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薄偉英
拿什么留住你,我的教學勇氣
文/薄偉英
某天,我在逛圖書超市時,看到了一本裝幀極為樸素的書《教學勇氣——漫談教師心靈》。我一下被書名所吸引,于是駐足翻閱起來。
翻開封面,殷紅的扉頁映入眼簾,似一團火苗,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第三頁是此書所贏得的高度贊譽:“相對于其他鼓舞過我的思想家來說,作者帕克·帕爾默用心寫作,也更能打動人心。他的書給所有熱愛教與學的人是一份厚禮,特別是那些掙扎于痛苦中的教與學的熱愛者?!边@不正適合目前的我嗎——人到中年,激情消退,心靈失落。此刻,一種久違的閱讀沖動涌上我的心頭。
一個走在“奔五”路上的人,在自己熱愛的教育教學崗位默默耕耘了近30個年頭。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老德育工作者”,但是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工作充實而有意義。面對知識面愈來愈寬的“00后”學生,我有時也會誠惶誠恐,害怕失去教學的能力,害怕失去自我和自我價值的意識。
工作這么多年,如今經(jīng)常遇到自己提出問題后,卻沒有一雙小手舉起的情況,此時我若能夠反思,如果不將自己的想法填滿教學空間,而是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他們喜歡的對話環(huán)節(jié),我或許會更理解和包容他們。但我沒有做到這些,就草率地給許多學生貼上了“叛逆”的標簽。
我認識一位朋友姓陳,年屆花甲卻依然“斗志昂揚”。陳老師把語文教師最頭疼的批改作文當作一種享受,并時時陶醉在孩子們的文字世界,沉醉在自己撰寫的評語里。每當由她“點睛”之后的習作發(fā)表后,她又迷醉在幫助孩子實現(xiàn)發(fā)表夢的“碼字”中。臨近退休的陳老師說:“我可以離開中層崗位,但是絕不會離開鐘愛的課堂。”陳老師在課堂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和價值。
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善,換言之就是教學的勇氣。勇氣源于心靈的開放,信念的堅守,在于不斷對自我工作價值的認同和完善。
帕克·帕爾默說:“我總會有恐懼,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懼之中——因為在我的內(nèi)心世界景觀中還有我表達和行動的天地。”讀著帕克·帕爾默的文字,此刻的我,放下了內(nèi)心沉重的包袱。
手捧《教學勇氣》一書,我走出圖書超市。今天陽光燦爛,街邊的鮮花正熱熱鬧鬧地盛開著,每一朵都在努力地綻放自己,在這個短暫的秋天,我用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將自己調(diào)整到最美。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