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逐漸步入小康社會,人們越來越對精神層次的產品需求增加,如音樂、美術、電影等都受到人們的關注,高校藝術類專業(yè)發(fā)展也日趨繁榮。下面筆者就以當前高校聲樂專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分析其仍存在的不足之處,力圖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措施,以幫助高校聲樂教育盡快走出現(xiàn)有困境,尋找新的革新之路。
【關鍵詞】聲樂教學;新形勢;改革措施
當前報考一些音樂學院的藝術類考生數(shù)量呈井噴狀態(tài)增加,這導致了當前高校的聲樂教育供小于求,從而展現(xiàn)出了許多漏洞??偟膩碚f,高校聲樂教育分類不夠詳細,專業(yè)定位不夠準確,教學特色不夠鮮明,專業(yè)師資力量的缺失也是主要原因,這些漏洞大大阻礙了高效聲樂教育的落后,筆者就這些不足展開詳細分析。
一、新形勢下高等學校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
(一)聲樂教學定位不準確
當前聲樂類高校報考人數(shù)增加,專業(yè)熱門度提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許多學生文化課成績較差,企圖通過藝術生這條道路來進入一所比較優(yōu)秀的大學。他們本身對聲樂并沒有太大的興趣,今后選擇的道路也不明確,這種情況導致此類聲樂類高校教學培養(yǎng)目標十分模糊,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以混日子為目標。教學定位的缺失也影響其他教學方面,使學生對未來目標不明確,也就逐步喪失了對音樂的喜愛;由教學定位決定的教學方法也雜亂無章,無法系統(tǒng)地給予學生教育。這些要素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了目前高校聲樂教育的現(xiàn)狀。
(二)改革流于形式
筆者經過走訪發(fā)現(xiàn)我國高校的聲樂教育還處于十分原始的階段,教學方法大多已經沿用了幾十年。對學生的訓練要求非??量?,以長期的發(fā)音練習,大量的理論講解作為主要授課內容。即使目前要求高校課程改革的言論呼聲一片,但這種教學方式也沒有太大的改變。過于流于形式的改革沒有從根本上改善聲樂教學現(xiàn)狀,反而導致學生在長期枯燥的訓練中消磨了對聲樂的愛好。
(三)缺少鮮明的教學特色
當前高校聲樂教育還在運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應付大量教學需求??v觀國外著名的一些音樂學院如美國的茱莉亞音樂學院,德國的柏林藝術大學等都有自己獨到的教育方法,使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具備一些獨特的歌唱技巧和表演方式,從而能夠在世界揚名,這點正是國內高校所欠缺的。
(四)專業(yè)教學人才匱乏
聲樂教學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演唱和表演技巧,還需要懂得專業(yè)的教育學知識。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聲樂類高校的執(zhí)教教師都是由歌手或者表演家轉業(yè)而來,盡管自身表演水平較高,但是表達能力較欠缺,無法把自身實踐得出的聲樂經驗傳授給學生。
二、改革聲樂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確立聲樂培訓定位
要想系統(tǒng)地發(fā)展高校聲樂課程,首先需要確立高校聲樂教育的定位。此體系要能夠分辨出哪些學生是為了上重點學校而選擇聲樂專業(yè),哪些學生是對聲樂有著真正的熱情。對于一些在聲樂表演方面有天賦,且能夠腳踏實地練習的學生,學校應該給予特別關注,以把他們培養(yǎng)成系統(tǒng)專業(yè)的聲樂人才。
(二)切實改革高校聲樂教育模式
這個措施可以分為幾步來講:首先,要對高校聲樂課程進行優(yōu)化調整,講聲樂理論的老師就不要涉及其它學科,進行基礎發(fā)音練習的老師就在專門的聲樂室進行教課,傳授舞臺表演藝術的老師也要在專門的場地進行教學。要防止在一堂課上既講理論又進行實踐,把各部分內容不分次序地混合在一起;其次,使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聲樂課程是一門較為特殊的課程,其講究的是聲樂理論在實際表演中的運用,所以聲樂實踐是聲樂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部分課程設置中教師甚至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選擇一些人流較為密集的廣場或者地鐵站進行義務表演,這種融入生活的實踐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面對觀眾時的淡定和收放自如的表演能力。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前文已經提到目前教師隊伍存在專業(yè)性不夠,教育理念老套等不足,為了彌補這些不足,筆者提出了幾點實用性的法則。第一,教師隊伍多樣化,這是指在高校聲樂教師隊伍中,既需要一些專業(yè)功底深厚,有著師范背景的教師來教授理論類課程,也需要招收一些有豐富的舞臺經驗,能夠在實踐方面給予學生諸多知識的教師。這兩類側重不同的教師相互合作,能夠在不同的課程盡可能給予學生最實用的指導。第二,豐富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程度。目前國際文化交流日趨密切,許多音樂類的交流機會很多。對此,高??梢园才艃?yōu)秀教師參加國際聲樂類的交流或者送優(yōu)秀教師出國進修。第三,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高校教育像一座象牙塔,很多教育是為學而學,忽視了其對社會的貢獻。這就需要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關注聲樂對社會的意義,在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時代思想。
縱觀上文,筆者認為目前高校的聲樂教育縱然存在許多不足點,其發(fā)展前景還是廣闊的。隨著社會各界對文化的需求日漸增加,以及遵從自己內心興趣而選擇專業(yè)的學生越來越多,高校聲樂教育將面臨新的機遇。在這種情況下,加快高校聲樂教育體系改革,提高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同時借鑒一些世界著名音樂學校的教學方式,能夠對我國高校聲樂教育的發(fā)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緒紅霞.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談聲樂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科學,2014(18).
[2]武悅.由當前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現(xiàn)狀談聲樂教學改革〔J〕.黃河之聲,2015(01).
【作者簡介】
曾敏(1982~),男,湖南科技職業(yè)學院音樂系教師,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