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衛(wèi)權,楊 杰,程 浩
?
競技足球團隊專項共享心智模型的混合研究
鄧衛(wèi)權1,楊杰2,程浩3
摘要足球比賽要求11名場上隊員在對抗、不確定和動態(tài)的環(huán)境中展示高度的默契與高效的協(xié)作以取得競技優(yōu)勝。這種特點與獨特的比賽規(guī)則決定了足球隊員的共享心智模型有別于其他球類項目。首先基于扎根理論范式,運用NVIVO 10軟件,通過對29名足球業(yè)內人士的結構式問卷調查與分析,得出4種典型足球競爭情境下的制勝之略。然后,構照7點李克特量表,運用Krippendorff alpha系數(shù)、等級相關系數(shù)和Cohen效應量經驗法則對2013年中甲12支足球隊297名足球運動員對4種典型足球競爭情境制勝之略的認知進行剖析,結果發(fā)現(xiàn):(1)中甲球隊專項共享心智模型一致性水平較低;(2)中甲球隊之間專項共享心智模型一致性水平并不存在顯著的、質的差別;(3)中甲球隊的專項共享心智模型與一致性水平和球隊競賽成績相關較低。研究發(fā)現(xiàn)有助于部分解釋當前中國足球競技水平不高的真實原因。
關鍵詞足球團隊;共享心智模型;扎根理論
AMixed Studyon Soccer Team’s Shared Mental Models From Chinese Soccer Leagueof Class A
DENG Weiquan1,YANG Jie2,CHENG Hao3
(1.School of PE,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2.Research Center for Innovation and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3.School of Basic Science,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 Soccer match involves 11 players from each team demonstrating perfect unison and high-efficiency collaborative behavior that requires specific roles in an adversarial,uncertain,and dynamic environment to outperform the rivals.Thus,the team shared mental models(TSMMs)for soccer teams deter?mined by this characteristic and unique competition rule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ball sports.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paradigm,this study applied NVIVO 10 to analyze the qualitative data reported by 29 soccer experts and obtain the winning strategies under four typical soccer competition scenarios.Then a sce?nario test with seven-point Likert scale was created to explore the cognizance of the winn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297 Soccer players from 12 Soccer teams in Chinese Soccer League of Class A.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Krippendorff- alpha,Spearman coefficient of rank correlation,and Cohen's Rules-of-Thumb for effect size.It was found that the consistence level of 12 soccer teams’shared mental models was lower.There a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TSMMs’consistence level among 12 soccer teams.Moreover,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istence level of Soccer team shared mental models and the final competition ranks is also lower in terms of the effect size.These finding help explain why the competition level re?mains low among the soccer teams in China.
