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健
學校特色和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應厘清的幾個問題
□尤健
學校特色與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是學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把學校辦出特色,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不僅是國家有關部門對學校發(fā)展提出的工作任務,也是老百性就其子女教育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對學校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學校特色與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是每個學校管理者需要好好思考和實踐的現(xiàn)實工作。
學校特色 校園文化 創(chuàng)建
談起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了,其實早在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其中就明確提出:學校要“辦出各自的特色”。從此“特色”的價值在中國的教育界開始受到空前關注。在這二十幾年的時間里,全國各地對辦學特色的追求熱情大增,涌現(xiàn)出一大批辦學有特色的學校。隨著學校特色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建設也應運而生??梢哉f在當今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或辦出學校特色依然是我國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辦學者若對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這一任務無動于衷,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如何努力辦出學校特色,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個性發(fā)展的空間和良好的育人氛圍,是豐富學校教育質量內涵,提高辦學品位的需要,也是衡量一所學校教育質量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
從國內“特色學?!毖芯砍晒砻鳎骸皩W校辦學特色”是指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個性風貌和風格,是學校文化個性化的積淀。它包括特色教材、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培養(yǎng)目標、管理模式、管理風格、教育教學組織運作形式、技能技術、學校文化等。這些元素應該說是對“學校特色”這一概念專業(yè)性的定義,它既指出了特色學校這一概念的內涵,同時也明確地給出了這一概念的外延。
嚴格地說“特色學?!迸c“辦學特色”是有區(qū)別的。
特色學校的建設歸納起來可分為三步推進: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
“特色學?!迸c“學校特色”是兩個互有區(qū)別的概念。學校特色是學校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某一方面的獨特風格或獨特優(yōu)勢。學校特色與特色學校前者是初級形態(tài),后者是高級形態(tài),兩者互有區(qū)別,又互相聯(lián)系。
提到學校的特色建設,必然回避不了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這個坎。2015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辦公室在《福建省“教育強縣”督導評估辦法和標準(修訂)》征求意見稿中的《評估辦法和標準》及《標準的說明》中,對校園文化建設下的定義是:學校文化即由全體師生在學校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和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精神價值、規(guī)章制度、行為表現(xiàn)、物質設施等的整合和結晶。是傳統(tǒng)文化、科學文化、教育文化在學校內部的綜合反映,是學校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對這一概念的外延明確指出了包含四個方面: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和物質文化建設。
上述這些定義,都是肯定性的定義,但任何某種肯定都意味著某種否定,肯定某事物“是什么”等于肯定了它“不是什么”,這就是說定義一個事物,在指出所有屬于它的東西,并由此確定所有不屬于它的東西。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對若干與“學校特色”似是而非的概念的差異辨析,進一步揭示學校特色的意義,以免在創(chuàng)建學校特色實踐過程中步入誤區(qū)。
(一)不是孤立地突出一點
我們常??吹接幸恍W校急于創(chuàng)建特色,不惜集中力量于一點,甚至放松其他工作,以為這就是創(chuàng)造特色,這就能創(chuàng)造特色。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學校特色之花既需要肥沃土壤孕育,需要陽光雨露滋潤,也需要小草襯托和綠葉扶持。因此,特色創(chuàng)建不能孤立地突出某一點而忽視和放松學校其他方面的工作。而是應該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基礎上,相對地集中精力突出重點,這樣才能逐步形成基礎雄厚的學校特色。
(二)不是片面地標新立異
不可否認“特色”有“標新立異”的意味,表示與他人不同。學校特色需要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需要不斷地樹立新的目標,確定新的立意、新的角度、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取得新的經驗、進入新的境界。然而,新與舊相互參照、相互依存,提倡創(chuàng)新并不是“唯新論”,不等于一味地喜新厭舊,創(chuàng)新并不只是形式上的追求,正如閃光的不一定是金子,新的東西不一定都能稱得上創(chuàng)造。
