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全生,梁 虹
(重慶郵電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 400065)
?
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探析
姬全生,梁虹
(重慶郵電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400065)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審時度勢,根據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現實狀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網絡安全思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的網絡安全思想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的內容:網絡大國是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時代訴求;網絡強國是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核心目標;國家利益是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精神內核;人才培養(yǎng)、技術創(chuàng)新、輿論引導、管理領導體制和依法治網是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基本內容。
關鍵詞:習近平;網絡安全;網絡強國;依法治網
本文引用格式:姬全生,梁虹.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探析[J].重慶與世界,2016(2):20-25.
Citation format:JI Quan-sheng, LIANG Hong.Analysis on XI Jin-ping Network Security Thought [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2):20-25.
作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既定事實,網絡猶如衣食住行一般,成為大眾社會生活的基本需求。它在改變大眾日常生活、生產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的同時,也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態(tài)和軍事等國家生活的各個領域。面對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準確把握信息時代社會發(fā)展的新特點,科學認識網絡世界發(fā)展的新規(guī)律,提出一系列關于網絡安全的重大理論觀點,并將這些理論納入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頂層設計中,為新常態(tài)下維護國家利益、推進網絡空間治理和信息的現代化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指導方向。
一、網絡大國——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時代訴求
互聯網從一開始僅限于學術研究,之后逐步在商業(yè)領域被廣泛應用,乃至當前,網絡與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并在大眾生活和國家生活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斷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方向。作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形成并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與我們所處的互聯網時代密切相關、不可分割,是信息社會崛起和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當前我國已經成為網絡大國的現實境遇的必然訴求。
當前,我國是名符其實的網絡大國,這既是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也是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20世紀90年代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我國的互聯網實現了迅猛發(fā)展,網民人數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的數據,在1997年10月31日,我國互聯網用戶數只有62萬;經過20多年的迅速發(fā)展,截至 2015 年 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已高達6.68 億。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 5.94 億。隨著網民人數激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的互聯網基礎資源也在不斷豐富,截至2015年6月,我國IPv4地址數量為3.36億,域名總數為2 231萬個,網站總數為357萬個[1]。
以龐大的網民規(guī)模以及扎實豐富的互聯網基礎資源為基礎,我國的互聯網經濟發(fā)展勢頭強勁,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31日,中國網絡經濟營收規(guī)模達到8 706.2億元;同時,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12.3萬億元,增長21.3%;2014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到2.8萬億,增長48.7%,仍然維持在較高的增長水平。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2014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2014年,網絡購物交易額大致相當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7%,年度線上滲透率首次突破10%??梢姡W絡在我國的經濟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新常態(tài)下我國經濟長足發(fā)展的又一新動力。
信息社會中,互聯網不僅驅動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也在推動著我國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隨著生產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大眾的物質需要不斷得到滿足的同時,文化需求越來越旺盛。網絡作為最快捷的信息共享媒介,也在加速著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網絡文化逐漸形成。網絡游戲、網絡文學、網絡影視等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在促使網絡文化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滿足著越來越多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與此同時,我國大眾的政治參與意識不斷覺醒。隨著網民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大眾發(fā)表個人思想觀點、討論熱點事件的公共場所。隨著網民與政府之間良性互動的形成,網絡問政成為我國政治發(fā)展進程中一種新型的政治參與方式。一方面,這種方式促使網民能夠在“去中心化”屬性明顯的網絡空間中敢于表達心聲,積極獻言獻策;另一方面,該方式能夠讓政府準確了解民意,廣納民智,進而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發(fā)展進程。