Key words soccer team;shared mental models;consistency;Grounded theory
近年來,深受群眾喜愛、社會影響廣泛、職業(yè)化起步最早且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競技體育整體實力的中國足球不僅陷入低谷,還屢屢上演輸球又輸人的丑?。褐袊骷壞凶銓覍艺坳獊喼?,其習慣性崩盤,成了任人取笑的話柄。國家體育總局針對這一不符合建設體育強國的現(xiàn)狀,出臺了改革聯(lián)賽與全運會,加強后備人材培養(yǎng)等舉措,但未能取得實質效果,反而呈現(xiàn)出進一步倒退的跡象。
學者們對中國足球的落后原因從系統(tǒng)學、經濟學、體育人文社會學、法治和訓練學等多學科、多方位進行過分析論證,但結合足球項目本身特征從團隊合作和團隊過程角度進行的研究少之又少,目前國內僅見周瑩等[1]、張勇[2]和張蕓蕓[3]做過相關探討。而中國足球的真正問題,主要不是身體協(xié)調問題,而是集體協(xié)調問題[4]。鑒于此,我們認為若想真正找出團隊競技表現(xiàn)優(yōu)異并持續(xù)長青的根源,研究者必須另辟研究蹊徑。
作為團隊研究領域中的前沿,共享心智模型(TSMMs)的提出為理解和提高團隊有效性提供了全新的視角。CANNON BOWERS,SALAS和CONVERSE[5]認為,TSMMs是指團隊成員共同擁有或共享的關于團隊任務、設備、成員關系和作業(yè)情境等的知識結構。這一定義得到國內外多數(shù)研究者的認可。但MOHAMME[6]等認為,共享心智模型的內容不僅包括共享的知識結構,還包括相似的態(tài)度或信念結構。我們支持MOHAMME等的觀念,因為作為職業(yè)化程度較高的運動項目,球員轉會、傷病、教練下課等因素使得球隊的構成處于不斷變動中,且無論是賽季中還是賽季結束都會有相應的人員更迭,甚至球隊升級后會有整建制的重構。因此,如果TSMMs僅只包涵團隊成員知識結構的共享,就有可能出現(xiàn)因人員大幅變更而導致TSMMs降為零以及團隊績效大幅降低的局面,這顯然與大多數(shù)球隊的現(xiàn)實不相符合。
國內外的研究業(yè)已表明,共享心智模型可使隊員對團隊任務形成正確一致的解釋和預期,從而協(xié)調各自的行為適應彼此的需求,在時間緊迫、溝通不暢、需要密切配合的任務中尤其能起到減少事故和過程損耗、提高團隊工作效率、維持或提高團隊績效的作用,并可解釋不同團隊績效差異的原因[7-11]。足球運動隊,往往由不同背景的球員構成,角色分工較明確、個體的運動資歷、成就與個性等主客觀因素對球隊成員場上場下的互動形成復雜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團隊的整體競技表現(xiàn)。以足球為代表的集體球類項目團隊,其特點是:一是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很高。各隊員是按一定規(guī)律和一定方式組織起來的有機整體;二是團隊目標是在高度的時間壓力、驟變的空間條件下依靠各隊員間的協(xié)同、配合與默契達成的[4]。上述特點決定了以足球為代表的集體球類項目團隊是研究TSMMs的適宜選擇。此外,根據(jù)項群理論[12],集體項目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在時間、空間與結構參數(shù)表征上存在共性與殊性,均具有球速快、變化多,需要場上運動員靈活善變、密切協(xié)同的特點,但同時也表現(xiàn)出各自的項目特征,其測量方法選擇具有項目特性[4]。
而要從TSMMs角度切入探究足球團隊共享心智模型與球隊競技表現(xiàn)的關系,第一步需要了解影響足球隊競技表現(xiàn)的因素,就本研究而言,首先是應用扎根理論方法[14]將受訪者填寫的結構式問卷結果導入Nvivo 10系統(tǒng)中。其次是將整理過的訪談數(shù)據(jù)依照訪談大綱所提的問題類目,進行訪談內容的分類、比較與歸納,再依據(jù)受訪者的談話內容,把具有相同意義的詞句集合在一起而予以命名,此便完成第一步登錄的動作。在扎根理論方法里,我們藉開放性編碼這個分析的過程,來尋找概念,并藉由發(fā)掘這些概念的屬性和面向,此為概念化過程。第二步就是在由開放性編碼所形成的各個范疇間尋找因果脈絡,發(fā)展出各范疇之間的關系,并將數(shù)據(jù)做初步的組合。第三步便是檢核主軸性譯碼中的各因果脈絡,尋找核心范疇以發(fā)展出其與各范疇間的“故事線”,即將所獲得的資料歸納、整理后,重新以文獻理論的角度去檢視并做聯(lián)想,以解釋或建構理論,讓訪談內容呈現(xiàn)出有意義的解釋性結果[15][16]。進而研制適合足球隊比賽情境特點的專項共享心智模型問卷,然后再開展現(xiàn)場檢驗。由是觀之,混合研究是最符合此問題的研究范式。
1.1研究對象
2013年中甲12支足球隊297名足球運動員對4種典型足球競爭情境制勝之略的認知
