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友
(重慶機械電子高級技工學校,重慶 400037)
?
淺析一體化教學改革
孫愛友
(重慶機械電子高級技工學校,重慶400037)
摘要:隨著社會工業(yè)信息化的迅猛發(fā)展及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來臨,社會對學校的要求業(yè)日益提高,為了能夠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教育部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旗幟,在技工院校也如雨后春筍一般推出適合于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方法。我校在去年也開展了一體化教學,通過這段時間的研究和探索,我們逐漸體會到一體化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體化教學正是在改革當中經(jīng)過各位專家學者研討之后,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改善教學質量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教學計劃; 授課內(nèi)容; 一體化教學;教學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孫愛友.淺析一體化教學改革[J].重慶與世界,2016(2):88-90.
Citation format:SUN Ai-you.Analy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2):88-90.
一、一體化教學的前期準備
筆者于2011年7月6日至7月30日在江蘇鹽城技師學院參加了機床切削加工專業(yè)的一體化學習。這次培訓,使我了解到了一體化教學理念,知道了要重視教師專業(yè)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養(yǎng),將能力培養(yǎng)與教師崗位工作對接。在一體化教學中,結合實際制定一套適合本專業(yè)的教學計劃,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一體化教學現(xiàn)階段還是在慢慢地探索和實踐,是國家重點的教學改革方向。鑒于其涉及的科目多、工作量大,實習和理論相結合的無縫對接難度大,于是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計劃,對數(shù)控模具1321班級開展了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該班級有一年的理論學習基礎和車工實習基礎,本學期的安排如下。
1.授課進程(見表1)
表1 授課進程
2.授課安排
每周總課時36節(jié),上午4節(jié),下午4節(jié)。
每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周五上午為專業(yè)理論課程及體育課。其中計算機繪圖CAD 6節(jié)、公差與配合4節(jié)、體育2節(jié),共12節(jié);其余為一體化教學課程(見表2)。
3.一體化教學安排
周一下午為講解內(nèi)容,安排本周授課行程。
周二全天為學生準備活動,查資料,完成工作頁的填寫,解答疑問。
周三全天為生產(chǎn)實習,加工零件。
周五下午為總結課程內(nèi)容,小組評分,完成考核。
表2 課程安排
二、一體化教學實施過程
一體化的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它堅持以企業(yè)為核心,通過對典型零件的分析和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學生只有在企業(yè)的生產(chǎn)線上的服務和管理水平有本質的改善和提高,才能適應社會和企業(yè)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讓學生掌握過硬的本領,將是筆者本次教學的主要任務。
在一體化教學的初始,同學們還未能真正適應新的教學方式,還未能脫離傳統(tǒng)教學的思想,在行動上有些遲疑,有一定的學習上的困難,為此需改善課堂上的學習氣氛和同學們學習的被動。
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解放,一體化教學的理念是要讓同學們由傳統(tǒng)教學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讓乏味無趣的課堂變成有活力有興趣的快樂學習,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一次培訓中遇到的一位老師的現(xiàn)身說法,讓筆者很受啟發(fā)和感動。該老師能讓每位同學參與到她的課堂當中,讓你體驗到學習的魅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慢慢地喜歡上學習。
其次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團隊當中,發(fā)揮他們的長處和優(yōu)點。每個小組會選一位小組長,組長會根據(jù)每個成員的能力分配任務,盡量讓每位同學都能體現(xiàn)出他自身的價值。例如在小組進行匯報的任務中,能力強的同學會制作PPT,編寫總結的內(nèi)容;能力差的,不喜歡動手的同學會安排他們?yōu)槠渌瑢W照相、制作圖像的后處理等一些相對較簡單的任務,以此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增強團隊意識,為了團隊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小組獲得好評的時候,也能感受到榮譽感和集體感。另外,在課堂當中要營造好的氣氛,讓同學們把注意力集中于筆者身上。在同學們感到枯燥乏味的時候,我會在課堂做一些小游戲或者放一些有教育意義的視頻如機械行業(yè)的一些先進技術的視頻,激發(fā)同學們主動學習的興趣。在小組討論和完成工作的任務中,強調團隊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白每一個人表現(xiàn)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團隊的成績。每個小組需要回答的問題,讓他們先用A4紙把答案寫在上面,然后再到講臺為同學們進行講解。講解過后,下面的同學們?nèi)绻幸蓡?,進行現(xiàn)場提問,現(xiàn)場解答,若同學們對答疑肯定,就算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同學們高度重視,為了團隊的榮譽,就要做到完美無缺,沒有紕漏。這種做法改善了單調的教學方法,提升了教學質量,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的評價機制上,筆者也制定了一套較為科學、完整的評價制度,對每一次的總結、匯報等表現(xiàn)優(yōu)秀的,都納入考核當中。在期末的時候,我們會評選出優(yōu)秀小組、優(yōu)秀學員,并頒發(fā)證書和獎品,以此來鼓勵學生。實踐證明,通過這半學期的學習,學生提高了自學能力,改善了學習態(tài)度。
三、一體化教學反思
一體化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由獨角戲變成了策劃師、導演。雖然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但是教師比原來更忙更累,無論課上還是課下,特別是腦力。每個教師的教學策略尤為重要,要想使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還需要每位老師不斷反思和總結。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必須結合產(chǎn)品,將相互獨立的、零散的課程結合起來,將枯燥的知識活用起來??傊痪湓挘诳鞓返膶W習氣氛下,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工作上,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學生,都要有足夠的耐心,想辦法用最有效的方式去溝通,要虛心請教同事,查閱資料,從而確保教學順利進行。
在一體化的硬件上,我們還需要提高,一體化教學要有專門的一體化教學場所。教師應該既能上理論課又能上實習課,能模擬工廠的環(huán)境。因此,在教室、電腦和師資上我們還需要更大的投入。
在業(yè)務水平上我們也需要提高。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對相關領域知識的了解不足導致的。因此,在平日要更多地注重業(yè)務知識和相關專業(yè)領域知識的積累,多看多聽多想。
參考文獻:
[1]趙春江,關玉琴.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分析與思考[J].成人教育,2012(12).
[2]安存芝.淺談職業(yè)教育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23).
[3]張德秀.“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市場論壇,2012(5).
(責任編輯張佑法)
作者簡介:孫愛友(1985—),男,講師,研究方向:機械。
doi: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2.02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111(2016)02-0088-03
Analy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SUN Ai-you
(Chongqing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Chongqing 400037,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dustry informationization and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social demand for school industry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lags, which was launched in the mecha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modern education. In our school, last year, we also carried out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through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is period of time, w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is in the midst of reform after seminar experts, which can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teaching plan;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