都有一定的避諱。在西方,人們談及懷孕時,一般用“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 , in a family way”等詞來代替 pregnant。漢語中則用“有喜”來代替。在西方,因為“老”意味著“無用”,所以人們總是委婉地用golden age, grey hair, senior citizens等表示“年老”這一概念。近年來,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對“老”字的忌諱也漸漸多了起來,尤其是一些女士,很忌諱被稱“老”。生病的時候很痛苦和難受,因此疾病被認(rèn)為是不幸的象征。英語中通常使用discomfort 代替disease,用long illness或the big C來指cancer。中國人在談?wù)撋r,也用“身體不適”、“氣色不好”來代替“病”一詞。死亡在東西方文化中都是人們最忌諱的字眼。英語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語非常豐富,有 400 余條,如to be gone,to be heard of no more,to close one’s eyes, to fall asleep, to go to see Marx, to go to his last home等等。漢語中僅在《漢語委婉語詞典》中表示死亡的別稱就有481 條之多,有去了、走了、合眼、長眠、見馬克思、回老家等。
2. 褻瀆性禁忌語
宗教和宗教信仰是禁忌語存在的一個重要方面。所謂褻瀆性詞語就是褻瀆神靈,跟宗教有關(guān)。英漢民族對神靈都持有一種懼怕敬畏的心理,不敢直呼其名。在西方,人們普遍信仰基督教,對上帝非常虔誠。因此,上帝的名字Johovah(耶和華)便是最大的禁忌語。人們往往避而不用God, Christ , Jesus等詞,而用Gee, Jeepers, Jiminy等代替。中國人信仰佛教的比較多,因此佛是最受尊敬、最高級和最受崇拜的對象。釋迦牟尼后經(jīng)歷代佛教徒神化后,也變成了有如上帝一般。在中國人眼里,菩薩和天尊,佛祖和玉帝都是善神,人們燒香拜佛以祈平安、幸福、快樂。因此,中國人對自己信奉和崇拜的神靈不能在言語上有任何的輕漫和不敬,否則會遭到報應(yīng)。
3.種族歧視禁忌語
種族歧視是語言禁忌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族歧視語言就是顯示對某個種族帶有偏見的詞語和說法。過去英語中把黑人說成nigger, niggra, niggruh, negro, 是侮辱性極強(qiáng)的完全禁忌語,現(xiàn)在人們稱美籍黑人為African Americans,就沒有了種族歧視的意義。在美式英語中把美籍意大利人叫做dagos,把華人叫做chinks,把猶太人叫做kikes,把日本人叫做japs,把波蘭人叫做polacks等。這些稱呼都帶有輕慢性,實際上也是一種禁忌語或半禁忌語。漢語中,現(xiàn)在把外國人稱為“鬼子”、“洋鬼子”、“大鼻子”、“小鬼子”等,也具有一定的不尊重之意。
4. 性別歧視禁忌語
性別歧視詞匯指的是對婦女的偏見或歧視以及男性優(yōu)于女性的錯誤臆斷的詞匯。如:prostitute的委婉語girlie, streetgirl, callgirl, streetwalker就比whoremaster的委婉語多得多。英語中還用一些動物的名字來指某些女人,如:bat,dog,chicken,cat,cow,mutton等來指稱“賤婦、丑婦、惡婦、卑鄙的女人”等。漢語中歧視婦女現(xiàn)象更為嚴(yán)重,如“婦人之見”,“頭發(fā)長,見識短”,“男子漢不和婦人一般見識”,“好男不跟女斗”等。古人把妻子叫“賤內(nèi)”,現(xiàn)在也有把妻子叫做“家里的”或“內(nèi)人”。此外,婦女還經(jīng)常被認(rèn)為是引起災(zāi)禍的根源“紅顏禍水”。例如,歷代許多王朝的毀滅都?xì)w罪于婦女,“妹喜”、“妲己”就是其中幾例。此外,性別歧視甚至在漢字中也表現(xiàn)出來。許多帶“女”字偏旁的漢字都具有貶義,如“妖”、“媚”、“奸”、“婊”、“嫉”等。
5. 辱罵性禁忌語
帶有辱罵、詛咒性質(zhì)的詞會冒犯他人,令人不快、憤怒或者引起雙方的沖突。因此,禁用辱罵性詞語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共識。污穢語也叫臟話,一般與排泄物或性有關(guān)。英語中有piss, shit, crap, asshole,dick, cunt等,漢語中有“屎”、“屁”、“B”等,這些詞語侮辱性太強(qiáng),通常會導(dǎo)致肢體沖突,因此絕對不能亂用,說這些話的人也會被認(rèn)為是不懂禮貌、沒有教養(yǎng),甚至?xí)屓烁械絽拹骸Sh語中某些寓意不佳的動物會使人不快或引起沖突,常用作辱罵性詞匯,如bitch, pig, chicken, dragon, cat, bat, wolf, fox等。漢語中的蠢豬、王八蛋、龜兒子、小兔崽子、混蛋等以及與狗有關(guān)的習(xí)語和成語都是罵人話。英語中四個字母詞匯,如fuck, piss, shit, cunt, dick, cock, tits, slut, damn, hell等是嚴(yán)格禁忌的下流話,用作罵人話時,意思是“令人討厭的人、討厭鬼、王八蛋”等,被視為“Never to say”。漢語中罵娘被戲稱為“國罵”,是最大的禁忌。
語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反映,英漢禁忌語的語用功能有其共同性,也有差異性。共同性主要表現(xiàn)在對生老病死詞語、褻瀆語、種族歧視語、性別歧視語和辱罵語的禁忌。因此,在具體的跨文化交際中,我們要了解英漢禁忌語的語用共同性,盡量少使用禁忌語,多用委婉語,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jìn)跨文化交流。
(作者單位:婁底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