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中梅
關愛學生,從家校合作開始
文│陳中梅
家校合作是實現(xiàn)高質量學校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全新的關系理念。要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素質與能力,促進學生品德和學業(yè)等各方面健康發(fā)展,必須充分發(fā)揮家校合作的促進作用。近年來,重慶市渝北區(qū)空港新城小學校充分認識到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大膽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從小學一年級抓起,實現(xiàn)了家校深度合作,推動了學校整體發(fā)展。
一年級是開啟小學階段家校合作模式的最佳時期。新課程理念及標準也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小學一年級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要落實這一重點必須遵循“一致性”原則,即各種教育途徑、教育力量必須協(xié)調一致,包括學校內部要一致,家庭內部要一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重慶市渝北區(qū)空港新城小學從2010年5月成立以來,在快樂教育理念統(tǒng)領下,建構了家校合作文化系統(tǒng)。學校以“家校零距離,攜手話教育”為家校合作理念,以“為每一個孩子服務,為每一個家庭分憂”為目標,以“家長、教師、學生和學校共成長”為宗旨,通過家訪、親子活動、家長督學、家長學校、家長社團、家庭節(jié)日課程、家庭文化、家長節(jié)、微信等多項家校合作平臺,建立了彼此信任、尊重、平等、公平、公開、換位思考、相互鼓勵的和諧家校關系,形成了“矛盾一起化解,困難一起幫助,問題一起解決,學習一起研究,過程一起監(jiān)督,活動一起參與,評價一起制定,發(fā)展一起思考”的強有力的家校合力氛圍,形成了“與孩子習慣同形,與孩子能力同升,與孩子發(fā)展同步”的良好共育新常態(tài)。
信任是家校合作的基礎,在信任的基礎上才能相互理解、包容、支持和合作。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家校關系,作為懂教育的學校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主動出擊,傾真情,想高招,從細節(jié)入手,以心換心,以情動人。近年來,學校的一系列舉措讓一年級家長收獲一次次感動。
第一次感動:家長參與全員培訓。入學前在發(fā)放新生錄取通知書當日,每一位新生的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及爺爺奶奶都參與這次培訓。此舉旨在讓家長認識校長、了解學校的辦學思想,了解怎樣做好幼小銜接與在小學六年時間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動之以情、授人以漁的培訓使家長們獲益匪淺,深受感動。
第二次感動:電話家訪全體家長。每年暑假,學校一年級老師都做到了提前一周返校,在報到前一天電話家訪班級每一個學生,解除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同時提早搭建起家校連心橋,家長們深受感動。
第三次感動:報到注冊規(guī)范有序。開學第一天,送孩子上學的家長隊伍往往非常龐大。為使校園井然有序,全校教師齊心準備。一是布置好校園環(huán)境,將分班的名單用展板按班級順序擺放在操場四周。二是讓每一個家長進校門口就知道報到的流程。在學校操場上,家長按前幾天老師電話告知的班級找到孩子的報名點,由副班主任負責登記,戴上?;眨儆筛吣昙壨瑢W一排一排整齊地將新同學帶進教室交給班主任。雖然操場人很多,但并不混亂,而是井然有序,這樣的舉措同樣令家長嘆服和感動,增強了對學校的親近感和信任感。
第四次感動:家長義工全程服務。開學第一天,家長牽掛的事情仍然很多,于是,學校號召并組織高年級家長義工來校輔助。一部分義工分班級全程跟蹤拍攝班級學習、午餐及課間活動的情況,制作成PPT,放學前在大門口處張貼或者在LED大屏上播放,讓一年級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生活情況。一部分義工全程配合一年級班主任,帶孩子上廁所,陪伴挑食的孩子吃飯,帶領孩子排路隊……家長義工的辛勤付出又一次感動了新生家長。
