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笨鞓返挠螒蚴莾和奶煨裕睦镉袃和?,哪里就有游戲。在游戲中,兒童對感知記憶力都能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關鍵詞】游戲;音樂;課堂;樂趣
福貝爾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工具,是快樂的源泉,是培養(yǎng)兒童道德品質的手段,在游戲過程中最能表現(xiàn)兒童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游戲是兒童的本能性活動,是兒童內心世界的反映?!痹谟螒蛑形覀兯@得的輕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
把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感到音樂課是最有趣的課。如低年級學生在認識音符時或是學習打節(jié)奏時,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把音符畫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圖案上。把節(jié)奏編成有趣的兒歌進行教學。孩子們通過生動的畫面和簡單有趣的兒歌,輕松地就學會了音符和節(jié)奏。孩子們具有活潑好動、好玩的天性,而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要求學生自己參與,在“玩”中悟、在“玩”中學。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先生認為:兒童的心理是玩。記得上《樹葉兒飄飄》這一課時,我想,與其在教室里枯燥地說秋天,不如讓學生真正地走進秋天。課前,我就布置學生回家撿來自己覺得最漂亮的樹葉。記?。菏菗欤√嵝阉麄冏⒁獍踩耐瑫r,教育他們要愛護大樹,采摘樹葉的話,會讓大樹媽媽覺得很疼。課堂上,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訴說著自己撿樹葉的過程。有的說:她聞到了秋天果實成熟的味道;有的說,他站在秋風里,覺得很舒服;有的說,她看到了秋天的天空真的很美!還有的說??孩子們天真、單純、稚嫩的話語道出了他們眼中的秋天。當音樂響起,有幾個男同學爬上桌子做起了大樹媽媽,當他們身上的樹葉飄落下來時,被孩子們撿到,他們隨著音樂揮舞著手中的樹葉,快看,樹葉真的飄起來了。那節(jié)課,學生交流的很自然,歌曲學習的很輕松,樹葉在他們的手里舞動的很美!這一課他們恢復了作為孩子的天性,活潑,好動,自信的表情在他們的臉上綻放。
這一節(jié)音樂課,孩子們上得意猶未盡。他們唱了聽了很多秋天的歌、說了很多秋天的話題,問了好多關于秋天的問題,了解了許許多多秋天里的事情。所有的孩子都在認真地學習、聆聽和感受著美妙的音樂。他們在秋天里動起來了,他們在玩中聆聽和感受著音樂帶給他們的美妙世界,他們自然樂此不疲。在學唱《爺爺為我打月餅》這首歌曲時,教學活動安排在中秋節(jié)的前兩天,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們親身置身于過中秋的情境之中。接著以談話的方式引入課題,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接下來讓學生討論:中秋節(jié)有哪些風俗?你最喜歡吃什么?這一說不要緊,學生們炸開了鍋。學唱部分并沒有遇到阻力,這樣,時間就比較富裕了。那接下來干什么呢?做游戲好不好?一聽到游戲,哪里還有不好的?學生們都乖乖地坐那不動,靜等我講解游戲規(guī)則。這與我平時的養(yǎng)成教育是分不開的。我深情地說:“同學們,你們知道么,這首歌曲是選自故事片《啊,搖籃》中的一個插曲,影片描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一支紅軍小分隊掩護保育院的孩子們由延安撤退,沖破了敵人的重重包圍的感人故事。在八月十五那天,炊事員老羅不顧傷勢惡化,早早地為大伙準備月餅。不知情的孩子們調皮地纏著爺爺玩,羅爺爺強忍著傷痛,高興地教大家打著月餅?!碧釂枺和瑢W們,老紅軍羅爺爺為什么能夠不顧自己傷勢的惡化,堅持著為孩子們打月餅呢?學生一起說:因—為—愛!我為他們豎起了大拇指!我接著說:“孩子們,那我們一起來演一演這首歌好不好?規(guī)矩不變,還像以前一樣,要創(chuàng)新!”學生忙起來了。一會兒的功夫,我就看到他們簡單地拉了桌子,分成四個版塊:和面,揉餡,成餅,鍋煎。
我仔細地觀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燒火的,打水的,喊加油的,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只是在這次游戲中,不是爺爺打月餅了,他們把扮演爺爺的孩子請到邊上休息,還有人專門給他捶背呢!我看了好感動!這就是他們的創(chuàng)新吧!在這節(jié)課上,孩子們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有時候我們都在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其實,不是孩子怎么了,而是我們怎么了?是我們沒有用心給孩子搭建一個可以從心里觸動他們的一個平臺。
音樂游戲的設計,要符合學生,歌曲的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利用音樂游戲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音樂,發(fā)展音樂。就像贊可夫所說得的:“讓學生從音樂中來,再到音樂中去?!弊寣W生在游戲中去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jié)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在音樂教學中,我還比較喜歡借助多媒體為游戲的生成搭建平臺。因為多媒體的直觀性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過我學生的都看過《彼得與狼》。它是一首音樂語言非常豐富生動的欣賞教材。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解說出現(xiàn),學生很難理解那些抽象的音樂語言。但是,他們卻能看懂里面的動畫,這就夠了。
總之,音樂游戲的設計要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在音樂游戲中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jié)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讓學生知道音樂課不是簡單的唱歌,音樂課不是單一乏味的,音樂課也可以是趣味盎然的。
【作者簡介】
謝麗(1975.06~),女,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鐘莊小學,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