1.2研究方法
1.2.1訪談法通過對29名長期從事青少年足球訓練的教練員及足球業(yè)內的專家學者開展結構式訪談,運用扎根理論范式對訪談結果進行編碼,萃取典型足球競賽情境下的技戰(zhàn)術策略。受訪對象均為男性,平均年齡28歲,標準差為10.06;從事足球運動時間的平均值為9.28,標準差為5.17。有關問題專家的選擇具有很好的項目代表性,其相關意見可為進一步問卷開發(fā)提供優(yōu)良依據(jù)。為了達到合適的信度,由兩名研究人員(均為教授)對訪談結果進行獨立編碼,計算其Kappa系數(shù),作為評分者信度指標。結果為各種情境的編碼一致性從85.6%到100%不等,平均一致性達到93.6%,總的Kappa系數(shù)為0.912,達到LANDIS and KOCH[17]建議的“接近完美”標準。
1.2.2問卷調查法本研究在訪談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4種典型足球情境,并基于扎根理論開發(fā)了相應情境中的制勝之略,進而研制了足球專項共享心智模型測量量表,以幫助評測足球項目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同時對參加2013年中甲比賽12支球隊的297名運動員發(fā)放了足球專項共享心智模型測量問卷。隊員的平均年齡是24歲,標準差為3.55。108名隊員上賽季大部分時間是先發(fā)隊員,有效占比36.9%;137名隊員上賽季大部分時間是替補隊員,有效占比46.8%。89名隊員效力現(xiàn)球隊時間在1年及1年以下,有效占比30.4%;176名隊員效力現(xiàn)球隊時間在2至5年間,有效占比60.1%;24名隊員在現(xiàn)球隊效力時間介于6至10年之間,有效占比8.2%;4名隊員效力現(xiàn)球隊10年以上,有效占比1.4%。
由于本研究采取的是情境測驗,不同情境下評價的是不同構念,且這些構念在項目水平上是異質的,因此,我們根據(jù)OSWALD et al[19]的建議采用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來衡量四種情境的信度,雖然該指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若alpha系數(shù)大于0.7仍可反映情境測驗的可信度。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通過計算Krippendorff alpha系數(shù)來揭示不同中甲球隊在不同情境下是否存在團隊共識與默契;通過計算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shù)來探索團隊共享心智模型與球隊競技表現(xiàn)的關系。
1.2.4質化研究范式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從事足球運動的業(yè)內人士,研究具有以下特征:(1)規(guī)模屬于小樣本個案研究;(2)需要在微觀層面對被調查對象的思想觀念和真實態(tài)度進行細致的描述和分析;(3)資料搜集方式為結構式開放調查問卷,原因在于研究的對象分屬不同的單位,且地域分散;(4)開展研究前,研究者并不熟悉足球競技成績的影響因素和不同情境下的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無法先預設立導場;(5)被訪者對足球項目比賽與制勝規(guī)律的認識隨個人從事足球項目的時間及目前與足球運動的關系變化而變化;(6)需要使用歸納總結的手段自下而上建立相關理論;(7)為了讓研究結論與事實貼合,需要在較為自然的情景下進行研究,關注事情發(fā)生的自然情境[13]。鑒于以上7方面的特征,本研究認為適合采用質化研究范式去探索影響足球競技表現(xiàn)的因素以及足球專項情境下的競技制勝規(guī)律,并以此為基礎探索不同足球隊對這些制勝規(guī)律的共識。
2.1影響足球競技表現(xiàn)的因素
通過對29名足球業(yè)內人士的填答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足球競技成績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團隊因素(43)、個體因素(41)、宏觀環(huán)境因素(18)、臨場發(fā)揮因素(11)、訓練因素(8)(見表1)。
表1 影響足球競技表現(xiàn)的因素Table 1 Factors That Would Influence Soccer Performance