綜上所述,從微觀來看,網絡已經滲透到大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宏觀來看,網絡在國家層面的各個領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正因為如此,可以說,我國已經成為一個正在發(fā)展著的“網絡大國”,網絡安全與經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以及軍事安全等國家安全的其他構成要素密切相關并且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就是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形成的時代訴求和現實境遇。因此,習近平的網絡安全思想是以此為基礎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理論觀點,并指導著我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fā)展的步伐和方向。
二、網絡強國——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核心目標
2014年2月27日,在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fā)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fā),總體布局,統(tǒng)籌各方,創(chuàng)新發(fā)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盵2]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講話中提出,“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zhàn)略、國家大數據戰(zhàn)略。讓互聯網發(fā)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3]。網絡強國目標的提出,并不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而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以當前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為時代背景,以信息社會發(fā)展不斷成熟為現實基礎,以我國雖然已經是網絡大國,但是在很多方面依舊存在著不少問題和諸多挑戰(zhàn)的現實情況為客觀依據而提出的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目標。
盡管我國已經成為正在發(fā)展著的“網絡大國”,并且在網絡空間中擁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但是不可否認,我國網絡領域的建設仍舊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首先,雖然我國的網民規(guī)模龐大,但是在不同區(qū)域互聯網的使用和普及仍然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從經濟區(qū)域看,東部地區(qū)10省中,有8省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中部地區(qū)6省中僅有1省,西部地區(qū)12省中有2 省,東北部地區(qū)3省中有 1 省,不同經濟區(qū)域間互聯網普及率差異非常明顯[1]??梢?,互聯網的普及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影響,經濟發(fā)展較快的區(qū)域,互聯網的普及率相對較高。與此同時,城鄉(xiāng)之間的數字鴻溝在進一步擴大。據相關統(tǒng)計的數據顯示,盡管農村地區(qū)網民規(guī)模、互聯網普及率不斷增長,但是城鄉(xiāng)互聯網普及率差異仍有擴大趨勢,2014 年城鎮(zhèn)地區(qū)互聯網普及率超過農村地區(qū)34個百分點[1]。因此,大力協同發(fā)展區(qū)域經濟和城鄉(xiāng)經濟,打破不同區(qū)域之間、城鄉(xiāng)之間的發(fā)展不平衡,不斷普及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和農村的網絡基礎設施,可以為實現網絡強國這個核心目標提供堅實的基礎。
其次,我國在互聯網方面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相對比較薄弱,仍需進一步提高核心技術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再者,網絡的即時共享功能在讓廣大網民獲益的同時,也為我國的網絡文化安全和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帶來了潛在的巨大威脅。當前,網絡中充斥著多種社會思潮、多元價值觀和多樣文化熱點,尤其是一些西方國家憑借自身多年在互聯網技術上的優(yōu)勢,不斷向我國宣傳和輸出他們的價值理念、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企圖削弱甚至是消解我國網絡空間乃至現實社會中主流價值觀的影響。
此外,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應用軟件的群發(fā)、廣播和轉發(fā)的功能,使海量的蕪雜信息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傳播到數以億計的用戶手中,它突破了對傳統(tǒng)互聯網的管制,讓信息管控變得異常困難”[6]。因此,當某一熱點事件出現時,復雜多樣的思想觀點會在短時間內匯聚在網絡空間中,形成巨大的輿論場,使得輿情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處于被動。
同時,無論是2011年的“泄密門”、2013年的“棱鏡門”,還是2014年的12306網站用戶數據泄露事件,均表明網絡泄密嚴事件重威脅著我國網絡安全的建設和發(fā)展。尤其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帶來,龐大繁雜的數據在具有極大價值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信息泄露的風險。
可見,網絡安全建設既是一項涉及民生的系統(tǒng)工程,也是實現中國夢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網絡強國作為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核心目標,即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其他方面的內容均是以這個核心目標為指向的,其他具體工作要緊緊圍繞這個頂層戰(zhàn)略目標來開展和布局。在提出該核心目標的基礎上,習近平對此目標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主要從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fā)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4個方面不斷去推進和落實,從而為核心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
三、國家利益——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精神內核
在國際社會中,維護國家利益是各個國家主體在國際交往過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則和首要目標。習近平在關于網絡安全的論述中,始終關注國家利益問題,將我國的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將國家利益作為最高的原則來判斷社會形勢的發(fā)展并進行戰(zhàn)略部署,從而維護網絡安全、推進信息化建設,進而能夠從根本上維護國家安全。因此,國家利益是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精神內核,是支撐和建構該理論的中心思想,也是正確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基本設定。