(三)不是浮華的外在裝飾
在創(chuàng)建學校特色時有的學校熱衷于做表面文章,花大力氣“包裝”學校,從而忽視了內在質量。任何事物都具有內容和形式兩個側面,在內容和形式的對立統(tǒng)一中,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要適應內容,為內容服務。因此,學校特色不是浮華的裝飾,而是含著深刻意蘊的內在品質的呈現(xiàn)。
(四)不是短暫的時尚
與“特色”相似,時尚也頗有些“人無我有”的味道,能夠體現(xiàn)出某種個性與特殊性。但兩者有著本質區(qū)別。其一,特色的本質是“獨特”,即它的優(yōu)異性在于內在品質,而時尚流于表面形式;為特色而特色,勢必要扭曲常識,形成“反教育”。其二,特色是自覺地日積月累地形成的,時尚則是盲目沖動的爆發(fā)式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長期的傳統(tǒng),有可能形成“特色”,但若把“特色”作為行政任務,憑著各種各樣的“苦干”或“摸索”,只可能是一種時尚而已。其三,特色是對傳統(tǒng)的揚棄,有繼承有發(fā)展,而時尚則是對較早形式的全盤否定與徹底拋棄,它是短暫的片段,既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
(五)不是“特色”越多越好
小學生把字寫端正了,是特色嗎?小學生會背乘法口訣,是特色嗎?學校有“兩操體鍛大課間”,是特色嗎?如果沒有這些“特”,它們本來會是什么“色”呢?有學校不做教育部推廣的廣播體操,改做“武術操”或是“排舞”等,做就做了,值得開個“全市全區(qū)的現(xiàn)場會”嗎?化學實驗課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實驗用品,能說是“課改特色”嗎?作文課學生“小組討論,互批互改”能說是“創(chuàng)新”,值得讓大家來觀摩嗎?若是一所學校的“特色”太多了未必是件好事,多了就有可能反教育、反規(guī)律、反科學。
各地教育部門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無論是從校園文化建設的政策,還是校園文化建設經費都給予充分的保障。許多學校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涌現(xiàn)出一批有文化品位和運動品牌的校園文化學校。但是,認真審視這些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狀況,會發(fā)現(xiàn)存在兩個關鍵的問題。
(一)不夠重視學校文化內核的提煉
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缺少提煉與提升,影響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層次與品位。因此,要重視引導學校對辦學過程所積淀下來的學校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進行提煉與提升,挖掘隱含在學校辦學后面的深層文化意蘊,并注入到學校的教育辦學理念之中,作為一所學校區(qū)別于其他學校的精神內核,以此豐富學校內涵。只有當學校把辦學理念的精神內涵滲透到平時的教學、管理和課程當中,才能讓學校在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中,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
(二)不夠重視校園文化的“軟件”建設
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很多學校存在著重“硬件”——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建設,輕“軟件”——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建設的現(xiàn)象,后兩個文化建設是我們目前的軟肋。換句話說,就是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還沒有做到真正把校園文化內化為全體師生的精神面貌和自覺行為這一層次。如對校歌、校訓、校標,大部分學校只是把它停留在學校有這些東西,而很少發(fā)揮其對師生的精神激勵作用、沒有真正使其成為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教育渠道;同樣的學校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也鮮少有真正得到落實,使之轉化為師生的自覺行為的。因此,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學校要發(fā)揮校訓、校歌、校標的精神激勵作用,在重要的學?;顒由蠋熒8琛⒏吆粜S?,讓全體師生熱愛自己的學校,為能在自己的學校學習和工作而感到自豪;還有,對于校訓不宜隨意變更,換一任校長提一個校訓的作法不可取,正確的作法應該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的發(fā)展,賦予校訓新的內涵和新的生命。在學?!叭L”建設方面,學校要借助“三風”建設,增強學校教職工的事業(yè)心、責任感,讓我們的教師沉下身來、靜下心來,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同時,可通過開展主題生動、有吸引力的活動,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行為規(guī)范、有自信、有禮貌、有愛心的未來社會建設的有用人才。
總而言之,懂得了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什么和應該重視什么,才能正確指引我們在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過程中,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前行。
[1]孫孔懿.學校特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qū)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 3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