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奔覉@共育是大教育觀的體現(xiàn),是幼教改革的趨勢。孩子進入幼兒園后,教育孩子的責任將由幼兒園和家庭共同承擔。教師只有和家長達成教育觀念上的共識,才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而家長也只有走進幼兒園的教育,與教師、幼兒產(chǎn)生互動,才能為孩子富有個性的發(fā)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因此,幼兒園只有和家庭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
班級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核心,如果家長們能大力配合老師的工作,并給予老師一定的支持和幫助,那么班級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將順利許多。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教師往往也很重視家長工作,但在實踐操作中卻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溝通誤區(qū)。
1.家長對參與班級教育活動的作用不理解。家長們認為,把孩子交給幼兒園,幼兒園就應該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家長可以撒手不管,由此缺乏參與幼兒教育的意識。而有的教師則認為,家長參與班級的教育工作是在添亂,沒有任何意義。
2.教師與家長地位不對等。有的教師以幼兒園教育為中心,指揮、要求家長配合,很少考慮家長的想法和需要,而家長始終處于被動服從的位置;有的教師則完全按照家長的要求來實施教育活動,一味地順從家長,以家長的意志為轉移。
3.家長會以及家訪工作沒有落到實處。很多班級的家長會就是教師向家長提出要求,希望家長配合班級為孩子準備一些學習材料。而家訪也只是走過場,千篇一律,并沒有針對孩子的某一特點來與家長真誠交流。
4.教師在對家長進行教育指導時缺乏真誠,敷衍了事。幼兒園經(jīng)常要布置家長園地,在家長園地中公布一些育兒經(jīng)驗及好的教育方法,而有的教師僅僅是把報刊上有關幼兒教育的文章摘抄下來,也不加注解。指導過程中,有的教師把家長當聽眾,以單向的講授為主,不給家長更多的思考時間,也沒有留給家長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機會。這樣的指導內(nèi)容缺乏針對性,結果很難被家長真正接受并內(nèi)化為今后教育孩子的能力,影響了家長參與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家長不知道如何參與班級教育活動。有些重視幼兒教育的家長非常希望能參與到班級的教育活動中來,但不知道要如何配合教師,顯得很茫然。而教師也只是在知識學習上要求家長們配合,忽略了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養(yǎng),家長們也只愿意在家里督促孩子背誦兒歌、做計算題、念英語單詞等。
以上這些是教師和家長對家長工作的錯誤理解,也是我們亟須改變的。家園合作是一種雙向互動式活動,教師要積極地與家長溝通配合,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在合作中,教師起著領導地位,教師有責任喚起家長的主人翁意識,激發(fā)他們積極合作的態(tài)度,并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為幼兒提供更多的發(fā)展機會。讓《綱要》的精神從幼兒園走向家庭,多向互動,實現(xiàn)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發(fā)展和不斷成長。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我一直努力探索家長工作的新策略,積極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多種形式的家園聯(lián)系,與家長積極溝通、真誠交流
(一)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快速、便捷地與家長交流
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平時工作忙、壓力大,很少有時間能坐下來面對面地交流,而現(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人們通過電話、網(wǎng)絡等就能及時傳遞信息。我們在與家長溝通和交流時也要充分利用這些現(xiàn)代信息技術,經(jīng)常和家長交流孩子的在園表現(xiàn),談談孩子的點滴進步。
我們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來和家長及時溝通。我用班級的名義在網(wǎng)絡上注冊了一個博客,并經(jīng)常發(fā)表一些關于孩子在園活動的文章,還將一些優(yōu)秀的育兒經(jīng)驗上傳至博客,與家長一起討論交流。家長們對此也非常關注,經(jīng)常在博文后給我們留言。為豐富博客內(nèi)容,我又將孩子們的一些在園活動拍下來并上傳至博客。能夠在網(wǎng)絡上詳細、具體地了解孩子們的在園生活,家長們更感興趣了,在博客上留言討論的人也越來越多,家長與教師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了。
(二)利用家園聯(lián)系冊,實實在在地與家長溝通
雖然有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師和家長間的溝通已經(jīng)非常方便了,但一些傳統(tǒng)的家園交流方式也別具魅力,很多家長還是喜歡用家園聯(lián)系冊來和老師進行交流。教師將孩子一星期的表現(xiàn)用文字的形式進行評價,家長會覺得更加具體,更加詳細。在家園聯(lián)系冊上,教師的話語顯得非??少F。家園聯(lián)系冊上記錄的是教師對孩子們一片深深的愛,而家長的反饋也是他們對孩子的殷切期望。家長們紛紛表示,一定要把這本小小的家園聯(lián)系冊保存下來,因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見證。