習近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利益觀,并以此正確認識和把握網絡安全。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利益觀認為,國家具有階級屬性,國家利益首先表現為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是“統(tǒng)治階級的各個人借以實現其共同利益的形式”[5]。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國的國家利益主要表現為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互聯網發(fā)展的新形勢下,習近平以國家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在多次會議中對此做了重要論述。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說明》中,習近平提出:“網絡和信息安全牽涉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是我們面臨的新的綜合性挑戰(zhàn)?!盵6]作為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維護網絡安全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有利于民生發(fā)展,其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即維護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僅如此,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再次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盵2]在互聯網時代,維護網絡安全和促進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礎,而維護國家安全是為了保護國家利益。倘若網絡安全無法保障,那么國家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從而國家利益也會受到損害。此外,習近平也曾表示要讓互聯網的發(fā)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因此,推進網絡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項民生工程,是為了讓廣大中國人民能夠共享互聯網的發(fā)展成果,其本質是在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換而言之,也就是在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在此基礎上,習近平從網絡安全的角度對國家利益的兩個方面——安全利益和發(fā)展利益進行了分析。在實現網絡強國的進程中,安全利益和發(fā)展利益是缺一不可、辯證統(tǒng)一的。如果處理不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將會直接損害到國家利益。因此,“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fā)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以安全保發(fā)展、以發(fā)展促安全,努力建設久安之勢、成長久之業(yè)”[2]。
習近平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國家利益觀的同時,還對其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主權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利益的核心構成要素。在互聯網互通互聯的時代,信息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信息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流通資源,成為社會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生產力要素。習近平審時度勢,在認清“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的同時,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原則和基礎,從國內角度出發(fā),提出了“信息主權”的理念,“雖然互聯網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個國家在信息領域的主權權益不應受到侵犯,互聯網技術再發(fā)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7]。毋庸置疑,在網絡信息社會,信息主權已經成為國家主權的新興構成要素。因此,我們要以“信息主權”理念為指導,維護好、發(fā)展好我國的網絡安全利益。此外,習近平在堅持我國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放眼世界互聯網發(fā)展格局,從國際角度出發(fā),主張從國家戰(zhàn)略利益層面來處理國家與國家在互聯網治理中的關系,提出了“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7]。綜上所述,“信息主權”和“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兩個概念的提出,實現了從國內國外兩個維度來共同維護我國互聯網核心利益的目標。因此,習近平的網絡安全思想是以國家利益為精神內核來建構其理論觀點的。
四、五位一體——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的基本內容
習近平的網絡安全思想是一個全方位、多角度、內容廣泛的科學安全戰(zhàn)略思想。該戰(zhàn)略思想以“網絡強國”核心目標為根本,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的內容,即:人才培養(yǎng)、技術創(chuàng)新、輿論引導、管理領導體制和依法治網。這5個方面彼此聯系、相互促進,共同推進我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發(fā)展進程。
第一,人才培養(yǎng)是關鍵。人是生產力基本構成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要素?;ヂ摼W技術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生產力要素,人才是促進其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關鍵。因此,為了保障和維護我國的網絡安全,我們要大力培養(yǎng)素質高、創(chuàng)造意識強烈、創(chuàng)新能力過硬的人才隊伍。當前,我國雖然是人力資源大國,但是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供需矛盾較為突出。對此,習近平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強調指出:“建設網絡強國,要把人才資源匯聚起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好的強大隊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培養(yǎng)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絡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chuàng)新團隊?!盵13]
第二,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是根本。在互聯網發(fā)展的歷程中,誰掌握了核心科學技術,誰就會在互聯網發(fā)展格局中占據主導地位,掌握信息發(fā)展的主動權。在建設網絡強國的進程中,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是根本。習近平網絡安全戰(zhàn)略思想中特別強調了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為科技創(chuàng)新是強國之基,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石,是我們非走不可的道路選擇,我們要矢志不渝地走科技強國之路。因此,“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fā)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8]。同時,習近平以高屋建瓴的國際視野進一步提出:“自主創(chuàng)新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單打獨斗,不是排斥學習先進,不是把自己封閉于世界之外。我們要更加積極地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8]
