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菲
【摘 要】 微格課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再現(xiàn),與常態(tài)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是一個沒有學生實際參與的檢驗過程,由評委老師來判斷上課老師的教學過程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 短時;再現(xiàn);表演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1
關(guān)于微格課,我們認為就是在時間、內(nèi)容上都給予了高度壓縮的課堂教學,是一種課堂教學技能交流展示的新形式;它是一堂課的微縮,也可以是一堂課中某個教學內(nèi)容或某個重點環(huán)節(jié)的展示,目的就是通過模擬教學讓大家討論該怎樣教。其特點是:一、時間就需要限制在15—20(或者10—15)分鐘;二、聽課沒有學生參與,完全由老師自編、自導、自演,在臺上唱獨角戲。但是微格課的教學,可以很容易的考查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理念,以及對教學目標的把握情況、對教材的理解與駕馭,最重要的是可以預見該課題的教學效果。
微格課的具體過程和常規(guī)課堂教學是一樣的,也就是教師在講臺上把教學過程進行展示,期間包括老師問題的提出、課堂活動的安排、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等過程都要再現(xiàn)。只不過由于沒有學生,老師的這些設計都是在提出問題或安排后,假設學生已經(jīng)完成了,教師只需要將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繼續(xù)展示下去。也因為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期間學生答疑或活動的時間是節(jié)約下來的。
微格課的關(guān)鍵在于要處理好“有”與“無”的矛盾。在微格課的做課現(xiàn)場,沒有學生。但執(zhí)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教師在微格課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提問,該布置布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xiàn)。只是學生沒有實際作,執(zhí)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jīng)完成、估計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jié)果。這種估計是否恰當,這些建立在估計基礎(chǔ)上點撥評價是否到位,要由專家評委做出判斷。所以,要做到估計恰當、點撥評價到位,執(zhí)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微格課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
1.說課與講課分不清楚。微格課是講課而非說課。
2.教材、教案、課件與板書處理不當。教師不是拿著課本講課而是在宣讀教案,教案與課件內(nèi)容不一致,把講課當作是播放課件和講解課件,板書內(nèi)容與課件重復或呈現(xiàn)時間不當,完全沒有板書或板書不得要領(lǐng)。
3.課件:過分強調(diào)課件的作用,用課件代替講課,用課件代替板書;運用大量音效,影響教學效果;大量摘錄課文原文,設計質(zhì)量不高;不會正確操作,如在編輯窗口演示而不是在播放窗口演示;錯別字和不規(guī)范表述;背景與文字的色彩運用不當,造成投影不清晰。
4.沒有課改理念。教師一講到底,沒有學生的活動,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講、學與練的時間比例嚴重失衡。
5.教案:要素不齊;不知道什么是“三維目標”,錯誤地認為“三維目標”就是“知識+能力+德育”;流程不清楚;教案、導學案和課堂實錄分不清楚;排版隨意,序列標注不規(guī)范;沒有注明授課者單位及姓名。
6.因為無學生授課,教者普遍缺乏激情。
7.缺乏必要的反饋與評價。
8.課上得太“正”了,分析太多了,“問”的太多了,學生主體性太弱了。
9.藝體課示范不夠。
10.講得太精彩,學得太糊涂。
兩個關(guān)鍵性問題:
問題一:無生上課與其它上課形式的主要區(qū)別
答:1.與普通課堂的區(qū)別。(1)面對的對象和地點不同。真實課堂的上課,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拔⒏裾n”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面對的是同行或?qū)<?;?)觀察、研究的對象不同。真實的課堂上,我們觀察、研究的對象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且以“學”為主?!拔⒏裾n”的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的狀態(tài)只能作出猜測。(3)目標不同。常態(tài)教研活動的目標主要在于了解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改進的建議和意見,也為管理者評價教師、制定校本教研計劃等提供依據(jù)等?!拔⒏裾n”活動的目標則主要在于在教師招聘中選撥教師;在教研活動中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前者側(cè)重學校的發(fā)展,后者側(cè)重教師個體的發(fā)展。
2.與說課的區(qū)別。說課的重點是“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更偏重的是教學的理論依據(jù),針對的對象是同行或?qū)<?;“微格課”的重點是“如何教”。偏重的是課堂教學實際中教的方法和過程。對象仍然是學生,只不過由于現(xiàn)場沒有學生,需要通過動作和語言進行虛擬和模擬。
3.與模擬課堂的區(qū)別。模擬課堂的組織形式與無生上課相同的是都是面對專家或評委,但模擬課堂可以將在場的人員“當作”學生,教師可以現(xiàn)場提問他們,他們的回答也要求盡量模擬學生的思維方式。而微格課不能提問現(xiàn)場人員,一般是通過手勢示意請學生回答,再通過教師將學生可能的回答表述出來。
問題二:假如在進場后比較緊張;過程中找不到激情,怎么辦?
答:1.無生上課的評委一般從考生一進入考場就開始關(guān)注,此時不提倡考生一進入考場就鞠躬,這樣一方面給人感覺過于造作;另一方面顯得自信心不足。提倡在進門前若比較緊張,可以通過深呼吸調(diào)整,然后昂首挺胸走向講臺,這一過程可以面帶微笑地掃視一下評委,從容地整理一下講臺或上課過程中需要的器材,這里的整理在心理上也是一種調(diào)試,做好準備活動后,抬頭微笑地問評委“是否可以上課了”,這是一種禮貌,容易獲得好感。
2.“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一點同平常的課堂一樣,但無生上課時間有限,所以課的導入要精心設計,不宜過長,并且在入場前,如果有條件可以將導入反復說幾次,這樣有了流暢的開端,自信心就容易增強。
3.提倡在上課過程中適當?shù)刈鲂﹦幼?,一方面顯得比較自然,另外一個放開的動作也可以使自己變得放松,有很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4.要知道平常的課堂面對學生時,學生的積極參與會激發(fā)教師的激情,但無生上課面對的評委一般是“面無表情”,有時候甚至有皺眉或分神的動作,有的心理素質(zhì)不太好的老師見此情景,自然就緊張起來,可能會認為評委對自己的課堂不滿意,漸漸地就沒有信心了。其實評委的“冷漠”是一種常態(tài),可能你的課講得很精彩,但他在外表沒有流露和暗示。至于其它動作的產(chǎn)生,可能是由于前面有較長時間的聽課,體能上的不足,導致自然的倦怠表現(xiàn)和不自覺的調(diào)節(jié)動作。其實,即便在“分神”的表情下,他的耳朵還是能夠清晰地聽到你的語言的。總之,不要受評委的表情干擾,本著“前面的考生或許還不如我呢!”、“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就要緊緊抓住,不拋棄、不放棄!”的想法,堅持并積極調(diào)整自己。
幾點建議:
1.教案前面加印上教學內(nèi)容(教材),并設計的精美一點,可以引起評委的好感。
2.講課要有激情。激情,激情,還是激情!
3.加強學法指導。不要滔滔不絕,要處處想到這時學生應該做什么,因為聽者的重心放心你組織學生的“學”上面的。
4.必須要體現(xiàn)課改精神,必須要環(huán)節(jié)清晰,必須板書課題,必須要有課堂訓練,必須要心中有學生,必須講普通話,必須要拿著教材而非教案上課,必須要有課堂小結(jié)和作業(yè)布置,必須要制作課件并盡量事先預演,必須要控制好節(jié)奏與時間。
參考文獻:
1.鄒強;小議“微格教學”在學科教學法課程中的運用[J];咸寧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朱致瑛;歷史新課程與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張莉;微格教學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4.張統(tǒng)德;實施“微格教學”提高學生教學能力[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