(三)利用“個別約見”的方式,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和家長進行探討
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笑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而每個孩子在每個階段所表現(xiàn)的特征又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應該和家長保持同步,經(jīng)常和家長坐下來面對面地進行探討。教師每天與家長見面的時間無非是接送孩子的時候,而這個時候又是教師最忙的時候。經(jīng)常是很多家長都想和教師交流,可教師面對這么多家長根本應付不過來,一會兒和這個說一句,一會兒和那個說一句,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又讓家長對教師產(chǎn)生不滿,認為教師是在敷衍他們。那么,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我在工作實踐中想出,利用“個別約見”的方式來和家長進行交流。即如果這段時間某個幼兒出現(xiàn)了問題,我就和幼兒家長約定好星期幾在幼兒園進行交談,那這天這位家長就會稍晚一點來園接孩子,錯過家長來園高峰期,家長和老師坐下來詳細地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利用“個別約見”的方式,既不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也能夠達到和家長共同教育好孩子的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四)利用家訪的形式,認真、詳細地與家長交流
在眾多的家園聯(lián)系中,家訪是最直接的,但現(xiàn)在很多老師的家訪都流于形式,寥寥幾句話,讓家長簽個字就算完成了。真正有效的家訪需要老師用心了解,認真對待。首先,教師在家訪前應該對孩子的在園表現(xiàn)、個性特征、喜好等掌握清楚;其次,教師在和家長交談時要針對孩子的特點提出切實可行的家庭教育建議,這樣家長會覺得教師對自己的孩子非常重視,也因此會更信任教師,更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最后,教師在家訪過程中還可以參觀一下孩子的房間,或欣賞一下孩子的照片,和孩子建立一種親密關系。
二、積極有效的家長會,解決家長的實際困難
(一)以“教師”為主體的家長會
每個學期都要開家長會,如果每次的會議內(nèi)容都不盡相同,那么家長會失去興趣,使家長會流于形式,形同虛設。記得一次我通知家長來園參加家長會,一位家長的回答讓我感觸良多。家長問我:“是幼兒園的家長會還是班級的家長會?”我很奇怪,家長為什么要這樣問呢?這位家長說:“幼兒園的家長會都是一些報告,或是幼兒園的大事,而這些并不是我們家長所關心的,我們真正關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在班級中的表現(xiàn)?!?/p>
因此,在開家長會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家長們想要獲取哪方面的信息,想要了解班級教育活動中的哪些內(nèi)容,真正做到想家長之所想,這樣才能使家長會內(nèi)容更加豐富,促使家長們積極參與進來。在會議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班級活動的某些問題提出來,如本學期親子活動的次數(shù)及地點的選擇等。讓家長為教師出謀劃策,共同商討,讓家長覺得自己也是班級的主人,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
(二)以“家長”為主體的家長會
家長們來自各行各業(yè),而班級又將他們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成為了一個團隊,我們要經(jīng)常開展一些以家長為主體的家長會。例如,大班孩子要畢業(yè)了,家長們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幼小銜接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我了解到本班一名幼兒的家長是知名學校的校長,還有一名幼兒的家長是優(yōu)秀的小學班主任。于是,我組織家長們開展了一次“小學入學專題會議”,并邀請這兩位家長向大家介紹孩子進入小學應注意的問題。隨后,家長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向這兩位小學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咨詢,現(xiàn)場氣氛非常熱烈。在這次家長會中,我們讓家長自己來組織,自己來開展,而教師始終處于配合家長的位置,既培養(yǎng)了家長們的主人翁精神,又讓家長覺得這個團隊的溫馨和團結。
三、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拉近教師、家長間的距離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而年輕家長們因平時工作較忙,和孩子一起外出活動的機會很少。為了增進家長和孩子間的情感,拉近教師與家長間的距離,我們還經(jīng)常開展各式各樣的親子活動。利用雙休日組織幼兒及家長一起到公園開展快樂燒烤活動。小山頭上炊煙裊裊,小灶臺旁笑語不斷,家長們不緊不慢地烤著,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嘗著,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燒烤香味,其中的快樂自不多言。
我們還組織孩子們到麓谷公園開展以“家園同樂,其樂融融”為主題的親子運動會?;顒又?,我們共設計了5個區(qū)域游戲,既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考慮了家長的參與積極性。家長和孩子們快樂地游戲,仿佛回到了童年。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讓孩子們收獲了健康與快樂。