第三,網絡輿論工作是重點。由于網絡自身所特有的“去中心化”特性,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匯聚各種利益表達、紛繁思想觀點和復雜行為傾向的輿論場所,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和反映著現實社會的輿論方向。在習近平看來,網絡輿論的引導和治理工作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網絡安全工作的重點。為了能夠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更好地惠及網民,要以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宣傳的時、效、度為總則,“深入開展網上輿論斗爭,嚴密防范和抑制網上攻擊滲透行為,組織力量對錯誤思想觀點進行批駁”[9],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著力打造一批形態(tài)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興主流媒體,從而能夠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主流價值觀,保障網絡健康向上的氛圍。
第四,管理領導體制是支撐。網絡安全體系的建設是一項牽涉廣、復雜性強、綜合度高、關系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系統(tǒng)工程。面對存在“九龍治水”等諸多問題的管理體制,習近平站在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對癥下藥,將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納入國家發(fā)展的頂層設計中,以整合機關職能為目的,以“積極利用、科學發(fā)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為方針,對其進行宏觀規(guī)劃,實行統(tǒng)一的科學管理,對互聯網的管理領導體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發(fā)展。以此為基礎,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于2014年2月27日正式成立,并且對一系列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整體規(guī)劃和全面部署,從而實現了理論建構和實踐落實的有機統(tǒng)一。
第五,依法治網是保障。法律是社會各個領域有序發(fā)展、和諧運行的重要基礎和必要保障。網絡空間作為現實社會的延伸,毫不例外,也要以法律為界限,堅持依法治理。當前,網絡空間中存在的“失范”現象不僅違背了倫理道德的要求,更有甚者突破了法律的底線,構成了犯罪行為,需要法律對此進行調節(jié)。鑒于當前我國尚未形成系統(tǒng)性、權威性和協調性相統(tǒng)一的網絡法律法規(guī),習近平指出:“要抓緊制定立法規(guī)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guī),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盵2]并且,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此再次進行了重要論述,提出要“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依法規(guī)范網絡行為”[10]。
綜上所述,習近平的網絡安全思想是以網絡大國為時代訴求,以網絡強國為核心目標,以國家利益為精神內核,以人才培養(yǎng)、技術創(chuàng)新、輿論引導、管理領導體制完善和依法治網為基本內容的系統(tǒng)的、科學的理論。以此為指導,能夠更好地維護我國的網絡安全,從而推進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均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統(tǒng)計報告[EB/OL].[2015-02-03].http://www.cnnic.cn.
[2]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強調 總體布局統(tǒng)籌 各方創(chuàng)新發(fā)展 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N].人民日報,2014-02-28.
[3]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并發(fā)表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5-12-17.
[4]宋麗丹.維護移動網絡時代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J].紅旗文稿,2015(6):9-11.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3-11-16.
[7]習近平主席在巴西談互聯網治理[J].中國信息安全,2014(8):16.
[8]習近平.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EB/OL].[2014-06-0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09/c_1111056694.html.
[9]習近平十八大以來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精彩論述摘編[EB/OL].[2014-08-19].http://cpc.people.com.cn/n/2014/0819/c164113-25493994.html.
[10]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周江川)
基金項目: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大數據時代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教育研究——以重慶市高校為例”(CYS15162);重慶郵電大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巧用網絡語言開展95后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工作新探”(K2015-13)
作者簡介:姬全生(1988—),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梁虹(1990—),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2.005
中圖分類號:A8;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111(2016)02-0020-06
Analysis on XI Jin-ping Network Security Thought
JI Quan-sheng, LIANG Hong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has sized up the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realistic condition, and proposed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theories, and the network security thought is its important part. XI Jin-ping network security thought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Network great power is the demand of the era of XI Jin-ping network security thought; Network power nation is the core objective of XI Jin-ping network security thought; National interest is the spiritual core of XI Jin-ping network security thought; and the talent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ublic opinion to guide, the system of management leadership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for network are the basic contents of XI Jin-ping network security thought.
Key words:XI Jin-p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power nation; supervise network according to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