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描述
早晨來園時,家家一進門就轉身緊緊攬住奶奶的脖子,哭著喊:“奶奶,早點來接我!奶奶,早點來接我!”老師伸手想抱他,他卻緊緊抓著奶奶的衣服不肯松手。
戶外活動時,小朋友都在開心地玩滑滑梯,家家卻獨自坐在搖搖椅上,如果有同伴想坐下來和他一起玩,他會像受驚的馬兒一樣跑開。飯后活動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手帕,一會兒變“雨傘”,一會兒變“帽子”……再看看家家,他還是一個人坐在一邊,手里握著手帕,默默地看著玩得不亦樂乎的同伴們。
午睡前,小朋友學習自己脫衣服,家家試了幾次,沒有成功,頓時兩眼通紅,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忍不住大聲哭喊:“奶奶,奶奶……”
二、癥狀分析
孤僻、膽小,不愿與小朋友交往,更不愿融入陌生環(huán)境,這其實是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一種表現(xiàn)。社會退縮行為是幼兒的一種消極的社會適應表現(xiàn),其基本特征是幼兒對自己缺乏自信,不能主動與同伴交往,沉默少言;不愿到陌生的環(huán)境中去,表現(xiàn)出害怕、孤獨、膽怯等行為問題。
家家是獨生子,嬌小可愛,性情溫順,孤僻,膽小。平時在家中,家家喜歡自己看書,玩玩具,極少出門。家里偶爾來客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家家都不予理睬,表現(xiàn)出很“害羞”的樣子。父母因為工作忙,疏于對家家的照顧,出于補償心理,他們對家家疼愛有加。家家平時多由奶奶照料,奶奶更是視家家為“心頭肉”,處處關心,事事包辦,家家也因此對奶奶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
正是因為平時都與奶奶相處,家家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單一,放假時待在家里,極少出門與同齡孩子玩耍,缺少必要的社交機會,以至于到了幼兒園這個新環(huán)境中,家家很難適應并且出現(xiàn)了社會退縮行為。
通過家訪,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家家的爸爸媽媽性格都偏內向,不善交際,這也說明家家的社會退縮行為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三、對癥下藥
(一)給父母的友情提示
1.以身作則
父母以身作則,盡量不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對外界環(huán)境或周圍人群的排斥,不要讓孩子從小就覺得外部環(huán)境可怕,進而對新環(huán)境產生畏懼心理。要盡可能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鼓勵孩子適應不斷變化的新環(huán)境。
2.參與社交
有退縮行為的家家缺乏交友的主動性,這就特別需要父母多抽出時間來引導家家。比如,邀請鄰居家的孩子或幼兒園班上的小朋友到家中做客,或一起外出郊游,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同齡伙伴交往的機會,用同伴的熱情與快樂去感染孩子,使家家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逐漸擺脫心理“枷鎖”,積極投入到同伴群體中去。
(二)老師的引導策略
1.用愛心交換信任
愛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開始。我關注著家家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動與他交流。我發(fā)現(xiàn),家家其實很喜歡老師,也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隨著我們交流次數的增加,家家開始主動找我說話,這是成功的第一步。我為家家營造的溫馨友愛的氛圍,逐漸縮短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降低了家家的戒備心理,我們之間初步建立起了信任。
2.用細心發(fā)現(xiàn)閃光點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教師應從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入手,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不斷強化其積極向上的心理。對于家家這樣的孩子,我們總會微笑著對他說:“沒關系,再來一次!”“加把勁,會成功的。”在一次爬高訓練中,家家看著高高的平衡凳,把腳放上去又放下來。我見狀,趕緊鼓勵他:“家家今天的進步真大,也變得越來越勇敢了,再試試,老師相信你?!奔壹沂艿搅斯膭?,信心大增,努力爬了上去,走得也比平時快很多。
3.用友情助長自信
家家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墒窃诨顒又校铱倳吹接幸晃恍」媚飮D,那就是滌滌。可是家家比較害羞,總是躲開。一次,我把這兩個小家伙拉到了身邊,問滌滌:“你為什么喜歡和家家玩?。俊睖鞙鞜崆榈乇е壹?,說:“我喜歡家家,想和他做朋友。”我又問:“為什么想和他做朋友呢?”“因為家家不欺負小朋友?!薄拔乙蚕矚g家家,家家又有新的朋友了!”一邊的家家也羞怯地笑了?!艾F(xiàn)在,你們就是一對好朋友了,要經常在一起玩??!”滌滌大聲應道:“好!”說完就拉著家家一起玩去了。從那天開始,我?guī)缀趺刻於寄芸吹剿麄z的身影,還常??吹郊壹夷樕咸鹛鸬男θ荨T跍鞙斓膸酉?,家家的朋友也越來越多。漸漸地,家家感受到了集體活動的快樂,也慢慢地接受了大家,逐漸融入了集體。
4.用耐心期待蛻變
家家的改變于我而言是可喜的進步,但更讓我感動的是,在一次家長開放日中家家的驚人表現(xiàn)。那天,在探究活動“香蕉變變變”中,我不斷轉換香蕉的擺放位置,讓孩子們能夠從不同的視角來觀察。一邊轉換一邊提問“像什么”,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家家也舉起了小手。我猶豫了一下,最終決定請家家來回答問題。只見家家慢慢地站起來,輕輕地說:“老師,它像彎彎的小橋!”站在家家身后的媽媽笑了,情不自禁地撫摸著家家的小腦袋。我用肯定的目光看著他,說:“家家說得真棒!”家家靦腆地笑了。
(三)家園合作,指導家長及時改變
1.學會放手
包辦代替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不利于其自信心的形成。社會退縮行為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孩子缺乏足夠的自信心,對未知的人、事、環(huán)境充滿恐懼感。因此,通過家園溝通,我們強烈建議家家的家長,特別是家家奶奶,要學會對孩子放手,讓家家學著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并在這些小事中慢慢培養(yǎng)他的自信心,培養(yǎng)其獨立性,讓孩子甩開處處依賴大人的心理拐杖,學會“獨立行走”。
2.愛不等于寵溺
在孩子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而亂發(fā)脾氣時,家長千萬要理智,可以冷處理或轉移其注意力。等孩子的情緒平靜以后,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堅持如此,肯定會有收獲。
3.和幼兒園教育保持一致
家長除了要理智地愛孩子之外,對教師提出的教育建議也要認真仔細地考慮,千萬不能包庇、縱容孩子。加強家園聯(lián)系,力求達成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與幼兒園教育形成合力,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起來。
四、效果顯著
通過一個學期的家園積極配合,家家逐漸變得開朗、活潑起來,他喜歡上幼兒園,也喜歡這里的小伙伴,雖然還不如同齡孩子那般自信,但這些轉變對他而言,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現(xiàn)在,家家已經能夠自然地、主動地和小朋友交往,有什么要求和想法也愿意告訴老師了,在老師組織的各種游戲和活動中,總能見到家家活潑的身影。
由此可見,教師要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問題,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早干預。家庭教育的方式對幼兒的心理、行為形成具有很大的直接影響,我們應該加強家園聯(lián)系,對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進行科學引導,達成教育的一致性,從而更為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