從表1不難發(fā)現(xiàn),決定足球競技表現(xiàn)的前3位關鍵因素依次是團隊因素(占所有提及因素的35.54%)、個體因素(占所有提及因素的33.88%)和宏觀環(huán)境因素(占所有提及因素的14.88%)。而從細類的頻次比較上看,則可以看出: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運動員(26)、團隊協(xié)作(19)和教練(15)。這說明:一個球隊競技表現(xiàn)水準的高低是其球員在一定的宏觀環(huán)境下通過各種團隊過程實現(xiàn)的綜合結果??偟膩砜?,業(yè)內人士認同團隊的作用(43)要大于個體(41),但要想有效提高一個球隊的競技表現(xiàn)水準,必須著力抓運動員、團隊協(xié)作與教練。這從一個側面為我們從TSMMs角度研究如何提升足球競技水準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因此,選擇從TSMMs角度切入研究足球振興問題,不僅將直接有助于TSMMs與團隊有效性相關理論的建構與完善,對其他項目團隊建設起到啟示作用,而且有可能直接轉化為現(xiàn)實的生產力——足球競技成績的提高。
2.2基于扎根理論的競技足球團隊專項共享心智模型量表的研制
目前針對真實運動團隊的具體任務特點、團隊水平的TSMMs表征與測量及其影響和作用機制的追蹤探討尚匱乏。
首先,通過文獻研究和征詢足球項目專家的意見,確定足球比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典型情境,即球隊在面對實力強于自己的對手時,通常是采取怎樣的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去進行比賽;球隊在面對實力弱于自己的對手時,通常是采取怎樣的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去進行比賽;假設這是一場對球隊至關重要的比賽,離比賽結束還有20 min,我方球隊1球領先時,此時絕不能丟分,應如何比賽和假設這是一場對球隊至關重要的比賽,離比賽結束還有20 min,我方球隊1球落后時,必須要將比分扳平,應如何比賽。其次,針對每種情境球隊可采取的相應策略對從事足球項目多年的資深教練員、運動員、國家級裁判、教授進行了專家訪談。
隨后,將受訪者填寫的結構式問卷結果導入Nvivo 10系統(tǒng)中,按扎根理論的范式對訪談的結果進行了嚴謹?shù)馁|化分析,將整理過的訪談數(shù)據(jù)依照訪談大綱所提的問題類目,進行訪談內容的分類、比較與歸納,再依據(jù)受訪者的談話內容,把具有相同意義的詞句集合在一起而予以命名,得出球隊水平上在這四種足球專項情境中球員可能采取的贏得比賽的戰(zhàn)術(行動)和可能導致球隊輸?shù)舯荣惖膽?zhàn)術(行動)。根據(jù)語意相似性,進行了歸并。再后,編制成測量問卷,并要求隊員單獨評定每一種戰(zhàn)術行動對球隊可能產生的影響。從-1到+3一共5個選項,-1代表該項戰(zhàn)術行動會嚴重損害球隊的成功,0代表該項戰(zhàn)術行動對球隊對球隊成功既無損,亦無益,+1代表對球隊成功有些重要,+2代表對球隊成功比較重要,+3代表對球隊成功至關重要。最后,通過因素分析得出足球的專項共享心智模型。通過這種重復地檢驗資料和分析的過程,本研究試著呈現(xiàn)一個完整且全面的“足球比賽與制勝之道”的故事。
2.2.1面對實力強于自己的對手時的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通過對有關問題專家結構式填答問卷的梳理,課題組整理出如下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①防守反擊;②密集防守;③集中攻擊對手的弱點;④以我為主,發(fā)揮自己隊伍的長處;⑤限制對方進攻,積極搶斷;⑥盯防對方主要得分手和核心;⑦加強中場拼搶;⑧前場敢于拿球突破;⑨充分利用定位球;⑩增加遠射及補射。該情境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860。
2.2.2面對實力弱于自己的對手時的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在這種情境下,球隊制勝的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是:①控制比賽節(jié)奏;②豐富進攻的套路;③加強突破和滲透;④加強中前場球權控制;⑤以我為主;⑥利用場地寬度和縱深調動對方,創(chuàng)造機會;⑦全場緊逼;⑧增加遠射及補射;⑨重視定位球;⑩丟球后就地反搶,快速回防。該情境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840。
2.2.3重要比賽1球領先,不能丟分時的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在這種情境下,球隊的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是:①重點盯防對方主要得分手和特點隊員;②控制比賽節(jié)奏;③調整攻守人員配備,增加防守力量;④繼續(xù)進攻,給對手持續(xù)施壓;⑤減少失誤,多傳腳下球,注意傳接質量;⑥防守反擊;⑦加強中場的搶截與球權控制;⑧丟球后就地反搶或犯規(guī);⑨嚴格執(zhí)行教練的戰(zhàn)術布置。該情境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827。