第五次感動:入學典禮神圣精彩。入學典禮是學校重點校本課程之一,每一個孩子的父母必須參加。學校的入學典禮包括五大篇章:入場有序篇、歡迎篇、教師風采篇、家校交接篇、祝福篇。通過五大篇章,讓家長了解學校和教師,從而有效促進家校共育。
第六次感動:愛心作業(yè)溫情感人。開學第一周,各學科教師統(tǒng)一進行習慣訓練,統(tǒng)一由班主任布置愛心與感恩作業(yè)。如回家匯報午餐情況,匯報老師關心自己的情況,對父母說我愛你……與其說是作業(yè),不如說是家校之間愛心的交融。
自此,家長的擔心變成了放心,感動變成了信任,家校之間建起了一座堅固的連心橋。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越強,產(chǎn)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這種教育合力關鍵取決于學校與家長的有效溝通。作為一年級家長,他們對子女和學校的期望值最高,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也最多,為此,學校做了如下努力。
搭建多元溝通平臺。學校搭建了六個平臺讓家長及時反映問題:微信平臺、校長信箱、家委會QQ群、意見建議公開電話、班級微信群、家長意見建議日。
建立意見建議臺賬。每一個平臺落實專人負責。每周五家委會上交收集的意見建議跟蹤單,參與督學的家長當天上交意見單,每天有專人整理微信留言。
及時處理意見建議。各平臺負責人按“提出—分解—解決—回復”的流程,在收到建議或意見的當天進行處理,將建議意見落實到具體團隊,團隊負責人馬上落實專人負責,并在建議意見跟蹤單上做好記載,負責人在限定期限內做好建議意見解決工作,不能解決的要在限期內做好解釋說明工作。最后,由各階段負責人做好簽字確認備查。
家校合作是一種雙向活動,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家長要對學校教育給予支持,另一方面學校要對家庭教育做出指導。過去,學校家校合作方式不夠豐富,常用的是開家長會、讓家長簽字、家訪和個別交流等。這些活動以了解通報情況為主,至于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缺少有計劃、有深度的共育層面上的合作。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學校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多角度引導家長參與深度共育,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家長開放日促進家長深度體驗。家長開放日活動是一個傳統(tǒng)活動,只有認真組織才能收到實效。學校設計了“五個一”活動,向家長開放教育教學空間。一是觀摩一節(jié)才藝微型課,二是同上一節(jié)語文數(shù)學課,三是參加一次家長交流,四是聆聽一次班主任工作匯報,五是共享一次感恩午餐。
趣味運動會促進親子深度和諧。親子運動會的目的主要是拉近家長與孩子的距離。運動會上,家長方陣和孩子方陣齊PK。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學校設計了能夠促進家長與學生互相了解的游戲項目,通過游戲體驗,讓家長們深刻反思如何關照孩子,如何做到親子同心,從而建立相互融洽與和諧的親子關系。
親子同上書法課,促進共同成長。學校利用晚間開設親子書法班,免費培訓家長,一直到期末結束時。一年級全體家長與孩子一起同上一節(jié)親子書寫課,從握筆姿勢到書寫姿勢各方面一起學習,一起書寫,一起評價,實現(xiàn)親子共同成長。
家長督學駐校,提升家長管理能力。學校專門設立“家長督學”辦公室,堅持每天邀請兩名家長進校全天候參與督促教學和管理工作,并與孩子共同學習,為學校發(fā)展建言獻策。家長們按照學生的學號順序輪流到校擔任督學,每學期每個家長都能走進學校。家長督學工作主要包括“四進”:一是進教室,既查課堂常規(guī),又查教師授課;二是進辦公室,實地查看教師辦公情況;三是進校園,督查校內衛(wèi)生安全,實地查看是否有隱患;四是進食堂,陪孩子進餐,抽檢飲食衛(wèi)生,對學校食堂的飯菜質量作出評價。家長督學進駐校園成了學校一大特色,在參與管理監(jiān)督學校事務的過程中,家長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學校、老師的不易和孩子的學習情況,多了理解、信任和支持,真正實現(xiàn)了家校一體,家校同心。
在新課程背景下,家校合作意義深遠。只有家校雙方凝心聚力,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重慶市渝北區(qū)空港新城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