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茜
(華北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9)
?
“非指導性”教學在控制類課程中的應用
馮茜
(華北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063009)
摘要:“非指導性”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應用于工科控制類課程教學中,改進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格局,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在師生之間營造積極向上、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以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非指導性”教學;控制類課程;學生主體
“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非指導性”對話,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中,教師只是顧問,應學生的要求參加討論,這就是“非指導性”教學[1,2]。
傳統(tǒng)教育模式強調師生之間的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這阻礙了師生間平等的互動交流,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使得學生對當代急劇變化的社會無所適從[3]。對于高校學生來說,經驗學習更為重要,教師應該扮演督導者角色,對學生學習起促進作用。“非指導性”教學以自我實現(xiàn)為指導思想,其關鍵在于營造一種和睦融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
一、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理工科的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yè)設計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實踐操作,專業(yè)課程教師較多,但大部分專業(yè)課程教師對學生并不熟悉,深層次的交流更是無從談起,該狀況的弊病在于學生很難獲得認同感,學習積極性不高,曠課作弊現(xiàn)象頻發(fā)。出現(xiàn)該問題的關鍵是目前我們的教學模式注重單方面的灌輸,師生之間缺乏教學情感培養(yǎng)。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yè)主要由裝備設計和控制兩部分課程構成,其中控制類課程主要有過程裝備自動控制原理、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應用、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等。這類課程往往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學科之間知識交叉,各環(huán)節(jié)知識連貫性強,內容比較枯燥,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借助大量的實例分析和應用講解,還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非指導性”教學模式的應用
“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強調把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在引導過程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采取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學生之間建立信任、真誠的感情聯(lián)系。要做到這些,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感受,更重要的是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提高語言藝術,用幽默風趣的表達提高教師的親和力,教師還應該切實關心和理解學生,適時換位思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非指導性”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源于師生間的共同努力,以平等的方式進行交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講解—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采用交流討論的方式,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達見解和思路。教師應當啟發(fā)并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深入思考。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進程。這種師生之間的互動源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經常性交流。當然,教師在以平等的方式和學生交流的同時,還要確保一定的權威性,以保障課堂教學的有序性。
以過程裝備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為例,該課程是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前期基礎課,其理論基礎是自動控制原理,知識覆蓋面廣,內容多,理論性和抽象性都較強,具有一定復雜性,教學難度較大。在講解傳遞函數(shù)方框圖化簡這部分知識時,常規(guī)授課方式一般是先講解基本環(huán)節(jié)的化簡知識,再應用理論知識對例題進行分析,之后,引出比較便捷的化簡公式,再應用公式分析相同的例題,以加深認識和理解。這種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通常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聽講,印象往往并不深刻。應用“非指導性”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基本環(huán)節(jié)的化簡理論,引導學生挖掘出簡便的化簡公式,之后將班級學生分為兩組分析三道例題:第一組采用傳統(tǒng)方法,第二組采用化簡公式。結果發(fā)現(xiàn),第二組做題效率明顯高于第一組,但是只有一道題結果相同,由此發(fā)現(xiàn)化簡公式的使用是有一定條件的。這種授課方式,教師只是給予一定的引導,整個學習過程的主體是學生,在討論和對比中學習,既完成了對公式的應用條件的理解,又在互動學習中提高了學習興趣,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的成就感,教學效果有很大提高。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融洽師生感情
“非指導性”教學方式以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重要的教學因素。氛圍的營造來源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對教師的欣賞一方面源于教師的教學素質和授課風格,另一方面源于教師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師在加強自身專業(yè)素質的基礎上,應著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在和學生的交往過程中,不僅做“良師”,更做“益友”。
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其應用課程是一門以控制理論為基礎的應用型課程,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會采用先講理論再結合應用的順序,課堂教學常有格式化傾向。采用“非指導性”教學方式,可以結合實際應用,先介紹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之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提出解決方案,就所提方案進行分組討論,通過分析比較學生所提方案的利弊,確定一種方案或提出新的方案,指導學生以自學為主,在討論和交流過程中加深對新理論的理解,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授課過程同樣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則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討論思路,加深內涵剖析。教師應適度把握課堂節(jié)奏,適時拓展學生思維寬度,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忽視學生要求,替代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
當今,人們的交流方式增多,學生更樂于使用有新意的交流平臺,因此,教師應該提高自身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這樣,可以更好利用先進的方式和學生溝通,以增進了解,提高信任。課外時間,少了課堂中的束縛,更可以和學生放松地進行溝通,可以探討與課程相關的問題,也可以就他們生活中遇到的疑惑進行交流,這種方式更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消除“代溝”,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和心理感受,可以更好地和學生建立友誼,這種真誠、溫暖的師生情誼是實現(xiàn)“非指導性”教學方式的前提和基礎。
在融洽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積極與教師互動,一邊主動思考并表達思想,一邊享受學習成果。這種課堂狀態(tài),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助于進一步融洽師生感情,既提高了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又保持了愉悅的心情,教學效果較好。
(三)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
學生常規(guī)的作業(yè)形式是課后的習題,一般由教師根據(jù)課程重點和難點有選擇進行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完成,這樣常會導致學生做作業(yè)的被動性,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為了交作業(yè)而做作業(yè)。“非指導性”教學方式下,可以結合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不再拘泥于課后習題,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yè),這樣,既可以使教師在批閱作業(yè)過程中更好的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也可以很好地規(guī)避學生做作業(yè)過程中的抄襲現(xiàn)象。
以可編程序控制器原理及應用課程為例,該課程注重的是理論應用,學時安排不多,對于一門軟件應用課程來說,在授課時間較少的情況下,要使學生真正掌握課程內容,關鍵問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通過學習獲得成就感,再通過成就感促進學習。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的成功應用比較重要。先行讓學生給自己確定研究目標,可以讓學生給自己“定學習任務”,形式可不拘一格,學生可以自行設計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東西,如:自動投幣洗衣機、自動售貨機、電梯、交通燈等。進行PLC程序設計之前,學生必須關注相關知識。這樣,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設計并完成作業(yè),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完成任務的同時鞏固了學科知識,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效果
在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應用、機械控制工程基礎、過程裝備自動控制原理和PLC原理及應用等課程中,結合各門學科特點,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非指導性”教學方法,不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增進了師生的感情。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學生信任教師。課堂教學氣氛融洽、真誠、開放,師生相互探討,學生自由地表達個人想法。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對教師的肯定,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逐步適應“非指導性”教學方法,自覺地融入教學過程。從一開始的被引導,到后來的積極主動思考,既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又能夠在討論和交流中加深師生情誼,學到知識的同時,能力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曉瑞.當代教學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7:273-276.
[2]田木娜.外國教學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31-446.
[3]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91-110.
責任編輯:張文革
Non-directive teaching and the control courses
FENG Qian
(School of Mechanic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Abstract:The non-directive teaching mode is applied to the engineering control courses.This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classroom, guiding students to think and explore creatively.The objective is to create a pleasing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both in and after class.
Key words:non-directive teaching; control course; student-centered class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873(2016)01-0064-03
作者簡介:馮茜(1980-),女,河北石家莊人,華北理工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過程控制、智能控制.
基金項目:2014年度華北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Qz1423-01)
收稿日期: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