2.2.4重要比賽1球落后,必須扳平時的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在這種情境下,球隊的技戰(zhàn)術對策或策略是:①全力進攻;②加強防守;③掌控比賽節(jié)奏,耐心控球尋找機會;④嚴格執(zhí)行教練的戰(zhàn)術布置;⑤調整攻守人員配備,增加進攻力量;⑥加強中前場搶截;⑦盯防對方主要得分手和特點隊員;⑧全場緊逼,迫使對方失誤;⑨把握前場定位球的機會;⑩合理利用場地寬度與縱深,拉開對方防線。該情境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761。
2.3競技足球團隊專項共享心智模型一致性研究
Krippendorff阿爾法系數(shù)是KLAUS KRIPPENDORFF[20]提出的用以測量不同觀察者、編碼者、評價者等評價一致性的指數(shù),它還可用于衡量提取自典型非結構化現(xiàn)象的測量工具以及給之賦值的一致性。其取值介于0∽1之間,得分越接近于1,說明不同觀察者、編碼者、評價者的共識越高。就本研究而言,若Krippendorff阿爾法系數(shù)越趨近于1,說明球隊對如何在某個情境下比賽的共識程度越高;反之,若Krippendorff阿爾法系數(shù)越趨近于0,則說明球員們彼此思想認識高度不統(tǒng)一。為了探索該系數(shù)與團隊整賽季表現(xiàn)的關系,我們計算了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shù),相關系數(shù)越接近于1,說明兩者變動的方向趨近于一致;越接近于-1,則說明兩者變動的方向相反。換而言之,若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shù)越接近于1,說明球隊共識越高,球隊競技表現(xiàn)水準越高,反之亦然。為了直觀反應二者關聯(lián)的強度,我們采用Cohen[21-22]的經驗法則作為判斷標準,即小效應的門檻值為0.10,中效應的門檻值為0.25,大效應的門檻值為0.40。
2.3.1中甲球隊團隊共享心智模型的整體水平分析從4種情境下中甲12支球隊的krippendorf[20]阿爾法系數(shù)來看,其值介于-0.008至0.483之間。只有兩支中甲球隊分別在“重要比賽1球領先,不能丟分時,中甲球隊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分析”和“重要比賽1球落后,必須扳平時”的krippendorf阿爾法系數(shù)大于0.40。這說明整體而言,中甲12支球隊球員間的共識與默契是相對較低的。我們根據(jù)賽季末的競賽成績將12支中甲球隊分成3組,第1~4名為高競技水平組,第5~12名為中競技水平組,第13~16名為低競技水平組,然后,對4種情境下3個競技水平組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一致性水平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Scheffe檢驗,結果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顯著差異(見表2)。這說明,就團隊共享心智模型的一致性水平而言,中甲12支球隊之間并無顯著的、質的差異,大家都處于中低水準。
表2 不同競技水平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一致性方差分析Table 2 ANOVA of TSMMs’Krippendorf-alpha Within Three-Level Group
2.3.2面對實力強于自己的對手時,中甲球隊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當面對實力強于自己的對手時,12支中甲球隊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一致性得分介于-0.008至0.217之間,該一致性得分排名與球隊聯(lián)賽成績間的等級相關僅為-0.189,屬小效應。從上述得分及相關,我們可以看出中甲球隊在如何與實力強于自己的對手進行比賽上,球員們彼此的觀點大相徑庭。
表3 中甲球隊在面對強手時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得分與排名Table 3 TSMMs Consistence Score,Performance,and Spearman Rank Coefficient When Competing Against Strong Rivals
2.3.3面對實力弱于自己的對手時,中甲球隊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分析當面對實力弱于自己的對手時,12支中甲球隊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一致性得分介于-0.012和0.198之間,該一致性得分排名與球隊聯(lián)賽成績的等級相關系數(shù)為0.154(見表4),屬小效應。球隊一致性得分非常低,其與球隊成績相關系數(shù)雖為正值,但仍然是弱相關。這說明,即便在占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12支中甲球隊對于如何駕馭和控制比賽依然思想不統(tǒng)一。