這些親子活動的開展既增進了家長和孩子間的情感,又增進了教師與家長間的距離,同時也讓孩子們的假日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顒咏Y束后,家長們都津津樂道,一致認為這樣的親子活動開展得很好,很有意義,讓他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樂。
四、營造有班級特色的文化氛圍,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級應建立一種有本班特色的文化氛圍,以此來增強班級凝聚力。由于我們班級是一個混齡班,在這個大集體中,有能干的哥哥姐姐,也有可愛的弟弟妹妹,大家像一家人一樣相處在一起。因此,我們一致認為,我們班的特色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在以后的班級活動中,我們都以此為主題。例如,圣誕節(jié)到了,小朋友們都很興奮,很早就開始策劃圣誕活動了。小朋友們從家里帶來了圣誕樹、彩燈、各種小飾品,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及時抓住這一契機,為孩子們營造出一種有班級特色的文化氛圍。于是,我和家長們一起討論了圣誕節(jié)的各項活動,其中有一項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圣誕賀卡,并在卡片上寫下自己對好朋友的祝福,小朋友們都非常感興趣,而家長們也非常支持。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認真地制作賀卡,然后將賀卡掛在教室門口的圣誕樹上。班級的孩子都非常關心圣誕樹上有沒有送給自己的賀卡,每次經(jīng)過都要去看一下,小小的臉上洋溢著濃濃的幸福與滿足,真正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溫馨。
由于我班是混齡班,每年都有一些小朋友畢業(yè),當這些能干又有愛心的哥哥姐姐畢業(yè)時,小班的弟弟妹妹都非常不舍,有的甚至哭得淚流滿面。有一次,一個小班的孩子偷偷對我說:“老師,我好想XX哥哥!”我被他們這種真摯的情感所打動,于是,我決定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在班級組織開展一次“哥哥姐姐回來看我們”的活動,請那些畢了業(yè)的孩子回來看看弟弟妹妹。考慮到哥哥姐姐們現(xiàn)在都是小學生了,不能耽誤學習,于是,我把時間定在了星期六。我逐個給家長們打電話,家長們都十分贊同并支持此次活動,紛紛表示一定會到場。到了星期六這天,幼兒園真是熱鬧非凡,孩子們見面后都非常高興,有著說不完的話。哥哥姐姐們還給弟弟妹妹講述了自己的小學生活,使得弟弟妹妹們對小學有著無限憧憬。而家長們也湊在一起聊各自的生活,聊孩子的學習情況,現(xiàn)場一派其樂融融。
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促進了孩子間的情感交流,而且也推動了家長間的相互聯(lián)系,使家長們相互成為了好朋友。班級的氛圍充滿了融洽、愉快,促進了班級各項活動的開展,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五、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促進家園密切配合
(一)成立家長委員會,成為教師工作的得力助手
我鼓勵幾位有一定影響力且配合教師工作的家長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幾位家長委員會成員都非常熱心地為班級工作,他們成為了教師和家長間相互聯(lián)系的紐帶,經(jīng)常幫助教師組織班級各項活動,并向其他家長宣傳教師的一些教育思想,給家長們做榜樣示范。家長們對于這樣的溝通方式更容易接受,家長委員會成員也成為了教師工作的得力助手。
(二)根據(jù)家長的工作性質(zhì),調(diào)動家長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
家長們來自各行各業(yè),都有著自己的特長。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家長幫助的地方,我們要善于利用家長資源,爭取更多家長的支持。例如,我們經(jīng)常開展親子活動,而每次親子活動的出行都需要一輛大客車來運載教師、孩子和家長,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難題。正好有一位幼兒家長在旅游公司做汽車調(diào)度工作,通過這位家長的幫助,難題很快就解決了。當其他家長和孩子們對她表示由衷的感謝時,她的心里充滿了喜悅,對班級工作也更加積極了。又如,幼兒園要進行班級幼兒繪畫作品比賽,要求班級將孩子們一學期的作品進行整理和裝訂。這時我想到了我們班一位幼兒的家長在出版社做美工編輯,繪畫、排版等都非常在行。于是,我請他幫助孩子們設計一個美術作品的封面,他也愉快地接受了,并很快就設計好了一個既美觀又充滿童趣的封面。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班的美術作品在這次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教師和家長們都非常有成就感。在之后的家長會上,我還專門表揚了這位家長。而其他家長通過這件事也增加了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都表示要為這個集體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有這樣一句話:“忽略了一個家長,就等于放棄了一個孩子的教育?!倍喾轿弧⒍嗲赖刈龊眉议L工作,能增強家長們重視幼兒保教的意識,促使家長產(chǎn)生一種責任感和緊迫感,從而使家長們了解、遵循保教規(guī)律及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與班級密切配合,取得同步發(fā)展。我們與家長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努力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為家園共育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從而使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達到新的水平。P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