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民,孫 鵬
(吉林建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
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實踐探索
李繼民,孫鵬
(吉林建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摘要]高校擔負著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育人成為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高校后勤應牢固樹立育人理念,著力探討如何發(fā)揮服務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的功能,切實增強高校育人教育、高校后勤服務育人教育的實效性。高校后勤服務工作應以服務育人為本,在搞好服務保障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對學生的教育、感染等功能,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等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功能;理念
高等學校后勤服務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保障性的工作,是高等教育事業(y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高校育人工作三大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高校后勤改革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過程中,如何發(fā)揮高校后勤的作用、發(fā)揮其育人功能顯得非常重要。
一、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目標及育人理念
后勤管理與服務是學校育人的重要載體,是學風建設的重要手段,是素質拓展的重要基地,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其工作目標是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穩(wěn)定、安全校園,充分發(fā)揮后勤工作的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功能。高校后勤的育人理念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每一個崗位都有育人的職責,每一項流程都有育人的要素,每一處空間都有育人的氛圍,將服務育人的理念貫穿到服務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后勤的管理手段為標準化、專業(yè)化、精細化。要求管理人員對學生成長規(guī)律進行專業(yè)化分析,對管理、操作工作流程進行標準化設計,并在運作過程中不斷地細化要求以把控細節(jié),提升服務質量。后勤服務的三重境界為學生接受、學生滿意、學生感動。要求在學生接受的基礎上,達到學生滿意、感動的服務境界。學生接受只是服務的基礎,學生滿意是服務的標準,學生感動才是服務的最高層次。
二、堅持用發(fā)展的思路、辦法解決服務育人的問題
高校的一切工作以育人為本。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校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學生管理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堅持用發(fā)展的思維,思考服務育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用發(fā)展的理念、思路、辦法解決服務育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使之更好地適應學生管理模式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需要。
其一,“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融入到服務全過程。后勤服務育人工作“以人為本”,實際上就是“以學生為本”。核心含義是在促進人的全面、社會進步發(fā)展前提下,提高在校學生的素質,最終達到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預期目標。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工作的開展應該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既要以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為條件,又要以人類整體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形成多方面、多層次和多樣化的后勤服務育人模式?!耙匀藶楸尽薄耙詫W生為本”可以作為評價高校服務質量和教育水平的標尺,全程應用于后勤服務育人的每個領域。
其二,堅持將“服務育人”的宗旨始終應用于服務的全過程。后勤工作既具有服務功能,又具有示范、引導的教育功能[2]。在服務育人的功能不斷發(fā)展、自我完善的同時,努力實現創(chuàng)新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的特殊需求,使之既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又兼具服務育人效果,充分發(fā)揮兩者優(yōu)勢,合力打造服務育人的和諧環(huán)境,在工作中做到服務優(yōu)質化、關愛常態(tài)化、管理精細化。
其三,堅持用發(fā)展的思路完善育人機制。后勤服務的內涵是通過科學的管理,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我們通過建章立制使服務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guī)范化,進而營造良好的育人機制,提高服務育人能力。有針對性地制定了餐飲、校園商貿、學生公寓、校園物業(yè)與環(huán)境管理、衛(wèi)生及維修等各項具體工作標準,并制定相應的工作檢查辦法、管理條例、監(jiān)管機制、建立應急預案等。有關人員以日、周、月檢查報表的形式匯報育人效果以及相關問題,按標準要求進行檢查,對發(fā)現的問題及時梳理、及時整改。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標準體系,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落實,使規(guī)范后勤育人服務有基礎性保障,促進服務意識的轉變,提高后勤服務水平。
三、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
優(yōu)質服務載體建設應該具備與時俱進的新觀念、優(yōu)質服務的新作風。高校后勤服務人員在工作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從而實現服務育人的目的。
其一,溝通成為服務。后勤管理服務人員通過親切的眼神、善意的微笑、溫暖的話語、友好的手勢營造溫馨的生活氣氛。后勤部門通過實施“門廳、廊道文化建設”項目,根據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特點,運用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宣傳、引導、教育工作;通過設立“問卷調查制度”、“座談會、懇談會制度”、“投訴制度”、“學生干部接待日制度”等有效地建立與學生溝通的信息渠道。
其二,關愛成為服務。通過走訪學生,對學生慰問、天氣提示、寢室物品規(guī)范演示及寢室生活流程引導服務等,加強與學生的友好交流,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增進了學生對后勤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其三,實踐成為服務。后勤部門主動邀請學生代表參加食堂開展的技能比賽,與后廚工作人員參與菜品的研發(fā)。通過成立學生伙食管理、公寓委員會,定期組織學生到周邊學校進行調研。舉辦學校后廚開放日、廚房體驗日活動,增進學生對后勤管理服務的理解和信任。召開學生座談會,搜集學生需求信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制定解決方案。創(chuàng)造學生直接參與管理后勤工作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
其四,細致成為服務。冬季采暖期,要求后勤服務工作人員走進每個寢室、辦公室、測量室溫,維修人員24小時值班,隨時隨地解決問題。校園衛(wèi)生細化到每一個角落,鬧鐘模式,定時定點進行檢查清理。
四、加強隊伍自身建設樹立服務育人意識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3]。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后勤工作人員要用心感受、執(zhí)行工作。
其一,樹立“立德樹人”的信念。“立德樹人”是教育者的基本素質。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人成長的根基。我國正處于多元文化與開放的國際環(huán)境中,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刻,德育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全過程,將教育、理想、信念作為教育核心價值觀的發(fā)展重點,把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重要內容,引導和教育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中心。
其二,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育服務者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榜樣示范,做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核心引導力量。終身學習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種方式,終身學習發(fā)生于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空間。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工作是一項具有長期、反復、發(fā)展性質的工作,后勤服務人員必須認清高等教育的責任、高校育人責任、高校后勤育人的責任,樹立起終身學習理念。
其三,樹立崗位思考意識。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觀形成的時期,正確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思考、思維方式是工作開展的先決條件,機械地完成本職工作,不會有理想的工作成績或工作效果。教育者的崗位思維方式對服務育人具有重要意義,樹立崗位思考意識是推進高校后勤服務的發(fā)展動力。
五、服務育人的現實思考
對后勤社會化改革和服務育人的探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存在諸多不足,如:后勤管理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仍有待提高;企業(yè)運營、后勤保障和服務育人有機結合的運行規(guī)律有待進一步摸索;如何進一步提高后勤管理與服務的科學化水平等任務仍很艱巨。這些成為學校服務育人工作需要破解的難題。如何創(chuàng)新服務育人的手段和方法是我們接下來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56.
[2]鄭雅萍,王靜.論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的時代性[J].江蘇高教出版社,2009(5).
[3]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3-0171-02
[作者簡介]李繼民(1963- ),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孫鵬(1983- ),男,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