表4 中甲球隊在面對弱者時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得分與排名Table 4 TSMMs Consistence Score,Performance,and Spearman Rank Coefficient When Competing Weak Rivals
2.3.4重要比賽1球領先,不能丟分時,中甲球隊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分析從表5可以看出,如果是重要比賽,又1球領先,且不能丟分時,12支中甲球隊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一致性得分介于-0.024和0.421之間,該得分與球隊聯(lián)賽成績排名的等級相關系數(shù)為0.315,屬中效應。從這個一致性得分和相關系數(shù)來看,12支中甲球隊在這種情境下的團隊共識與默契相對較高。
表5 中甲球隊在重要比賽中領先且不能丟分時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得分與排名Table5 TSMMs Consistence Score,Performance,and Spearman Rank Coefficient When Leading One Goal in One Game That Cannot Lose Points
2.3.5重要比賽1球落后,必須扳平時,中甲球隊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分析從表6可以看出,當面對重要比賽1球落后,且必須扳平時,12支中甲球隊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一致性得分介于-0.0004和0.4825之間。該得分與對應球隊聯(lián)賽成績的等級相關系數(shù)為0.112。雖然有中甲球隊的團隊共識與默契相對較高,但卻不能在球隊聯(lián)賽成績上得到很好地體現(xiàn)。這與本課題組在研究一中的發(fā)現(xiàn)相一致,即決定球隊競技成績的因素是多維的,在球隊本身因素之外,還存在許多其他不可控制因素。
表6 中甲球隊在重要比賽中落后且必須扳平時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得分與排名Table 6 TSMMs Consistence Score,Performance,and Spearman Rank Coefficient When Losing One Goal in One Game That must Equalize the Score
(1)影響足球競技成績的關鍵因素依次為團隊因素、個體因素、宏觀環(huán)境因素、臨場發(fā)揮因素和訓練因素。要想有效提高一個球隊的競技表現(xiàn)水準,必須著力抓運動員、團隊協(xié)作與教練。這從一個側面為我們從共享心智模型角度研究如何提升足球競技水準提供了參考依據(jù)。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確定了4種典型足球情境,并基于扎根理論開發(fā)了相應情境中的制勝之略,進而研制了足球專項共享心智模型測量量表,以幫助評測足球項目的團隊共享心智模型。
(2)中甲球隊4種情境下的共享心智模型特征:在如何與實力強于自己的對手進行比賽上,球員們彼此的觀點大相徑庭;面對實力弱于自己的對手時,中甲球隊對于如何駕馭和控制比賽依然思想不統(tǒng)一;重要比賽1球領先,不能丟分時,中甲球隊在這種情境下的團隊共識與默契相對較高;重要比賽1球落后,必須扳平時,中甲球隊的團隊共識與默契相對較高,但卻不能在球隊聯(lián)賽成績上得到很好地體現(xiàn)。
(3)中甲球隊之間在球員共識與默契方面并不存在質的差別。從一個側面說明中甲球隊普遍的團隊共識與默契在一個檔次上,球員們對于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駕馭和控制比賽有較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從目前的結果看,球隊的共識與默契與球隊的競賽成績相關并不高,這說明團隊共享心智模型只是影響球隊競技成績的一個因素,并不一定占據(jù)主導地位,其作用大小因球隊而異。
(4)中甲球隊團隊共享心智模型一致性得分整體偏低,這說明球隊在未來的訓練中,需要注意加強球員的共識,教練組要有意識地提升運動員駕馭典型比賽情境的能力與技巧,不能任由運動員自己靠一場場比賽的經驗累積去悟,要積極實施有效的干預,建議各足球俱樂部應抓好足球青訓體系建設及青訓與成訓體系的銜接,從而為球員共識與默契的形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瑩,呂健力,白新文,等.足球3人組對抗的共享心智模型發(fā)展及與團隊績效的關系[J].體育科學,2006,26(10):49-53.
[2]張勇.足球團隊凝聚力心智模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3.
[3]張蕓蕓.運用共享心智模型提高足球團隊效能[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1):119-121.
[4]楊杰,鄧衛(wèi)權,程浩.基于網(wǎng)絡與演化視角的集體球類項目團隊共享心智模型[J].心理科學進展,2012,20(5):641-650.
[5]CANNON-BOWERS J A,SALAS E.Shared mental models in expert team decision making[C].In:Castellan N J Jr.(Eds).Individual and Group Decision Making:CurrentIssues,Hillsdale,NJ:Erlbaum,1993:221-246.
[6]MOHAMMED S,KLIMOSKI R.,RENTSCH J R.Themeasurement of team mental models:We have no sharedschema[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00,(3):123-165.
[7]CANNON-BOWERS J A,SALAS E,CONVERSE S A.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team training:Shared mentalmodels in complex systems[J].
Human Factors Bulletin,1990,33:1-4.
[8]CANNON-BOWERS J A,SALAS E,Blichensderfer E,et al.The im?pact of cross-training andworkload on team functioning:A replication andextension of initial findings[J].Human Factors,1998,40:92-101.
[9]CANNON-BOWERS J A,SALAS E.Reflections onshared cogni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1,22:195-202.
[10]曹科巖,龍君偉.團隊共享心智模式對團隊有效性的影響機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155–160.
[11]呂曉俊.共享心智模型對團隊效能的影響:以團隊過程為中介變量[J].心理科學,2009,32,440–442.
[12]田麥久.項群訓練理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13]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14]GLASER B,STRAUSS A.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Aldine,1967.
[15]CORBIN J,STRAUSS A.Grounded theory method:Procedures,can?ons,and evaluative criteria[J].Qualitative Sociology,1990,(13):3-2014(7):145-149.
[16]熊瑛子.論國際體育仲裁司法審查中的實體性公共秩序[J].體育科學,2014(12):93.
[17]朱文英.職業(yè)足球運動員轉會的法律適用[J].體育科學,2014(1):42.
[18]QTAISHATK.Le Role de l'ordre Public et des Lois de Police dans l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Privees[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0(2):1T0.21.
[16]STRAUSS A,CORBIN J."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 In NK Denzin & YS Lincoln(Ed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J].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1994,25:217-285.
[17]LANDIS J R.,KOCH G G.The measurement of observer agreement for categoricaldata[J].Biometrics,1977,33:159–74
[18]MCDANIEL M A,WHETZEL D L.Situational judgment test re?search:Informing the debate on practical intelligence theory[J].Intelli?gence,2005,33:515?525
[19]OSWALD F L,F(xiàn)RIEDE A J,Schmitt N.,et al.Extending a practical method for developing alternate test forms using independent sets of items[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05,(8):149?164.
[20]KRIPPENDORFF K.Content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2nd ed.)[M].Thousand Oaks,CA:Sage,2004.
[21]COHEN J.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2nd.ed.)[M].Hillsdale,NJ:Erlbaum,1988.
[22]COHEN J.A power primer.[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2,112(1),155-159.
●百家論壇Free Forum
●成果報告Original Articles
作者簡介:鄧衛(wèi)權(1971-),男,江西興國人,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科學。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71161009);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項目(項目編號:1608SS11016)
收稿日期:2015-09-30;修回日期:2015-11-25;錄用日期:2015-11-26
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6.01.001
中圖分類號:G 80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00(2016)01-001-05
作者單位:1.華東交通大學體育學院,江西南昌330013;2.江西財經大學創(chuàng)新與戰(zhàn)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32;3.華東交通大學基礎科學學院,江西南昌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